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与渔,善与恶,因与果

鱼与渔,善与恶,因与果

1934年23岁的萧红写下了《生死场》的故事,她在她的故事里探讨着人性与生死。似乎关于生死这件事,从古至今有太多的人谈论,从文人墨客到布衣百姓,从耄耋之年到童稚之岁,关于生死总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而在这个话题,有这么一个人,或者更为确切地讲,有这么一个阴使是总也饶不开的,她便是孟婆。

在我的认知里,一直以为孟婆是一位老婆婆,这位老婆婆严肃略多于慈祥,冷酷略多于温情,从不与人理论,从不与人妥协,自始至终都恪尽职守地熬着那碗孟婆汤。

直到偶遇了《孟婆传奇之桑黛篇》这本书,才发现原来孟婆可以如此的年轻,如此的明慧,如此的优雅。本书的作者李莎是希达工作室创办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播研究学者。她擅长传统文化在心理学方向和环境学的应用,并致力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播。

鱼与渔,善与恶,因与果

这一次,李莎给我们讲述了身处冥界掌管众鬼轮回的孟婆桑黛在冥帝的指示下,决定帮一名心存执念的老妪钱婆婆完成转世轮回的故事。这个故事里不仅有钱婆婆和女儿桃汐之间的往事,还有着孟婆桑黛的前世纠葛。

天地万物,许多事都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冥冥之中早已注定,因果轮回早在最初萌发的那一刻便已确立。冥帝和墨知道这一趟的遂愿之旅注定有牵绊、有不凡,于是在去往凡间之前,冥帝和墨给孟婆桑黛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很久之前有个身份尊贵的太后,死后来到冥府,说自己一生吃斋念经不杀生,是善行之人,理应来世投身个官宦富贵人家,再享一世荣华。判官当时看完她的因由簿却明明写的她只能投生小农之家,于是二人便为此争执了起来。

鱼与渔,善与恶,因与果

在他们争执之际恰遇冥帝,于是冥帝便细细翻查了她的因由簿,才知晓原来她曾下令捕杀山上的野狼只为保护温良的小鹿。所有的人都赞扬太后慈善,可是却不知正因这一举措害得鹿群和其他弱小的草食动物因粮食不足而大量死亡。

皇帝得此消息后大为骇然,最后把从北境捕获的野狼重新投入此山。三年后,此山的植被茂密生长,而众多的弱小草食性动物也得以生存,甚至连鹿群都重新焕发了生机。

冥帝把这个故事讲给孟婆桑黛听,其实也是讲给你我听。天地之间的关系环环相扣,万事万物以规则为首,虽觉天道无情,但也正因如此才能做到“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看似无情,却是真正的大善。

鱼与渔,善与恶,因与果

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施以小恩小惠就是善,却不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真正的善行是先做好自己,再成就他人。这个成就并不是把什么都一股脑儿地给对方,而是让对方能够从你的成就中获益,能够从你提供的机会里、平台上去实现他的价值,这才是真正的善。

他想告诉她真正的善良,一定要匹配以智慧,能行善者,就要洞悉事项人心,也需明白自然天地法则,这样才能既合乎天道,又能助人摆脱困境。

冥帝讲述的故事触动了孟婆的心弦,孟婆桑黛在与钱婆婆来到凡间不久之后,便明白了冥帝的这一良苦用心。

鱼与渔,善与恶,因与果

小善与大善的区别,也许就如同小乘佛法与大乘佛法的区别吧,一个自助、自度,一个助他、利他,同样亦是渡人渡己。只期下一次当你我再度行善之时,不再像以往那样盲从不自知,而是懂得“授人以渔”、合乎天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大乘   因由   善行   野狼   老婆婆   佛法   冥冥之中   太后   文化教育   弱小   天道   婆婆   生死   成就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