尼采教给我们的那些事儿

曾几何时我们粗鲁地用成功和失败把人群分类,而界定成功与失败的标准又如此单一,只看名利。于是浮躁成为了常态,追名逐利成为了大多数人选择的活法。

在韩国有一个漫画家,她曾在她的漫画里这样写到:就像乐谱中,强音和弱音之间有中强音和中弱音一样,成功或许也能分为弱成功、中成功、强成功、由弱变强的成功、由强变弱的成功等不同种类。毕竟,弱弱弱弱弱弱弱弱弱弱弱成功,也属于成功。

尼采教给我们的那些事儿

不知有多少人因这句话而戳中,有多少人因她的书而被治愈。但很多时候,被感动只是一时,被治愈也只是一时,毕竟生活还是那么地残酷,弱弱弱弱弱弱弱弱弱弱弱成功在大多数人选择的这仅有的一种活法里约等于失败。

那我们究竟该怎样过我们的一生呢?难道在这既漫长又短暂的一生里,我们就被这一种活法所困住?

当然不!谁说的这一生只有一种活法?谁规定的成功与失败只看名利?德国哲学家、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作曲家、思想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一生著有《权力意志》《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人性的,太人性的》等多部哲学作品。

他将自己的见解与深邃的哲思写入了这些书中,也将人生的活法写进了这些书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的编辑老师便从尼采的众多著作中,去找寻尼采关于人生活法的答案。最终,他们为我们择选了尼采经典的片段汇集成了一本名为《100种活法:如何做自己》的书。

尼采教给我们的那些事儿

在这本书里,编辑为大家以人生的活法为主旨,从自我、人性、生命、思想、爱情、行动、超越等角度,讲述了人在生命历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给出了睿智、精彩的解答。每个人都是一个一次性的奇迹,应当勇于打破现实生活的束缚,追求一种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闻一多曾说,尼采是最前进的、最革命的、最富于理想的政治思想家,他的著作是生命力饱涨的象征,是生命的顶峰。这一次就让我们走进尼采,去看看他交给我们的那些事儿。

尼采教给我们的那些事儿

尼采教给我们的第一件事: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小时候我们都学过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如果你还记得的话,应该还未忘记那时候小小的你对故事中那位死守经验、抱有侥幸心理的农民伯伯的嗤笑。却没想到,多年后,当年那个小小的你渐渐长大,不知不觉间竟已成为书中人。

我们总是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却从未想过如何去行动。我们讨厌现状,却只是口中的讨厌,从未想过如何落实到行动上去改变。好多人都成为了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如果你还是不知该如何行动,还是在踌躇,也许你应看看尼采在《神圣的成长》这本书里发出的质问:

你想在那里站到何时?是在等待什么事情发生,还是在等待他人帮助的到来?

是由于不清楚幸福何时会降临,于是就傻傻地站在那里吗?或是认为当真存在天使或神灵可以将幸福赐予你吗?你是否认为只需在此一直等候,奇迹终会发生,从而将处于困境中的你解救出来呢?

不过事实却是,你的人生就要在等待中结束。你是否应该重整旗鼓,开始你的新生活呢?

而且,在你开始新的生活的那一瞬间,甚至接下来的日子里,你都可以充分体会到活着的充实与生命的美好。

这一次就当是为了生存,让我们义无反顾地前进吧。

尼采教给我们的那些事儿

尼采教给我们的第二件事: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一点

尼采在《人性的,太人性的》这本书里曾这样说:

诸多的条条框框将世间众生束缚住,要求他们的行为举止一定要遵照特定的模式。

这些人完全按他人的意志而活,进而丧失了独立思考与行动的能力。

他们如同已经死亡一样,按照事先规定好的统一方式思考、与人交际、处理问题。

倘若你当真打算自己生活,那就理应跳出世间这些统一的思维模式。

这一次就做李大仁送给程又青的那只方头狮吧,按照自己特有的方式来生活,跳出固化思维模式,活出只属于自己的、那与众不同的精彩人生。

尼采教给我们的那些事儿

尼采教给我们的第三件事:做你想做的事,勇往直前地行动

多年前给妈妈写信的时候,在信中问她,如果要在遗憾和后悔中选择一个的话,那么她会选择遗憾还是选择后悔?

当时我选择了后悔,因为遗憾是未做的,后悔是已做的,人生在世,过程重于结果;妈妈选择了遗憾,因为后悔是已做的遗憾,遗憾是未做的美好。

可后来发现,原来这并非一个选择题,很多事情发生了,无可奈何也好、万般无奈也罢,终究会让我们遗憾、后悔。有的人一生沉浸其中郁郁寡欢,有的人时而被扰终究意难平。

到底该如何是好呢?尼采在他的《快乐的知识》这本书里给我们写了他的答案:

人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生物,总是随心所欲地判断行为的大小,例如:完成一件大事,或是仅做了一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事。

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人会为自己不曾做过的事情后悔。明明自己不曾做过,却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错过了一件大事,甚至懊悔地认为当初自己倘若做了,必定会有巨大的转变。人认为自己可以对行为的大小进行判断,甚至认为那所谓大小即真相。

其实他们不清楚的是, 自认为的小事,于别人而言,或许就是一件大事。反之亦然。总而言之,对过去的行为进行评判没有任何意义。

尼采教给我们的那些事儿

非洲的国际经济学家和作家丹比萨·莫约 曾在《援助的死亡》这本书中写到: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只要你心里有信念,没有时间的差距,什么时候开始都可以。

只希望尼采这本关于人生100种活法的书能给到你启发,给予你力量,抛开世俗的限制,去追寻自己的活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尼采   弗里德里希   里约   方头   强音   活法   思想家   名利   事儿   意志   人性   遗憾   后悔   大小   生命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