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越来越受重视,而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放手而不撒手

12月2日,教育部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召开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交流总结各地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做法,谋划“十四五”时期德育工作改革发展,切实推动基础教育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郑富芝出席会议并讲话,上海市副市长陈群出席并致辞。

会上特别强调了校园文化创建与社会环境净化相结合,重在同向。要营造校内育人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突出价值观引领,维护校内外和谐,抓好校园欺凌防治工作,全面净化青少年网络成长环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要相结合。

本次会议还发布了《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家庭教育指导手册》。这标准着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

可以说当下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得到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但是在具体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往往有困惑:

应该管什么不应该管什么?

怎么把握家庭教育的“度”以达到好的教育效果?

如何掌握对孩子既放手又不撒手的分寸,真正帮助而不束缚孩子的成长?

这些都是值得每一位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思考的命题。

今天,为大家带来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的分享: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放手而不撒手。

“直升机”和“甩手掌柜”都不利于孩子成长

现在的家庭教育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

一类是“直升机家长”,恨不得全天候对孩子紧盯不放,事无巨细安排得异常周密,试图完全控制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过程。

另一种情况则是完全不管,放任自流,家长基本不关心孩子的成长和表现,有的家长甚至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扔给学校,认为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了。

这两类家庭教育方式都不利于孩子成长,都是家长没有定位好自身角色,以致不能正确把握亲子关系的界限。

家庭教育越来越受重视,而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放手而不撒手

“直升机家长”,是无形中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或附属品,没有将孩子看作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觉得既然孩子是自己生的,就有权利决定和控制孩子的一切。

著名诗人纪伯伦在一首关于孩子的诗中道:“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家庭教育越来越受重视,而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放手而不撒手

孩子是与父母平等的独立的个体,而不少家长常忽视了教育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培养独立人格。

家长只有学会适当放手,给孩子独立成长和体验世界的机会,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甩手掌柜”式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另一个极端,家长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

孩子就像一株幼苗,需要园丁来浇水、施肥、除草,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否则很可能中途夭折或长成一棵歪脖树。

家长既然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就应该承担起为人父母的责任,从孩子出生起就给予他爱和关注,在需要的时候给予他帮助,孩子才能在成长中得到应有的滋养,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家庭教育越来越受重视,而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放手而不撒手

孩子上学以后,学校只承担了一部分教育责任,并不代表家长就可以完全撒手不管了;家长仍需要关注孩子在学习、生活、情绪等各方面的状态,做孩子成长的陪伴者和坚强后盾。

表率、习惯和情绪是家长不能撒手的责任

今年全国两会上,关于父母“持证上岗”的建议再度引起关注和热议。养育生命、将孩子培养成人,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为重要和艰巨的工作。

家长一方面要尊重孩子的独立自主性,给他们充分的成长空间,另一方面也要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和本分,绝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或者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

家庭教育越来越受重视,而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放手而不撒手

身教重于言传,家长要做好孩子的表率和榜样。身为家长,第一个不能撒手的就是对自己的要求,时时检察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带来的影响。

父母关系、家庭氛围、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为人处世的态度等,都对孩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长的示范作用是别的教育无法替代的,也是别的环境无法提供的。仅对孩子说教往往没有效果,行胜于言,家长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出榜样才是最好的家教。

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适时给予引导和疏解。

有的家长可能觉得,孩子只要吃饱穿暖不生病就能健康长大,实际上并非如此,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也非常重要,对孩子成长有巨大影响。

尤其在目前学业压力普遍较大的环境下,学校和家庭要达成共识,充分重视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共同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平衡发展。

家长不管工作多么忙碌、精力多么有限,在孩子回家以后也最好能关注一下他的情绪,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

家庭教育越来越受重视,而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放手而不撒手

孩子在学校处于紧张竞争的气氛中,回到家以后要让他舒缓一下压力,适度调节学习生活节奏。当感觉到孩子有情绪方面的困扰时,及时了解原因进行疏导,帮助孩子走出心灵困境。

不少家长也明白对孩子的爱要有界限,但在实际生活中总是容易过度关注孩子,“关心则乱”,最后变成控制,使孩子丧失成长的空间和自主性。

家长可以适当的克服自己的控制欲,学会有智慧地适当放手。不要因为对孩子的保护欲而处处冲在前面,孩子总有一天要学会独自面对风雨。

教育孩子是一个漫长又艰巨的过程,做智慧家长不是一件易事,既要承担为人父母的责任,又要把握好亲子关系界限。

总之,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能撒手的地方绝不撒手,应该放手的地方舍得放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家庭教育   甩手掌柜   孩子   放任自流   教育部   表率   直升机   德育   界限   教育孩子   情绪   重视   家长   父母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