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经常挨父母打,和从来没挨过打的孩子,长大后差别真的很大

邻居家的宝妈小刘,在妈妈群里时常感慨:现在的孩子多是含着“金钥匙”出生,打不得骂不得!

小时候经常挨父母打,和从来没挨过打的孩子,长大后差别真的很大

哪像过去的我们,小时候家里不听话老被爸爸妈妈揍;学校里考不好,经常达不到平均线,淘气不听讲,都免不了一顿打。

不过,还真别说,有的家长真能狠下心,还在延续老一套的教育方式“棍棒底下出孝子”。还有的家长宠溺还来不及,从不让孩子吃苦受累。然而,他们的终极目标都是孩子能够成才。

说到这里,也许人们会困惑: 这两种教育方式,到底哪种做法让孩子更受益呢?

小时候经常挨父母打,和从来没挨过打的孩子,长大后差别真的很大

小时候经常挨父母打,有哪些显而易见的后果?‍

老一辈人在教育孩子上,似乎都认为“不打不成器”,反正过去都是这样过来的。

说是这么说,但现在开始就不要这么做了!尤其在公共场合,孩子更容易受到生理伤害!

有研究结果表明:孩子在公共场合内被父母强行殴打,会增加PTSD的发生概率,即创伤后应激障碍症。受到不同待遇的孩子,很可能引发过度焦虑、拒绝沟通、回避性强、警戒心高等心理问题。

所以,我们往往建议父母摆正自身的身份与责任,不要认为打孩子的初衷都是为他好,这样的体罚方式,反而会造成永久的「恶性循环」,甚至影响一代又一代。

父母们还需明白:小时候经常挨父母打和从来没挨过打的孩子,长大后差别大。

小时候经常挨父母打,和从来没挨过打的孩子,长大后差别真的很大

从来没挨过打的孩子,幸福感更强:‍‍‍

每个孩子选择不了出生,但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

小时候懵懵懂懂,对父母听之任之,很少去反驳,即使挨打了疼痛也往肚子里咽,但长大后便有可能反击,甚至成为下一个暴力倾向的家长。

调查显示:小时候生长在暴力家庭的孩子,长大后对另一半以及孩子都会有暴力倾向的可能性。

相反,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幸福感要更强,不会用暴力解决问题。

小时候经常挨父母打,和从来没挨过打的孩子,长大后差别真的很大

从来没挨过打的孩子,更愿意和父母做朋友:‍

很多父母都喜欢和孩子做知心朋友,这样能更好地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

如果你也是这么想的,那么就不要用暴力的方法去对待,否则越动辄打骂,越会让孩子厌恶,长大后也可能成为别人口中的“白眼狼”。而这样的孩子,真正愿意和父母做朋友的少之又少。

黄磊和孙莉在教育孩子上,从来不会打孩子,大女儿多多在14周岁后还对妈妈(孙莉)表白:“如果你不是我的妈妈,我很愿意和你做朋友!”

想要做成这件事,需要家长放低姿态,有时候家长多一点耐心,不以命令的口吻对待孩子,睡前多和身边的小家伙说说心里话,说不定他也会把内心的小秘密分享给你哦。

今日话题:同样作为父母,你认为小时候经常挨父母打,和从来没挨过打的孩子有哪些本质区别呢?不妨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心高   小时候   父母   孩子   听之任之   不成器   棍棒   教育孩子   倾向   幸福感   暴力   差别   家长   妈妈   方式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