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最劲爆的新闻陪娃看了吗?我看完觉得有件事得赶紧做起来了


这几天最劲爆的新闻陪娃看了吗?我看完觉得有件事得赶紧做起来了


大家好,我是千妈。


这几天在全网刷屏的新闻真是太激动人心了!你们都陪娃看了吗?


就前天,5月15号清晨,经过惊心动魄的9分钟,咱们中国首个火星车祝融号成功穿越了火星大气层,着陆于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南端。


自此,继苏联美国之后,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


这几天最劲爆的新闻陪娃看了吗?我看完觉得有件事得赶紧做起来了

图源:新闻


火箭专家和宇航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曾说过一句话: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中。”


如今我们迈出了火星探索第一步,有生之年登上火星不再是梦想,这是科技的力量,也是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


陪千寻看完火星着陆的动画模拟视频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时代发展真是太快了,去年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时,我还觉得2040年火星载人计划是个很遥远的事,现在却恍然发现其实一点都不遥远。


也更加坚定了我一直以来的感受:


未来20年的关键词一定是科技!


大家还记得前段时间发布的“国家十四五规划”吗?里面有句话: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这意味着从2020年开始,科技创新就被摆在了中国未来发展的“核心地位”。


作为一个有前瞻意识的家长,面对瞬息变化的时代,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我率先想到的,就是非虚构阅读得更加引起重视,从小抓起来了。


非虚构阅读不仅涵盖了帮孩子了解科学知识的科普读物,还能培养对问题的剖析调查,分析推理能力,这些逻辑思维正是科学素养的基础。


但很多孩子只喜欢读轻松的故事绘本、小说,不喜欢要求专注和逻辑思考的非虚构阅读。


怎么才能帮孩子跨过“非虚构阅读”这道高门槛,科学思维培养从小走起,紧跟时代赢在未来呢?


阅读界有【两大问题】(2 Big Questions)来调动孩子阅读非虚构作品的积极性,千妈亲测后觉得效果不错,又简单易行,今天就来分享给大家!



这几天最劲爆的新闻陪娃看了吗?我看完觉得有件事得赶紧做起来了


很多孩子不喜欢非虚构阅读,是因为非虚构读物不像故事书那么引人入胜,孩子还没开始读就已经觉得无聊、乏味。


改变这种低预设阅读心态,最好的方法就是“创造期待”。


怎么“创造期待”呢?带着问题去阅读,读之前提醒孩子在阅读过程中思考一个问题:书里有什么让你感到惊讶。


当孩子听到“什么让我感到惊讶”时,潜意识里就认定这本书一定会带给自己惊讶的体验,这将点燃他们宝贵的好奇心,带着“寻宝式”的热情去探索。


然后,我们可以从3个“惊讶点”来引导孩子:


新鲜信息(哇,我从来不知道!)

质疑信息(真的吗?)

探索信息(竟然有人这么做!我会怎么做?)


比如,日本福音馆《科学的萌芽》系列里有本书叫《火车运来了》。(这套书我之前也推荐过,想看详情的爸妈可戳《我都坐不住了!国内首版抢断货,松居直策划的王牌书有多牛?》


这几天最劲爆的新闻陪娃看了吗?我看完觉得有件事得赶紧做起来了


读之前,我会说:“我们一起去看看,这本书里有什么让我们惊讶的东西吧!”


读的时候,我会和千寻互动:


“哇,火车运行前,竟然要经过这么复杂的工序!”【新鲜信息】


“真的要先放在有橡胶轮胎的底座上才能运走吗?是不是每列火车都要这样操作呢?”【质疑信息】


“竟然有人想到用吊车把火车车厢安装到铁轨上,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到滴。换作你,你会用吊车以外的工具搞定吗?”【探索信息】


这几天最劲爆的新闻陪娃看了吗?我看完觉得有件事得赶紧做起来了

绘本内页


爸妈们可别小看这3个“惊讶点”,它们分别从诱发好奇、引导辨析和思考探索三个层面带领孩子挖掘书中乐趣,当孩子感到自己有所惊讶有所收获,渐渐就会喜欢上非虚构读物!



这几天最劲爆的新闻陪娃看了吗?我看完觉得有件事得赶紧做起来了


刚刚介绍的第一个问题,主要用于阅读前和阅读中。我们通过阅读前的问题来点燃孩子兴趣,再借助阅读中的“惊讶点”互动带给孩子成就感。


第二个问题“我有什么想法被挑战了?”则用于阅读完成后。


其实这个问题完全可以宽泛一些,我践行的时候发现,不一定是想法被挑战了,还可以问问孩子读完后“有什么想法被证实了”以及“有什么想法被改变了”。


以《火车运来了》为例,读完后我会问千寻:


“你有没觉得,自己什么想法受到了挑战?或者有一种‘啊,我也正是这么想滴’的感受?”


这个问题能促使她去思考、反刍。


通过思考,千寻发现自己原有的一些想法被颠覆了,之前她觉得火车是在铁轨上制造出来的,读完《火车运来了》后才知道,原来火车从生产到投入运营,中间有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同时,她认为火车生产出来后,工人叔叔需要不断调试检测以确保每个零部件的安全,这个想法在阅读中得到了证实。


又比如,《科学的萌芽》系列里还有本有趣的书叫《把汽车切开》,里面介绍了生活中各类事物的“剖面图”,通过“剖面图”解析,培养孩子多角度思考的能力和多维视角。


这几天最劲爆的新闻陪娃看了吗?我看完觉得有件事得赶紧做起来了


读完后,我也问了千寻同样的问题。


她的回答是,知道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剖面,但没想到“剖面图”还可以应用在汽车制造、房屋设计这么多领域,这是阅读给她带来的额外收获!


这几天最劲爆的新闻陪娃看了吗?我看完觉得有件事得赶紧做起来了

绘本内页


我们为什么要在阅读后,向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呢?


因为非虚构阅读的根本目的并不是“接收知识”,“接收知识”只是阅读收益的一部分,阅读收益还应该包括思想的交互。


如果一本非虚构读物不能给孩子带来任何思考上的影响,带来探索的欲望,其阅读收益就是存疑的,充其量只是浮光掠影的浏览。



EASTWEST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儿了,希望两个 Big Questions 能帮助你的孩子更轻松地介入非虚构阅读,领略到思考与探索的乐趣。:)


千妈觉得,尽早开始非虚构阅读,不只是时代所需,对孩子本身也是好处多多。


你想啊,一般低龄孩子都喜欢童话故事,可以拓宽想象力,稍大一些,孩子在虚构读物上的偏好还会继续,比如男孩可能喜欢哈利波特,女孩喜欢公主式角色,把对未来的想法寄托在虚构人物身上。


这些都无可厚非。但如果止步于此,就有问题了。


到后面,你会看到,大人里很多喜欢看韩剧看爽文的,科普纪录片、社科经济类书籍根本啃不下去,太晦涩、头大!


就是因为从小很少接触非虚构阅读,成年后的输入习惯延续了儿时状态,满足于幻想,而不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所以,不论是从时代需求的角度,还是从人生发展的角度来看,“非虚构阅读”都已经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剖面图   火星   惊讶   吊车   铁轨   读物   中国   收益   想法   火车   孩子   科学   喜欢   时代   新闻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