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女翻译的热搜背后,是孩子学英语的“放”和“抓”

这两周被咱们的“最美女翻译”刷屏了,冷艳、沉着、大气,一口流利准确的翻译,透露着优雅和硬气,向全世界展示我们的中国气质!我们家的家庭群里也在转,无论是70多岁的外公外婆,还是刚满7岁的逃逃的小表弟,统统被迅速圈粉。我妹前阵子才琢磨着想给娃增加体能课,得调整英语学习比重,突然又犹豫了~


最美女翻译的热搜背后,是孩子学英语的“放”和“抓”

英语要学好,但眼前的现实是,孩子的时间实在太紧张了,作业、阅读、运动这三块不能动的,就已经占了大头,剩下的时间怎么分配,英语学习抓什么放什么,才能稳得住现在,又不会输了未来?

我自己在观看张京的翻译视频中,突然想到了孩子英语学习的两个点,正好一个要抓,一个该放,也许能给大家一些思路,让孩子的英语学习更高效,“性价比”更高。


准确说也不是突然想到的,只是更加坚定本来的一些想法:

1. 先说可以放的:口音,真没那么重要

一开始看张京的翻译视频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很亲切很舒服,不急不慢却又掷地有声的感觉,压根儿没往口音上去想。被圈粉后在网上搜了一大圈她的信息,才发现不少网友在“点评”她的口音,而且,居然还有个别在diss她的“中式口音”。


我又回头仔细听一遍,的确不是咱们平时所说的纯正美式、英式口音,但发音清晰、正确,真没什么可挑剔的。后来继续追,又补上一个知识点,“外交部有一套独特的发音体系,带有本国特色的口音是为了表明自己的身份和特质”,我觉得很有道理,但不知是否属实,有了解的同学帮忙留言确定/指正一下啊。


不过这告诉我们什么呢?口音其实没那么重要,你看北美各大科技公司掌舵的印度英语都已经把自己“标准化”了,我们的“中式口音”也完全有底气自成一派。

回到孩子的英语学习,在口音上,我觉得可以“放”。如果孩子的英语抓得早,已经有良好的语音基础,那当然很好;如果还没有,而且孩子的学习时间也开始捉襟见肘了,真就没必要为追求一口地道的伦敦、北美腔大费周折了。



2. 再说要抓起来的:语法,表达正确性和准确性的利器


像张京那样的外交口译,绝对是万万里挑一了,必须得集齐天赋、努力、兴趣、热情各方面因素,缺一不可。

而对大多数孩子来说,英语学习要保证的基本点,就是语言表达的正确性和准确性,任何我们所仰望羡慕的信、达、雅,都得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要保证这个基础,有一个关键但又可能被低估了的点,就是语法

为什么语法会被低估呢,我想主要是这两个原因:


1) 我们这一代家长学语法时,比较机械,硬背了很多规则,潜意识告诉我们语法学习是枯燥的,想起来就很不自然,所以它的热度似乎远低于另一个听起来就很自然的“自然拼读”;


2) 我们这一代接触英语比较晚,不少是初中才开始学ABC,所以记忆让我们觉得语法并不着急。

实际上,语法,应该早点抓起来,它不仅是语言表达正确性和准确性的利器,还能在某种程度上,加速孩子的英语学习。


为什么这么说呢?既然这是要“抓”的,下面我们就好好来寻根究底一下:



最美女翻译的热搜背后,是孩子学英语的“放”和“抓”


语法,grammar,它的定义很简单:语言的规则。说具体点,就是把单词组合成句子的规则。

孩子接触、积累、吸收到的单词/短语/语言片段,它们本来是零散的、杂乱的,按照正确的规则组合在一起,就能叙事达意了。


最美女翻译的热搜背后,是孩子学英语的“放”和“抓”


这个“正确的规则”从哪儿来?


可以慢慢“悟”出来


英语母语国家的孩子一开始就是靠“悟”的。

比如从周围大人说话中,悟出了讲话要按照“主、谓、宾”的顺序,想要喝牛奶时,该说I want milk,而不是milk want I或者I milk want...


再比如孩子可能不知道单数、复数的概念和规则,但一天到晚听到爸爸妈妈说“an apple,a lot of apples”, 在绘本中读到“a rabbit, some rabbits”, “this tree, those trees”...慢慢地,孩子会自己“悟”出这个规则,以后想表达“多个物品”时,也会给这个单词后面加个"s"。


当然有些孩子“悟”不到的特殊情况,也会出错,比如“很多只脚”孩子可能会说成"many foots",“一些小朋友”孩子可能会说成“some childs”,这时爸爸妈妈就会马上来纠正,应该是"many feet"、"some children"......


可以直接“学”到手


直接把单数、复数的用法规则,以及各种特殊情况教给孩子。这样,不用等孩子“悟”出所有的情况,TA就可以把积累到的一些语言片段,单词、短语等正确组合成语言,但也许比较生硬,不够熟练。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我来列个表,一目了然:


最美女翻译的热搜背后,是孩子学英语的“放”和“抓”


从效果来看,“悟”的效果肯定更好,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感”,它能让孩子对语言运用自如,达到母语/类母语的水平。BUT,缺点也很明显它需要大量沉浸式的环境,耗时漫长,还需要有人及时反馈(充当家长的角色)。


而且——


最美女翻译的热搜背后,是孩子学英语的“放”和“抓”

和讲究意境,美感,重意会的中文不一样,英语是一门更重视精准和逻辑的语言,词汇系统非常庞大,语法规则也更多更复杂,同一个东西,是单个、还是多个,有区别;同样一个动作,是你、是我、是他,还是大家一起来做,不一样;同一件事情,发生在过去、现在、将来,统统不一样;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悟”不出来的特殊情况......


最美女翻译的热搜背后,是孩子学英语的“放”和“抓”


如果长期和英语母语的孩子接触,你会发现,很多孩子到了6、7岁左右,平时说话也依然会有不少语法错误,需要不断被规范、纠正和反复练习。


所以他们的语法学习开始得很早,比如逃逃的学校,从一年级就开始学主谓宾、名词/动词/形容词、基本时态、句式了:


最美女翻译的热搜背后,是孩子学英语的“放”和“抓”


不过也不用紧张,咱们日常交流中,只要没有严重错误,类似I‘ll go……和I go这样的混淆,只要有上下文,基本也不会影响交流。


但考试就不行了,语言必须规范。


大大小小的英语考试,语法都是必考项。国内的统考、升学考试大多会考得比较直接,类似这种填空题,直接考察语法知识点:


最美女翻译的热搜背后,是孩子学英语的“放”和“抓”


而一些国际标准化考试,比如KET、PET、小托福等等级考试就相对隐晦一点,通常会考意译paraphrase,也就是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同样的意思,类似用英语改写句子;要么就放进填空、写作里。首先你得知道该填什么单词,写什么短语,其次,时态、单复数、标点、大小写,都得正确无误,平时语法基础不牢固的话,这些小细节,都会成为扣分项:


最美女翻译的热搜背后,是孩子学英语的“放”和“抓”


另外,听说是一回事,考试时写下来,就还有书写上的语法规范问题,举个简单的例子,“and”前面,到底要不要加“,”?


× The dog barks, and plays.

The dog barks and plays.

× Sam, and Sarah take excellent care of their pets.

Sam and Sarah take excellent care of their pets.

The dog is young, well trained, and good natured.

The dog is young, well trained and good natured.


以上几句,你判断对了吗?


所以说,语感不能完全代替语法,尤其到了要应付考试的层面,即使语感很好,也得经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才不容易出错。



最美女翻译的热搜背后,是孩子学英语的“放”和“抓”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很清楚语法的重要性了。那什么时候该开始学语法呢?


还记得刚才说的两种方法吗?我再贴一下:

最美女翻译的热搜背后,是孩子学英语的“放”和“抓”

它俩在两个极端,前者需要大量语言环境,耗时长,效果好;后者对环境要求没那么高,省时,但效果一般。

所以,这里我想提出第三种方法,“悟+学”,换句话说,自然积累的语感需要,但不能全靠“悟”,得用“学”来提速。


还是看咱们一开始说的名词单、复数的例子:


孩子可能需要遇到几百次的名词单、复数,类似“an apple,a lot of apples”、“a rabbit, some rabbits”、“this tree, those trees”这样的例子,才能自己“悟”出规律。


那么,我们在孩子遇到几十次之后,就直接告诉孩子这个规则,一来,因为TA已经有过几十次的体验,容易理解;二来,将来再遇到类似例子时,就会和学过的规则对应起来,加深印象“噢,原来真是这样”,渐渐地,这个知识点也就内化了。


为什么需要有“几十次”呢?否则孩子无法理解,学语法等于死记硬背。


为什么不需要等到有“几百次”的积累呢?因为时间耗不起,没有沉浸式的母语环境,那么厚重的积累,得等到猴年马月去了。


最美女翻译的热搜背后,是孩子学英语的“放”和“抓”

所以,语法,不能学得太早,在学语法之前,孩子需要有一定的语言积累;但也不能开始得太晚,否则学习性价比太低,孩子的时间已经非常紧张了,我们要善用这个“提速”利器。


最美女翻译的热搜背后,是孩子学英语的“放”和“抓”


其实已经很明确了,就是两步走:


首先是语言积累。以前和大家谈到的磨耳朵、听童谣、看动画片、读分级读物等等,都是帮助孩子一边对英语产生兴趣,一边积累语言的好方法,拿稳刚才所说的“几十次”;


然后,当分级读物读到一定阶段,大致RAZ读到E、F级别,牛津树读到L4的难度,就可以开始语法学习了。大家可以参考下面的例图比对下:


最美女翻译的热搜背后,是孩子学英语的“放”和“抓”

▲ RAZ F级 v.s 牛津树L4


为什么这个时候该开始呢?


一来,这些级别的读物,内容本身就会涉及到语法的变化,孩子读着读着就会遇到,困惑和疑问肯定不少;家长的解答不一定全面,不如直接进行系统学习。


二来,孩子小有积累后,会有开口表达的意愿。但是,TA可能只会直接套用、或者重复绘本读物里出现过的句式,或者一开口就卡壳,冒出一些自己都感觉有些“怪怪”的句子,比如I am like apple…….想说但又总说错,孩子就很容易失去表达的自信。这时咱们就得帮TA把语法这个障碍移除。


回想逃逃的英语学习,其实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熟悉我的老读者知道,逃逃是5岁多才到美国上学的,在那之前英语基础几乎为零。所以上学前班后,他就被拉入了学校的ESL班(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英语是第二语言),实际上就是为“非英语母语”孩子开的“小灶”,为了让他们尽快赶上其他孩子的语言进度。


我观察到,ESL的课程里,就有不少语法的加码。当然了,美国老师的教法,是比较轻松愉快的,孩子完全没有枯燥感。也正是因为那段时间的系统学习,让逃逃的英语能力迅速得到提高。记得当时也就在ESL里待了大半年,刚上一年级不久就被“踢”出来了,因为测试结果显示,他已经基本追上同龄母语孩子,不需要“小灶”了。


当然,语法学习的同时,语言积累也一样要持续进行,这样才能不断地在实际语言中去“遇到”和“应用”语法知识,加深巩固。



EASTWEST


说到底,外语学习肯定是不容易的,听说读写,每一样都得勤学多练,但过程中也总会有一些方法,能帮孩子学得更高效、更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孩子   语感   复数   母语   知识点   英语   口音   读物   语法   单词   类似   正确   规则   语言   时间   美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