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老师建议考研学生,不要公开目标院校,连室友也要“隐瞒”?

近年来硕士研究生人数屡创新高,2020年达到341万,2021年达到377万。

随着大学生的普遍,本科生在当今社会上已经不再吃香,这点从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上就能看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为了更顺利找到工作,提升竞争力,就会在本科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考研。

为何老师建议考研学生,不要公开目标院校,连室友也要“隐瞒”?

考研大军人数越来越多,导致竞争力也随之增加,虽然各大名校都开始扩招,但依然也无法缓解,考生想要提升上岸率,就要从各方面进行考虑。

21年考研已经结束,成功上岸的学生都已陆续收到录取通知书,而22年准备报名的考生正在摩拳擦掌准备大展身手。

为何老师建议考研学生,不要公开目标院校,连室友也要“隐瞒”?

考研第一步,确定目标院校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有计划,首先就是制定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不然无法做到全身心投入。

一般情况下,决定考研的学生都是经过深思熟虑过的,大部分都已有目标院校,并根据目标院校分数制定学习计划。

为何老师建议考研学生,不要公开目标院校,连室友也要“隐瞒”?

不过在目标院校上,学生要考虑清楚,到底要不要公开目标院校,在有些学生看来,这不是什么隐私,没有必要隐瞒。

也有部分觉得,同为考研考生那就都是竞争对手,一旦对方和自己考一所院校,一个专业,就有可能会威胁到自己上岸几率。

这么想的考生并非自私,确实有道理,就连大部分老师也建议考研学生,不要公开目标院校,连室友也要“隐瞒”。

为何老师建议考研学生,不要公开目标院校,连室友也要“隐瞒”?

为何老师建议考研学生,不要公开目标院校?并非“杞人忧天”

据统计2021年考研报录比为3.19:1,这就相当于每3.19个学生中就有一个成功上岸,看起来上岸非常容易。

但深入了解后就会发现并没有那么简单,这是全国考研平均招录比,包括偏远地区院校的数据,一些热门院校,实际招录比并没有那么高。

为何老师建议考研学生,不要公开目标院校,连室友也要“隐瞒”?

如果学生有目标院校,并不想随便到一个二本或偏远地区院校做研究生,那么将目标院校告诉他人,就相当于多了一个竞争对手,为考研之路增加难度。

再者一旦倒霉,对方考上了,自己没考上,不仅考研失败,还会失去一个朋友兼同学,为了脆弱的友谊,也为了自己和他人的人生,不要公开自己的目标院校,也不要去询问他人的目标院校。

为何老师建议考研学生,不要公开目标院校,连室友也要“隐瞒”?

学生考研,如何做能为自己提升上岸率呢?

1)没有实力,不要盲目报考名校

在选择目标院校时,考生要考虑自身实际情况,不要盲目报考名校,首先,名校录取分数线高,其次报名人数太多,而在这些报名人数中,大部分都是名校出身。

本身本校学生报考研究生就有优势,再加上受到名校熏陶后实力不容小觑,与他们竞争,学生实力必须要强大。

因此没有实力的学生不要报考名校了,想要在考研中捡漏比在高考中捡漏更难,别拿自己的人生做赌注。

为何老师建议考研学生,不要公开目标院校,连室友也要“隐瞒”?

2)大三期间开始学习,不打无准备之仗

考研一般都在一月份,也就是大四快放寒假期间,四五月份进行面试,这样学生本科毕业后就能直接读研。

考研这场仗,学生打得势必要辛苦一些,只有提前做准备,才能为自己成功上岸增加几率,显然大四才开始准备有些晚了。

建议学生在大三下学期就开始做准备,多刷题,争取获得一个不错的笔试成绩,而关于面试,这就要看平时日常累积,以及后期如何进行针对性练习。

为何老师建议考研学生,不要公开目标院校,连室友也要“隐瞒”?

3)考研之心坚定不移

在备考期间,学生会遭遇种种压力,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还有精神上的,这让不少学生在备考期间开始纠结,犹豫,到底要不要继续下去。

情绪对状态影响非常大,如果考生一直处于这种心态无法纠正过来,那等待考生的必然是失败。

无论遇到什么事,既然决定考研,那就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这样即使最后失利了,也是自己努力和付出的成果,不会留下遗憾。

为何老师建议考研学生,不要公开目标院校,连室友也要“隐瞒”?

写在最后

考研人数虽然比高考少,招录比也比高考大,但竞争却一点都比高考小,毕竟参加考研的大多都是优秀学生,还有不少名校学生降维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顺利上岸,考生必须要有强大实力和良好心态,这样才能有机会去与其他学生竞争,不然就是陪跑,轻轻松松就被打败。

建议学生在决定考研之前想清楚,自己考研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只是没有目标随大流,建议别浪费时间,也别浪费父母的金钱了。

今日话题:

你认为考研学生要不要隐瞒自己的目标院校呢?欢迎留言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大展   院校   目标   建议   学生   偏远   几率   名校   室友   考生   盲目   竞争力   心态   实力   人数   竞争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