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都有来历。莫说祖上没有文化人,莫说没有文字记载的家规祖训

正月十四是大姑的祭日。这几年,一进冬月,我就会想起这个日子。

孩提时,过年后爹带着我到三个姑姑家走亲戚的待遇,是姐姐享受不到的。打我记事起,大姑孑然一身跟着表哥生活,做饭刷锅、添料喂牛,打理着表哥家的大小家务。

记得有回大姑来看望奶奶,奶奶劝大姑住几天,大姑说家里有张嘴物。年幼的我不明白啥是张嘴物,姑姑说就是牲畜生灵,家里有牛有狗有鸡需要喂水喂食。

大姑养育了五个孩子,两人夭折,只有两女一男成人。奶奶在时,逢年过节,三个姑姑来看奶奶,就数大姑穿得最鲜亮,在城里上班的闺女和外甥、外甥女常捎东西来孝敬大姑,所以大姑总能带些新奇的吃用之物来孝顺奶奶。

家风都有来历。莫说祖上没有文化人,莫说没有文字记载的家规祖训

过年时,大姑发给我压岁钱时总会说,“奶奶年年过冬给你做棉袄,年纪大了,要慢慢学着照顾奶奶,憨小,奶奶这辈可不容易啊……”我边应允着边把压岁钱装进口袋。

听大姑说,爷爷弟兄四个,爷爷最小,因为家里穷孩子又多,“四奶奶”常受那三个奶奶的挤兑。年少时,我是奶奶的跟屁虫,奶奶与邻居们打条牌,我就拿着用高粱蔑子编成的圆圆的草垫,跟在奶奶身后。开始打牌前,怕我淘气,隔壁大娘总会给我几块糖。那时的高粱软糖,从嘴里一直甜到心里。现在,年近不惑的我看到孩子吃水果糖、奶糖甚至巧克力时,眼前还会浮现陪奶奶打牌时的情景,但今天所有的糖总也品不出儿时的甜味。

家风都有来历。莫说祖上没有文化人,莫说没有文字记载的家规祖训

1998年冬天,我当兵入伍前去跟大姑辞行,她反复叮嘱我到部队好好干,临走,大姑送我出门口说:“四个亲侄,都跑新疆吃蜜去?百年之后连个哭姑的亲侄都没喽……”大姑的一句话戳中了我的泪点,加上又远离家乡,眼角湿润了半路。

2008年,我从新疆调回聊城工作后,特意又去看大姑。大姑边忙活边跟我聊天,刷完锅说是要出去拿点东西,让我先在家等会。我看着眼前的大姑,又仿佛看到了奶奶的背影。

邻居一位老太太问:“小脚老太太干啥去哩,头晌咱还打牌不?”大姑一脸兴奋地说:“今天没空了,当军官的侄来喽,我去称点肉,改天再打。”引得邻居老太太也跟着笑了。

不一会儿,大姑手提着猪肉、蒜薹、芹菜回来了。我给大姑打下手,帮着剥蒜择菜,很快,芹菜炒肉、蒜薹炒肉、西红柿炒蛋、凉拌黄瓜四个菜就上桌了。大姑拿了瓶酒,说是城里在医院上班的外甥女孝敬她的,又说我又回到家门口上班,她高兴,让我先给她倒上半……

家风都有来历。莫说祖上没有文化人,莫说没有文字记载的家规祖训

跟大姑边喝边聊。交谈中,有爷爷开馍馍房的趣闻,有奶奶受屈于三个奶奶的酸楚,也有大姑姊妹五个吃包皮卷子的艰苦,还有她带着孩子们缺衣少食的难过日子,再后来就是眼前娘家出了三个军官……谈到这些时,姑姑说:老天开眼,恁奶奶常说“吃苦好、吃亏好,就怕志苦到不了”,借人家平还人家尖(借别人一平碗面,偿还别人一尖碗面),还是应验了。

家里祖上没有文化人,没有文字记载的家规祖训,但奶奶让大姑传下来的这句、这十几个连我上幼儿园的儿子都认得的字,就是我祖上的家风。祖上的家风教我们不怕苦累,我们时刻铭记着,不会放松,不敢遗忘。这家风教育着我、引导着我、熏陶着我,对偶有松驰懈怠的我猛击一掌,让我重新焕发干劲,重温初心,继续前进。

从聊城回老家,绕远从大姑门口过,把东西放到家里说会儿话抬脚要走,听着“下回大姑再给你做顿饭吃”的话,看着在门口送我时大姑的身影越来越小、越来越模糊……

家风都有来历。莫说祖上没有文化人,莫说没有文字记载的家规祖训

2015年春节,年三十回家过年从大姑家路过。那时身体每况愈下的她,时而清醒,时而迷糊,有时连表哥表嫂都不认得。

上午时分我和爱人带着孩子看大姑,表嫂上前跟大姑说:“娘,你知道这是谁来看您不?”

那会儿,大姑出奇地清醒,“是俺凤春一家来了,还是这军装装扮人唉!”随口问了孩子的年龄、上学和生活情况后,大姑还从炕上找出一个缠了很多层的手绢来,一褶一层地打开后,给孩子拿了20块压岁钱。孩子没接,大姑执意塞给坐在炕沿上的孩子妈妈兜里。我爱人赶紧到门口的车里拿来钱包,往大姑枕下压了200块钱。

看着近百岁高龄病入膏肓的大姑,我拉了下爱人,说:“咱家一起给咱姑姑磕个头!”5岁的孩子也跟着磕头,几行热泪落到地上。

表哥表嫂都说“啥年代了还磕头,俺们会好好照顾恁姑姑的……”

带着这辈子从没收到过的如此沉重的压岁钱,我感觉亲情就是加油站,能给我使不完的劲儿。

家风都有来历。莫说祖上没有文化人,莫说没有文字记载的家规祖训

每年正月十五,爹娘会来聊城小住,看看孩子、转转聊城、看看花灯。2015年正月十四正准备吃饭时,手机铃响,爹哦哦了两句,呆楞着。接完电话,爹脸色通红、老泪纵横,“恁大姑走了!”

奔丧回来的路上,我爱人问爹,“表哥摔老盆后,咋还这么多人抢瓦块?”爹说,“有福高寿的人去后,才会有年轻人争抢瓦。恁奶奶是十月初一走的,恁大姑是正月十四走走的,她们死了还想着给孩子们节省。”

又一年要过去了,夜深人静,再次品读沉思家风遗训,回味已去老人的不易,抚今追昔,我想着:一定要把“吃苦好、吃亏好,就怕志苦到不了”的家风传下去。(文/柳凤春

家风都有来历。莫说祖上没有文化人,莫说没有文字记载的家规祖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家风   祖上   聊城   蒜薹   表嫂   家规   大姑   文化人   压岁钱   表哥   姑姑   正月   来历   老太太   奶奶   爱人   家里   文字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