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说服孩子时,最常犯的错误,就是喜欢循序渐进的教育他们

现在的父母在教育孩子上,要比以前的父母难的多。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以前孩子不听话,父母直接开揍,跟你讲什么民主、讲什么尊重?

我记得我小时候,我亲叔家的两个孩子,一个姐姐,一个弟弟,也就是小学阶段,因为对吸引好奇,所以两个人都吸烟。结果被我亲叔发现了,然后用绳子捆起来,用细竹竿好抽,抽的他们哭爹喊娘,后来都老实了,再也不敢抽烟了。当然我那老弟上初中高中后,远离了父母,又重新开始吸了,但那是后话了。但这说明了一件事,打骂一顿是真管用。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现在流行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交往。

你要是再揍孩子试试?不仅你会被称作野蛮父母,被周围的人们唾骂,甚至孩子懂点事,都可以报警抓你。不仅如此,在现在这种教育理念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父母也觉得打骂孩子是不好的,每次打骂完孩子都会内疚懊恼,会向孩子道歉。

总之一句话,现在不流行打骂了,教育孩子要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

但问题是,对于绝大多数的父母,都是第一次养孩子,哪来的什么经验?有上进心的父母可能会买专业的育儿书籍、听专家讲座,在教育孩子上可能有所擅长。但是对于大多数的父母来说,他们注定是普通人,不会在教育孩子上有太多的能力和方法,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上喜欢采用简单直接易上手的操作方法,于是讲道理就成了现在的主流教育方式。

父母在说服孩子时,最常犯的错误,就是喜欢循序渐进的教育他们

对于孩子来说,讲道理不用打骂孩子,父母显得民主平等,尊重孩子;对于父母来说,谁不会讲个大道理呢?所以讲道理特别容易上手。既合乎现在的教育理念,又容易上手,所以现在父母都喜欢用讲道理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但是,大多数时候父母会发现,讲道理好像并不管用,往往最终还是控制不住自己情绪,沦为批评打骂等强制措施。

事实上,讲道理也并不是父母想象的那么简单的,也要讲究方式方法的。今天我就给父母指出讲道理时常犯的一个错误,希望大家引以为戒,相信对于父母教育孩子是有所帮助的。

无效的讲道理是在给孩子打“防疫针”

父母们在用讲道理说服孩子时,通常采用的策略是循序渐进,由弱到强的教育。

什么意思呢?

还是以吸烟为例,我给大家举个例子。

当父母发现孩子吸烟时,父母往往不是立刻采用雷霆万钧的方式教育孩子,让孩子戒掉吸烟,而是简单的提醒孩子,不要再吸烟了。

如果父母发现这样的教育没效,孩子还是继续吸,父母就会进一步的提高教育强度,开始给孩子讲道理,强调吸烟的坏处。

如果过一段时间,父母发现这样的教育依然没用,父母就会继续升级教育强度,就可能批评打骂孩子,强制孩子戒烟。

这种逐渐升级的教育是不是父母最常用的教育方式?是不是绝大多数的父母都在采用这种教育规律?

表面上看,这样的教育好像符合规律,因为如果孩子能够一说就戒掉,父母也就没有必要 大费周章的浪费太多口舌。事实上,这种方法是完全错误的,是不符合人的心理 。因为这样的说服策略只会打草惊蛇,不仅不会说服孩子,反而会强化孩子的错误认知。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弗里德曼教授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西尔斯教授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们预先告诉一组加利福尼亚的高中生,说他们将会听到一场关于“为什么不准年轻人驾车”的演说。结果发现这些事先被告诫过的学生并没有改变原先的想法,而那些没有被告诫过的学生则更多的发生了改变。

父母在说服孩子时,最常犯的错误,就是喜欢循序渐进的教育他们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达利和库伯也做过一个类似实验,他们要求学生们写一篇支持严格限制着装的文章,由于这和学生们自己的立场相违背,并且文章会发表出来,所以,所有的学生都断然的拒绝了,即使有报酬也不干。拒绝报酬之后,学生们对自己的反对限制着装的观点更加坚定,而且更加极端。

为什么这样说服策略不仅不能说服孩子,反而强化了孩子已有的错误认知呢?

这是因为如果第一次教育没有说服孩子,孩子就像被打了一剂“防疫针”一样,他们就会开始警醒,意识到父母这是要说服他们。而我们都有维护自我的本能,于是孩子接下来就会重新思考他们态度,寻找更多的证据来证明自己。这个思考的过程就进一步强化了他们已有的态度。

同时,孩子们思考的过程还会反思父母可能说服他们的理由,他们肯定会在大脑中模拟进行一一反驳。这个过程既强化了孩子原有认知,也为父母说服建立了壁垒,父母再想说服孩子显然就更难了,因为你想到的理由可能都被孩子想到了。

所以,父母这种循序渐进的说服策略是非常无效的,大部分情况下都会失败的。我们要想真的通过讲道理来说服孩子,不动则以,动则雷霆万钧,争取一击毙命,而不是打草惊蛇,让孩子起了防范之心。

父母在说服孩子时,最常犯的错误,就是喜欢循序渐进的教育他们

当然,我们也可以利用这种心理提前给孩子打“防疫针”,避免孩子被负面信息的侵袭改变原有的确态度。

德克萨斯大学公共卫生专家麦卡利斯特,就曾用这个心理特点给中学七年级学生注射预防同伴吸烟压力的“疫苗”。

他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在游戏中,如果学生不吸烟就会被同伴叫做“小鸡”。他们会这样回答:“假如吸烟只是为了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的话,我到宁愿自己是一只小鸡”。

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学生一直持续进行若干次这样的活动,那些打过疫苗的学生的吸烟比率只有另外一所中学的一半儿,而两所学校学生家长的吸烟率是一样。可以说麦卡利斯特的实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一旦孩子被注射了疫苗,使得他们对于随后的劝说变得更加铁石心肠,不为所动。

总结

父母要想通过讲道理有效的说服孩子,就要力争在第一次成功说服,千万不要指望通过不断持续的唠唠叨叨来说服孩子,这只会加强孩子已有的错误认知。

因为这就像给孩子打防疫针,一旦有了防范,父母后续的说服难度就会大大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防疫针   父母   错误   孩子   都会   打草惊蛇   循序渐进   疫苗   上手   认知   教育孩子   态度   策略   方式   发现   喜欢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