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对待孩子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妈妈,世界会不一样

记得很久之前看到一个故事,一个爸爸问正在玩手机的成年儿子:“窗外那是什么?”儿子看了一眼说:“麻雀!”爸爸又问了一遍,儿子答:“麻雀!”可是这位年迈的父亲仍然一遍又一遍地问着,儿子非常不耐烦地反问:“你到底要干什么?”这个时候父亲拿出一个小本子,发黄的纸面上记录着年幼的儿子问爸爸十一遍:“那是什么?”而爸爸非常有耐心地回答了十一遍。

这个故事让人到中年的我非常有感触。

拿出对待孩子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妈妈,世界会不一样


记得前几个月带母亲去医院。突然意识到曾经意气风发的妈妈现在已经步履阑珊。她曾经挺直的背也都开始佝偻。和共和国同岁的母亲也年过七旬了。

一直对母亲的态度都是比较叛逆。从学校出来,自己的工作、婚姻等大事都是自己决定,然后对于母亲就一个简单的通知。

在我生宝宝之前,母亲一直在老家,而生了宝宝之后,她就来我这边帮我带宝宝。一直没有意识到母亲的牺牲。记得前几年有一次回家,老家的亲戚和我说,你的妈妈一个人在你那边,没有熟悉的人没有熟悉的环境,年轻人背井离乡尚且有很多不适应,更何况老年人。

都说养儿方知父母恩,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养儿了,对于自己的父母反而更加疏忽了。

自己也曾和上面故事里的儿子一样,面对母亲的询问非常不耐烦。记得有一次教孩子做作业,我非常有耐心地讲解了半天,孩子才明白。而这个时候母亲过来问我新买的手机怎么操作,我却没有耐心,随便点点就让她自己去摸索。

拿出对待孩子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妈妈,世界会不一样


女儿问我:“妈妈,你怎么对外婆那么不耐烦!”我才惊觉,我对女儿对妈妈完全是两个态度——对女儿非常有耐心,对妈妈却非常急躁。

作为女儿,我觉得我的妈妈应该无条件的理解我,无条件的支持我,无条件的包容我,当我为母亲做一点点事的时候就会自我感动。其实想想,我们对待自己的孩子,是那么的宠溺,那么无条件的包容和爱护,其实都是因为我的身份是妈妈,而我的妈妈对待我也是如此。

看着母亲逐渐老去的面容,再看着自己尚且稚嫩的孩子,我决定拿出对孩子的态度来对待母亲。

每天出门前和母亲一个拥抱。

每天中午定时给母亲打一个电话。

定期询问母亲的健康状况,督促她去体检。

母亲有事情询问我的时候,耐下性子,慢慢解答。

尽可能每天陪妈妈吃一顿饭,一周陪她去散散步。

......

拿出对待孩子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妈妈,世界会不一样


当我这样做的时候,母亲不出意外地变得很开心,精气神都好了很多。而最让我惊讶的是我的女儿,她也学着我的样子,放假了就说要去外婆家陪外婆,每天也想着给外婆打电话。对我和然爸也学会了关心。

原来我们自己的行为就是孩子的行为指南,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们对孩子的好她看在眼里,我们对老人家的好, 她更记在心里,并且模仿和学习。

尊老爱幼是中华传统美德。记得曾经有个故事,一个教授在课堂上说,如果有一个人,需要你24小时的呵护,她不会自己吃饭,生理问题都需要你帮助她,还时不时弄脏床,口水也经常流......不出意外,所有学生都说这样太难了,不可能做到,但是教授补充说,这是你刚出生的Baby,这下全班同学都说那肯定会细心的照顾。

是啊,爱幼我们都很有耐心,可是尊老,如果上面教授说的是一个身体机能退化的百岁老人,我们还会有这样的耐心吗?

拿出对待孩子的态度对待老人,让我们的父母更加能够安享晚年,家庭更加和睦。最重要的是,我们的行为对我们的孩子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是他们行为的标杆。

以身作则,感恩父母从耐心地回答父母的问题开始,多陪伴父母,去陪他们做他们喜欢的事情,而不是做我们以为孝顺的事情。

电话代替不了面对面的拥抱,网络礼物代替不了面对面的问候。虽然我们有很多的责任和无奈。可是我们的父母正在老去,陪伴他们的时间会越来越短。

让我们的孝心真真切切地给父母温暖,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中华孝道的传承也在一点点地渗透到我们孩子的骨子里。

我是@然妈碎碎念一个中年少女,左手上班,右手写头条,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关注我吧,一起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态度   妈妈   孩子   中华   麻雀   不耐烦   外婆   儿子   爸爸   母亲   女儿   事情   父母   宝宝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