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八戒”的自卑:孩子,你需要学会接受别人的眼光


“猪八戒”的自卑:孩子,你需要学会接受别人的眼光

别人眼里的你


记得这个“小猪八”吗?
他就是《春光灿烂猪八戒》里的小猪猪。
就是这么一部出彩神剧,让无数70、80乃至90后,记住了这张“小猪猪”的面孔。
也让徐峥变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演员。

“猪八戒”的自卑:孩子,你需要学会接受别人的眼光


可在这之后,徐峥也从此戴上了猪八戒的面具。
小饭馆吃饭也好,广场上、马路边上、地铁里还是厕所里,都被别人指着鼻子喊猪八戒。
徐峥也因此产生一种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感觉,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真变成了猪头了。
甚至在猪八戒剧情过去很多年后,徐峥去银行取钱,还无意中遇到被工作人员喊“给猪八戒拿两万块钱”的囧态。
从小到大,我们身边有不少人也都经历着类似情况。
我们会因为长相、经历、家庭背景、姓名的谐音、同音等等,被取各种奇怪的绰号。
被冠以动物、物件等各种标签,而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别人用来取乐、恶俗的标签。
虽然大都是无聊的玩笑,却有很多孩子则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变得自卑、懦弱……

“猪八戒”的自卑:孩子,你需要学会接受别人的眼光


“猪八戒”的自卑:孩子,你需要学会接受别人的眼光

接受别人的眼光


“观众是因为接受我塑造的这个角色,因为喜欢这个角色,才这样称呼我的。
但是我心里还是会不舒服,难道这就是我做演员要付出的代价吗?我怎么就变成猪八戒了呢?”
这是徐峥先生在经历无数次囧况后的内心独白。
在面对别人有意无意为我们贴上的标签面前,我们首先经历的就是自己身的反思与挣扎。
很多孩子在这个时候,就很容易因为不够丰富的阅历而无法挣脱别人眼光带来的束缚。

“猪八戒”的自卑:孩子,你需要学会接受别人的眼光


有个心理测验,就是测试“你认为的你”和“别人眼中的你”以及“真正的那个你”这三个角色有什么差异?
而得到的答案是这三个角色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
作为当局者,我们常常以为自己希望塑造的角色就是自己呈现出来的角色,别人不认同,就是他不了解自己,然而实际上,我们自己也不了解自己。
当小猪八的标签紧紧贴在徐峥的脸上时,他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自己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活着?
是为了改变自己让自己满意呢?还是努力想向别人证明自己?还是期待别人把自己看成是谁……
孩子在成长中必会经历这个角色塑造的过程,也不断被别人的眼光影响着自己的塑造。
每个人都希望将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当身边出现别人的指点或是异议,我们是否还能继续坚持自我,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活成自己想要活成的样子呢?

“猪八戒”的自卑:孩子,你需要学会接受别人的眼光


徐峥先生说道:“一个完美的人设固然可以满足你的虚荣心,但承认你自己角色当中小丑的一面,就像有勇气承认你自己生命当中的缺点和不足一样,这个时候,你只有坦然接受,不断更新变成更好的自己,这个过程才能真正给我们带来成就感!”
所以当我们能够坦然接受别人眼光和看法的时候,那就意味着别人的态度已经不能左右我们了。
而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必须坦然面对自己不足,接受自己不完美的这个事实。
明白自己的初心是什么,有什么样的目标,在往后的日子里,不断探索,以实现心中那个更美好的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眼光   孩子   初心   恶俗   谐音   家喻户晓   块钱   场上   物件   自卑   坦然   演员   角色   身边   过程   标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