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双手插袋四处蹭吃喝,越低层的父母,越喜欢唠叨

1. 遂他所愿,为其兜底。

关于教育,漫画家蔡志忠他阐述的两个观点让我惊艳到了:


1)让孩子遵循心中所向。

如若只是为了迎合社会主流或成全己之脸面,强迫孩子违背意愿遵循自己的选择,那么孩子出于心底里“可交换筹码的匮乏”(他除了听话/为父母争光以外,自觉一无所有),便会假装服从,如此他长大后觉得“羽翼丰满“后就容易趋于两个转变:


(2)让孩子明白,江湖凶险,父母在,你恒有归途。

如此,他在外面受了任何伤害/委屈都会做到:


2.做任何事情,以开心为原则。

这是父母从我三岁开始一直对我灌输的观念。

他们说:“这件事情能让你开心就去做,这个人能让你开心就去相处,反之则拉倒。”

因为:

总而言之,千金难买你乐意。


3. 名利虽可贵,健康价更高。

“盖读者不在太早,小儿元气未充,读书太早则伤气。古人八岁入小学,盖有深意,若恐八岁太迟,亦必至六岁方可上学。”

——《孙衣言集》

人人都有一个成长时间表,小孩子年幼时是应该用身心去体验人间辉煌的最佳时光,如此他才能有健康体魄和光明心性作为以后行走于人世的底牌与根基,陷于幽暗之时这段回忆亦是他跳脱囹圄的缰绳。

反之,违背规律,拔苗助长,便容易出现伤仲永的故事,坏处是:

实则,人各有路,哪怕是自己的子女,他也有自己的人间道。

家长能做的便是予其自由和尊重,修剪一下成长路上的细枝末节,帮助他构建健康和正确世界观这两张底牌就足够了。

因为你无法预料未来走势如何的,孩子如何走,在成长的过程他会自己探索,当他发现自己甘之如饴,便会全心投入继而做到极致。

只要他身心健康,所谋之事利益他人,那么他这一生便是幸运且成功的。


4.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孩子亦是父母的镜子。

你要孩子如何,便先要做到如何。

自己做不到,偏偏要求孩子十项全能,这无异于将自己未完成/有遗憾的私欲过分套压在孩子身上,不是为他好,是自私。

但若能做到自我改进,树立榜样,那么孩子会在成长的过程中会耳濡目染,效仿行之,成为另一个优秀的你,甚至基于这个基础上更耀眼夺目。


5.培养正确的金钱观。

(1)不要让其有金钱匮乏感,让其明白钱的意义何在。

之前看到有些富豪父母骗自己小孩家里很穷,以为如此能让他奋发图强,事实上,这反而容易导致一种心理落差,对自我价值不认可。

钱作为一种自我价值的量化呈现,应该是光明正大的,有钱并不能使孩子变懦弱变矫情,变矫情是教育方式的不恰当。

反之,如果有经济基础,应让其明白:

如此能扩展孩子的思维体系,不至于温室小花,以为金钱得来全不费功夫。

如此他会对未来所求所得有个概念,思考自己以后需要用什么技能去置换,才能到达自己理想中那个生活层次的财富等级。


(2)在固定时间,合理范围内予其金钱自主支配权。

对其因何物而消费不作过多干涉,但要让其明白,如若他不懂合理支配金钱,定量存款,过度消费,就会导致后段时间的匮乏,并且没有后续补给。

日积月累,他便会有正确的消费观,知道什么应该花,什么不应该花。

这种金钱观消费观会让他经济独立后受益良多。


6.带他见繁华,亦让其辨黑暗。

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带孩子去见人间美好事物有助于培养光明心性。

但与此同时亦要让其明白,社会不是乌托邦,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凶险。

譬如要让其明白:

等等。

总而言之,将自己的社会阅历/掉过的大坑跟孩子说,他会走少很多弯路。

你费些口舌,总好过他重蹈覆辙。

但注意要以朋友的身份/平等的姿态去交谈去沟通,不能居高临下,同时接纳孩子的意见,如此你的观点才能让他心甘情愿地听之纳之。


总而言之,父母和孩子永远是互为倒影,相互成长。

你要孩子如何,首先要从自己身上去改进,如此这段亲子关系才能成就彼此,稳中向前,让各自都成为更优秀的人。

如果我的文章对你有帮助的话,欢迎点赞后收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后段   父母   孩子   甘之如饴   范围内   底牌   光明   凶险   体魄   心性   匮乏   双手   金钱   正确   未来   喜欢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