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与父母闹矛盾的原因,是父母不了解孩子!(第四篇)

少年强则国强!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刻不容缓!

青春期被称为人生中的困难时期和危机时期,如果不能顺利度过青春逆反期的话,轻者出现心理问题,重则的话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而学习青春期的心理知识,又不能绕过自我意识的发展,因为想要更好地去了解我们的孩子,那么就要了解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自我又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我们对自身状态的认知,包括生理状态、心理状态和社会状态,社会状态包括人际关系和社会角色,自我在人格中代表着是理性和审慎,遵循的是现实原则,其最大的作用是起到协调(原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的作用,根据心理大师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论的划分:人格是由自我、本我、超我三个部分组成。超我代表的是良心和道德,使我们不至于违反道德准则,以保障良好的人际关系。原我是我们最初始的状态,遵循的是快乐原则。

人生中的第一个自我意识发展的飞跃期出现在婴儿期(0至3岁),而第二个自我意识发展的飞跃期则出现在青春期(11、12岁至15、16岁)。进入青春期后,由于孩子的生理发育,急速变化冲击着心理发展,使孩子的身心发展,在这个特殊的阶段失去了平衡,造成了孩子心理活动矛盾的现象,面对着许多复杂的矛盾和困惑,青春期的孩子体验到危机感,这促使他们开始关注自我意识发展和变化。

孩子们经历的发展历程,使他们从面向母亲到面向家庭、幼儿园和学校,不断地向外界发展,所以我们的孩子真的太不容易了、太苦了,人生的每个环节都努力奋斗,从刚出生学习知识,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吃饭、穿衣、走路、说话等),年龄到了上学的时候,又要去陌生的学校学习,毕业后又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的去奋斗,孩子们的努力和进步,父母看着眼里,喜在心里,有种幸福叫做看着你一点点长大,一步步前进,即使自己工作再苦再累,也觉得值得,这便是简单幸福!

孩子与父母闹矛盾的原因,是父母不了解孩子!(第四篇)

父母的幸福是看着孩子慢慢的快乐健康的长大


青春期的的疾风暴雨式的变化,让孩子产生了彷徨和困惑,与此同时,孩子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思想从外观世界抽回一部分来指向主观世界,使思想意识再次进入自我,从而导致了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的出现!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发展有以下四个特点:

(1)孩子强烈地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

青春期的孩子的兴趣,首先表现在关注自己的外貌上,他们强烈地渴望了解自己的外貌,如身高、胖瘦、体态和品位,孩子们经常喜欢在一个人的时候,对着镜子研究自己的外貌特点,或有时沉默不语,或有时暗自欢笑,而且注意仪表风度。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外貌的反应,对于他人(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的良好的评价,会使孩子感受到自我欣赏的满足感,因此有机会的话多夸夸孩子,哪怕只是偶尔的夸夸也好。但是如果孩子,由于不良的外界评价,导致对自己的外貌特征不满意,那么就会感受到极度焦虑和自卑。所以一旦孩子出现此类问题,父母和老师要及时地发现问题,引导孩子正确地看待自己的外貌特点,要让孩子知道除了外貌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如人格品质、善良、能力。

孩子与父母闹矛盾的原因,是父母不了解孩子!(第四篇)

看着镜中的自己,孩子充满着各种好奇


(2)孩子强烈地关注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

中学生的能力和学习成绩,更加影响着他们的自尊自信水平,影响着自我评价,因此孩子的能力和学习成绩,是青春期自我意识发展和体现自我价值的重中之重,当孩子的能力和学习成绩出现了问题,那么就会陷入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的境地,内心充满着痛苦,对未来感到迷茫!所以父母与老师一定要及时地发现问题,找寻导致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找到原因后便能更好地想出对策!想方设法地提升孩子的能力和学习成绩,因为这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来说真的是太重要了!

(3)孩子强烈地关注自己的个性发展

孩子们会认认真真地看待自己个性各方面的优缺点,在自我评价中,也将个性完善放在首要地位,对他人针对自己的个性特征非常的敏感,特别是父母、老师和同学的评价,所以不要轻易地打击孩子的个性发展,比如孩子喜欢做的事情,而父母不喜欢,认为没有前途,从自己的角度把观念强加给孩子,让孩子走自己安排好的道路,这样才会满意,否则的话就会去打击、阻止孩子、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使孩子改变主意,这种情况特别容易伤害到孩子,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好心办坏事,父母的出发点是好,但是呢?却没有去考虑孩子的感受和看法,导致孩子对父母感到失望,不明白父母为什么要这么对待自己?孩子也开始不再信任父母,亲子隔阂便是这样产生的!所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应尽力支持孩子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使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奋斗的价值和乐趣。

孩子与父母闹矛盾的原因,是父母不了解孩子!(第四篇)

没有心理负担,孩子便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4)孩子有着很强烈的自尊心

当孩子受到肯定和赞赏时,内心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特别是父母和老师的赞赏和肯定,会提升孩子的自尊自信水平,所以当孩子做出良好的行为表现,父母和老师应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赞赏,当孩子受到打骂和体罚时,内心会产生自暴自弃的挫折感,使孩子感到自卑、丧失自信、失去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情绪低落等其他不良的自我暗示,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隐患,严重的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父母和老师的教育一定要注意方法方式,重在说服孩子,尽量不打骂和体罚孩子,棍棒教育更加的要不得,要学会尊重孩子,努力提升孩子的自尊自信水平,为孩子以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尊敬的父母朋友们,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是选择说服?还是棍棒教育呢?

大家可以留言进行讨论,喜欢文章的朋友可以帮忙点赞和关注,谢谢大家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父母   孩子   棍棒   青春期   外貌   人格   自信   矛盾   状态   自我   原因   能力   老师   心理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