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子女该不该过生日、留胡须?

民间有句俗语: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

从字面意思来看,这句俗语的意思是:母亲在世的时候,不庆祝自己的生日;父亲在世的时候,不留胡须。

众所周知,凡是俗语,背后往往都蕴含着一定的规律或者智慧。那么,这句“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究竟有没有道理呢?

俗语“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子女该不该过生日、留胡须?

在这个年代,很多年轻人都会在自己生日的时候,约上一些朋友,或者是跟家人一起庆祝生日;另外有的男士,也会为了形象等原因而留胡须——这在当今社会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从这个时代的角度来看,“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似乎是一种糟粕。也有人认为,古人总结的这句俗语实际上是一种传统文化。

所以说,如果想要分辨这句俗语是否言之有理,就必须要了解这句俗语为什么会产生。

俗语“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子女该不该过生日、留胡须?

母在不庆生

母在不庆生,这句俗语中的“庆生”其实并不是庆祝生日。在古人的观念里,“庆生”更多的是指“过寿”。

《周礼》中讲:人六十岁为下寿,八十岁为中寿,一百岁以上为上寿。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孝道,所以古人认为:父母尚在的时候,自己不应该“过寿”,因为堂上还有二老。

俗语“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子女该不该过生日、留胡须?

另外,古代由于医疗技术和条件比较落后,女人在生孩子的时候出现意外的几率相当高——这样看来,女人生孩子的那一天,也是最危险、最痛苦的一天。

由此可见,“自己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从这个层面来说,在生日的这一天更应该是感恩母亲赐予自己生命,而不是庆祝。

俗语“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子女该不该过生日、留胡须?

父在不留须

在古代,基本上男人成年之后都会留胡须——这并不是因为古人没有工具剃胡须,而是当时的文化和社会风气就是如此。

并且,“蓄须”是美男子的象征,在《三国演义》里面,关羽就因为长长的胡须而有了一个“美髯公”的雅号。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会有“父在不留须”的说法呢?

俗语“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子女该不该过生日、留胡须?

很多人都听过一句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古人看来,身上的头发、胡须都是来自父母,真正讲究孝道的人,不应该轻易使自己的身体、毛发受到损伤。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思想的觉醒,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应该废除封建思想,于是开始剪辫子、剃胡须。只有一些为了纪念双亲的人,才会专门留胡须。

俗语“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子女该不该过生日、留胡须?

写在最后

实际上,“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这句俗语,在古代那种环境背景下,的确有一定的道理。

但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文化和传统,适用于古代的东西,未必就适用于如今这个时代。或许过了几百年之后,未来的人也会觉得如今的一些思想是“落后思想”。

俗语“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子女该不该过生日、留胡须?

总而言之,不必用“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这样的俗语来限制自己。只要明白,无论是否庆生、留胡须,类似这样的俗语都是为了告诫世人:作为儿女,对父母要有爱、尊敬以及感恩之心。

对父母的爱并不存在于是否庆生、留须这样的表面形式上,而应该是发自内心。你是否赞同“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这句俗语呢?欢迎到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胡须   俗语   周礼   身体发肤   孝道   这个时代   古人   子女   落后   道理   古代   母亲   父母   思想   生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