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肯去幼儿园,家长2招让孩子主动交代原因,对症解决更轻松

我们居住的小区门口有一家幼儿园。可能是为了有利于招生,最外面的一片区域(有滑梯、跷跷板等少量游乐设施)在节假日和每天放学之后是对外开放的。因此,附近小区里的家长经常在下午放学之后,带着孩子进去玩,我也不例外。

孩子不肯去幼儿园,家长2招让孩子主动交代原因,对症解决更轻松

一、熬过了“入园焦虑症”,却被孩子一句“我不想去幼儿园了”搞的焦头烂额

今天下午,我又带着若兰宝贝去幼儿园玩,就听到有一位宝妈在说:我家孩子也不知道最近是咋回事了。大部分小孩儿都是刚开学那几天,哭闹的不行,我家这个,刚开学那会儿,每天早上都是高高兴兴的来上学的。可是最近这两三天,每天早上都闹腾着不愿意出门了,还喊着“我不想去幼儿园了”,简直让人头大的不行。就为了这事,我这两天都有些着急上火了。

另一位宝妈就问:是不是刚开学的新鲜劲儿过去了?我家孩子是刚开学那几天哭的很厉害,大概过了一个星期就适应了,现在每天早上都是催着我早点送他到幼儿园呢。

先说话的那位宝妈就说:新鲜什么呀?我们就住在这跟前,这家幼儿园,他没来过一百回,也来过八十回了,哪里还有什么新鲜感。再说,新鲜也只能新鲜几天呀,这都马上“国庆节”了,都开学快个把月了,他能“新鲜”二十多天?

另一位宝妈就说:理确实是这个理呀,那真不知道你们这是咋回事了。

每年的“开学季”,都让家长忧心不已。特别是家里有幼儿园新生的家长,更是被孩子的“入园焦虑症”闹得心力交瘁。因为我们住的小区门口就有一家幼儿园,附近的幼儿园也有好几家(年初闹得沸沸扬扬的“我学的是养天鹅的技术,不会养猪”的幼儿园也离这里不远),所以没少见到孩子在幼儿园门口哭闹打滚不肯进去,家长一步三回头,长吁短叹,边走边偷偷抹眼泪的场景。

对于幼儿园新生来说,一般不过三四岁(甚至还有两岁多的),从小和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生活在一起,突然被迫离开最亲近的人,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身边没有熟悉的家人,没有认识的朋友,孩子小小的内心会被恐惧感和不安全感填满。而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与在家里时截然不同,孩子一时还不适应,会哭闹,不愿意上幼儿园,这都是非常常见,也是很正常的情况。

一般来说,只要家长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到位了,开学后能够正确引导,大部分孩子在入园1-2个星期之后,都能逐渐适应。但是,也有小部分的孩子,在刚入园的那几天,表现得特别开心、兴奋。可是,过了最初的新鲜、热乎劲儿之后,就开始哭闹着不肯上学了。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宝妈说的那样,原本以为熬过了最初的“入园焦虑症”,终于可以松口气了,没想到都开学有一段时间了,孩子却突然说“不想去幼儿园了”,这怎能不令家长着急上火,甚至焦头烂额呢?

孩子不肯去幼儿园,家长2招让孩子主动交代原因,对症解决更轻松

二、入园时很开心的小侄女突然在妈妈离开后开始哭闹,得知原因,老师家长都笑喷了

孩子刚入园时高高兴兴,三五天之后开始哭闹,大部分是因为“新鲜感”过去了,但像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宝妈家孩子的情况,肯定不是“新鲜感”消失的问题。说起这种情况,我就想起了我的小侄女(堂弟家的孩子)当年上幼儿园的一件趣事了。

我的老家在陕南,堂弟和弟妹一直在浙江打工,小侄女也是在浙江出生的。在他们住的那个小区,有很多陕南的老乡。大部分都和堂弟夫妇一样,大人在那边打工,孩子也跟着父母在那边上学。弟妹的性格热情又大方,而且是个“自来熟”,很快和同在那边打工的一群老乡混的熟络了。小侄女遗传了堂弟的“高大个”基因,从小就比同龄的孩子高一头,性格上则完全遗传了弟妹的“自来熟”特质。所以,小侄女从小就混在孩子堆里,是一个“孩子王”。

小侄女长得惹人爱,又活泼机灵,乖巧懂事,可以说是“人见人爱”。住在同一个小区里的阿姨(和弟妹同乡的)和姑姑(和堂弟同乡的)们都很喜欢她,今天这个要带半天,明天那个说让去她家玩,弟妹也乐得有人愿意帮忙,后来甚至主动地把小侄女委托给那群小姐妹帮忙带(当然,弟妹会给对方买礼物作为酬劳。不过,很多不安全事件都是熟人作案,所以,为了孩子的安全考虑,这种事情要谨慎#儿童安全指南#),她还时不时的出去打打零工(想当年,我们小时候不也是这样吗?现在恐怕只有农村长大的孩子还是如此)。

因为从小的生长环境的原因,小侄女从小“不认生”,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特别强。所以,上幼儿园这事,对她来说,简直是“毫无压力”。刚入园的时候,别的孩子哭闹个不停(那些基本上都是城里长大的孩子,可没有小侄女那样的“先天优势”),抱着大人的腿不撒手,老师只好一个个抱在怀里哄。小侄女在弟妹的带领下,开开心心的到了幼儿园,热情大方的和老师,同学打招呼,根本不需要弟妹费心。所以,弟妹每天把小侄女送到幼儿园门口就转身离开了。

这样的状态维持了三天,第四天和第五天弟妹去接小侄女放学的时候,老师都跟弟妹反映说早上弟妹离开以后,小侄女都哭了。弟妹很奇怪,前几天不是都好好的吗?怎么突然就开始哭了呢?而且,除了老师反映说小侄女在早上妈妈离开之后哭了之外,弟妹早上送去幼儿园的时候,下午放学去接的时候,以及回到家里之后,小侄女都很开心,没有任何异常啊,这是怎么回事呢?

思来想去,也想不明白,小侄女这种反常的表现,到底是什么原因。既然想不出原因,弟妹就采用了最直接的办法,直接问小侄女:你前几天不是好好的吗?这两天妈妈离开之后,你为什么哭?

小侄女的回答让弟妹笑喷了:因为我看他们都哭啊(那些孩子还不适应和父母分开),我还以为上学的时候“必须哭”呢!而且,他们哭了,老师就去抱他们了,我没哭,老师就从来没抱过我!

听到这个答案,弟妹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弟妹心说:你的“误以为”上幼儿园必须哭是假,想要让老师抱,跟其他孩子“争宠”(小侄女的“人见人爱”特质,让她习惯了自己才是众星捧月的“焦点”,这时候看到老师去抱其他小朋友,独独“冷落”了她,难免有“失落感”,所以才会“耍小心眼”,故意哭,想要引起老师的注意)才是真吧?

老师听到弟妹说明事情的原委,赶紧对弟妹解释,她们不是有意“区别对待”,只是看着别的孩子在哭,不得不去哄,这一个没哭,就暂时“放一放”。弟妹表示“能理解”。老师又拉过小侄女说:小朋友上幼儿园是不需要哭的,你的表现非常棒!老师是在跟那些哭了的小朋友说“你是他们的榜样,让他们都要向你学习”,并且“奖励”给小侄女一朵小红花。得到表扬和奖励的小侄女跟老师说了“谢谢”,又向弟妹说了“再见”,蹦蹦跳跳的进教室去了。从那之后,小侄女上学再也没哭过。幼儿园三年,小侄女当了三年的班长。老师经常跟弟妹说小侄女特别“积极懂事”,是老师的“小帮手”。

如今,小侄女已经是一名二年级的小学生了。但是,亲戚们有孩子上幼儿园,小侄女当年的这件“趣事”就会被提起来,在场的人无不“笑翻”。

孩子不肯去幼儿园,家长2招让孩子主动交代原因,对症解决更轻松

三、孩子上学一段时间后突然说“不想去幼儿园了”,2个小妙招让孩子“主动交代”,家长才能“对症”解决

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孩子刚进入幼儿园的时候很开心,或者是刚开始也哭闹,但是经过一两个星期的调整,已经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却在某一天突然又开始哭闹、耍赖,不愿意去幼儿园了的情况。既然孩子“不想去幼儿园”了,自然有他“不想去”的理由,那就让孩子把这个“理由”说出来。是的,你没看错,我说的是让孩子“主动交代”。

当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会像小侄女那样,直接跟家长讲的(这一方面是和孩子本身的性格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孩子对父母的信任程度有关)。如果孩子不肯直接讲,家长就要讲究一点问话技巧了。这里,若兰妈咪为大家分享2个小妙招,让孩子“主动交代”,家长才能“对症”解决。

孩子不肯去幼儿园,家长2招让孩子主动交代原因,对症解决更轻松

第一招:设立家庭“谈心时间”,让孩子把自己的心里话“分享”出来。

这里先说明一下,这一招来自育儿大咖@年糕妈妈 。若兰妈咪在这里结合自己的感悟和总结,一起分享给有需要的家长。

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家长自然很关心孩子在学校都发生了什么事。可是,家长又没时刻跟着孩子,老师也没那么多的时间精力,把每一个孩子在幼儿园发生的所有事情都一件不落的告诉家长,更何况孩子的心里在想什么,老师也不可能都知道啊。所以,家长只能从孩子嘴里“问出来”。可是,直接问,又不知道从何问起,问了孩子也未必会讲。那么,家长不妨换个思路,不要“逼问”,而是让孩子“主动分享”。在运用这一招时需要注意两个点:

1、和孩子站在一个平等的角度,自己先讲,再引导孩子分享。

家长可以设立一个家庭“谈心时间”(不需要跟孩子说,以免孩子产生戒备心理),比如每天的晚饭后(不一定是每天,这个时间可以根据情况,自行调整)。这时候,家长千万不要一开口就直接问孩子“今天有什么开心事吗?今天受欺负了吗?”这样就太粗暴了,孩子才不会乖乖开口。家长可以先抛出“橄榄枝”,用比较轻松的语调,先分享一下自己当天遇到的开心的或者不开心的事情,自己的心情等等(当然,家长可以有选择的讲,事情也未必是真的,可以“编故事”,目的是引导孩子开口)。

比如,家长都很关心的孩子的吃饭问题,这时候不妨这样说:今天中午,我们单位食堂阿姨做的蛋炒饭好好吃啊,我把满满的一盘都吃光了,或者今天中午的番茄炒蛋不好吃,我都没吃饱。

总之,家长一定要和孩子站在一个平等的角度,不妨先把自己的事情分享给孩子,再引导孩子和自己分享。

2、家长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表达,不要逼问,不要给孩子压力。

很多家长喜欢逼问,还要催着孩子回答,特别是遇到“不好的事情”,更是情绪激动,连炮珠的发问,嗓门也不由自主的提高了。家长情绪激动,孩子自然会觉得“压力山大”,这时候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要“逃避”,甚至会“撒谎”。

所以,家长千万不要“逼问”孩子,情绪平稳的接受孩子身上发生的事情,这非常重要。

孩子不肯去幼儿园,家长2招让孩子主动交代原因,对症解决更轻松

第二招:“曲线救国”,通过游戏了解孩子的“小秘密”。

这一招来自@小儿成长中(这位宝妈也是我在头条上认识的,竟然和我住在同一个小区,真是缘分啊)。

@小儿成长中 家有小女三岁两个月,今年9月刚刚入园。因为前期的准备工作做的很充分,所以九月份开学的时候,乐呵呵地背着小书包蹦蹦跳跳去上学了。但是,在第二周的时候,孩子开始有些排斥去幼儿园,这位妈妈就用台历做了个“出勤记录状态表”:如果孩子早上去幼儿园的时候是开开心心的,妈妈就在那一页画一个“笑脸”;如果孩子早上去幼儿园的时候有过哭闹的,妈妈就在那一页画一个“哭脸”;如果遇到公休日,妈妈就在那一页画一个“星星”。每天孩子放学回到家,妈妈就第一时间把当天的“状态”分享给孩子,孩子瞬间觉得还是开开心心去上学更好一些。

到了第三个星期,妈妈发现孩子放回家后脾气越来越暴躁,但是问又什么都不说。于是,这位宝妈趁着孩子上学去了的空闲时间,用杯子做了一个“传声筒”。孩子放学回到家,妈妈说要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妈妈拿出准备好的“传声筒”,告诉孩子,对着这个“传声筒”说出自己的“小秘密”,“传声筒”会帮忙“保密”,妈妈会帮忙“收集”。说完之后用耳朵去贴着“传声筒”听,“传声筒”会给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于是,孩子迟疑了一下,还是对着“传声筒”说出了自己的“小秘密”:“我不想去幼儿园了,因为... ...”孩子不想跟妈妈讲的话,都对着“传声筒”讲了出来,而负责“收集”的妈妈也听的清清楚楚。知道了孩子不想去幼儿园的原因,问题就好解决了。孩子说完了自己的“小秘密”,就把耳朵贴上去,等待着“传声筒”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了。这时候,妈妈就对着“传声筒”的另一头说出了解决办法。于是,孩子又高高兴兴的去幼儿园了。

如果你家孩子也出现在已经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之后,某一天突然喊着不愿意去幼儿园了(或者是表现出不愿意去幼儿园的情绪),家长在那里干着急是没有用的,只有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这个“症结”怎么找呢?解决的办法有很多,若兰妈咪在这里分享了2个小妙招,给各位有需要的家长做个借鉴,也欢迎有经验的家长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自己的好办法,帮助更多遇到这类难题的家长解决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陕南   幼儿园   传声筒   主动   家长   原因   孩子   堂弟   弟妹   交代   这时候   早上   新鲜   事情   妈妈   轻松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