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明:你不知道这样的陪伴毁孩子,多数父母每天都在做

作者:赵小明 编辑排版:吴瑞雪 崔贯利


小明语录:

对孩子进行情感成熟与补救训练,任何时候都不晚。


赵小明:你不知道这样的陪伴毁孩子,多数父母每天都在做

承接上文:赵小明:心理学家告诉你,什么样的陪伴毁孩子?

上文中,我们了解了如何正确地陪伴孩子,本文我们继续了解关于孩子的陪伴问题。

哪些情况是过度陪伴?

三岁之前要尽量多的陪伴,三岁左右的过渡期,父亲要给孩子更多的陪伴。

不过在陪伴的过程中,并不是指父亲或者母亲限制孩子探索世界,而指的是给他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在孩子充分的安全环境里面去探索他该探索的世界。

赵小明:你不知道这样的陪伴毁孩子,多数父母每天都在做

毁掉孩子的方法是过度陪伴吗?

孩子长到了三岁之后,就需要父亲更多的出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个时候就不能由母亲对孩子过多的陪伴了。所以如果在三岁之后,父亲的陪伴过少,而母亲的陪伴过多,这种情况下才有可能导致我们所说的母亲对孩子的陪伴过度。

同样三岁、五岁、六岁、八岁、十岁、十二岁,孩子已经进入到青春期了,在整个年龄跨度的过程中,结果孩子还是和同龄人在一起时间太少,反而和父亲、母亲在一起时间过多。

比如说大家知道,现在孩子比较孤独,住在一个小区里面,周围可能并没有他的同龄人,他也没法去和同龄人进行社交技巧,或者说跟同学们进行一些约定到哪里去看电影、吃饭等等。

赵小明:你不知道这样的陪伴毁孩子,多数父母每天都在做

毁掉孩子的方法是过度陪伴吗?

这种情况下,比如说孩子放学了,或者说是周末时候,他的玩伴就变成了父母,如果孩子已经进入到学校生活了,他的玩伴本应该是同学的情况下,他主要玩伴却变成了父母,这种情况下也叫做过度陪伴。

大家想想像我们以前上学的时候,我们从进入小学之后,我们放学就在大院里面和同学一起玩,不管是同班的同学,同龄的,比我们大的还是比我们小的,我们都是和孩子们一起玩儿,一直到玩到吃饭的时候回去吃饭。

赵小明:你不知道这样的陪伴毁孩子,多数父母每天都在做

毁掉孩子的方法是过度陪伴吗?

吃完饭之后,如果有时间我们又出去玩,周末也是一样,我们是不会让父母陪着我们出去玩的。但现在的孩子就变成了他的玩伴,主要是父母,所以这种情况下也叫做过度陪伴。

所以父亲和母亲不应该在孩子已经进入到学校生涯之后,还在更多的占有孩子成长的空间,这些都可以叫做过度陪伴。

赵小明:你不知道这样的陪伴毁孩子,多数父母每天都在做

毁掉孩子的方法是过度陪伴吗?

有些父母就会说,那没办法,我周围没有他的同龄人,我孩子周末一个太无聊,那只能是我去陪他看电影了。

其实父母可以创造他和同龄人在一起的机会,比如说了解他的同学住在哪儿,或者找一些附近跟他年龄差不多大的一些朋友的孩子,大家约好在周末一起去商场购物、看电影。那大人只需要对孩子有一个安全的环境保护就可以了。

目的就是我们要创造孩子和孩子在一起共同玩耍的时间。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就可以不会担心你对孩子是不是过度陪伴了。

赵小明:你不知道这样的陪伴毁孩子,多数父母每天都在做

毁掉孩子的方法是过度陪伴吗?

还有一些家长说,我周围没有这个条件,实在没有怎么办?

其实现在很多商场都有提供儿童乐园,你只要有时间就把孩子送到儿童乐园,然后你在外面看着他,让孩子在儿童乐园里面和其他孩子进行沟通交互,这也是一种办法。


小明语录:

教育不能让孩子失去对人生苦难的感知觉。


就是你的陪伴是在外围,你的陪伴是在远远的关注,而不是干预了孩子和孩子的沟通,所以这种陪伴就不能叫做过度陪伴。

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就越来越喜欢跟同龄人在一起了。

但是大家记住,从12岁之后一直到孩子上大学这个阶段,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生活中遇到挫折了,或者交友遇到挫折了,或者在某些方面遇到挫折了,这个时候父亲母亲可以观察孩子需不需要父亲母亲跟他一起进行一场谈话。

赵小明:你不知道这样的陪伴毁孩子,多数父母每天都在做

毁掉孩子的方法是过度陪伴吗?

有时候孩子可能不会主动,父亲母亲可以说,我们一起散散步吧!在散步的过程中,跟孩子一起就他目前所焦虑、所担心、所遇到的挫折进行一场谈话。在这个谈话过程中,其实也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精神的陪伴,这种陪伴是必要的。

也就是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他会阶段性地受到挫折。每次他受挫折的时候,他要回到家里面来,这时候家庭就要给他提供一个退行的空间。这时候孩子在父母面前肯定不是他现在的年龄了,他会比现在年龄小一点。

这种情况下,父母同样可以对孩子实施对他的陪伴。实施陪伴,只是为了用家庭给孩子提供一个休憩的港湾,让孩子觉得原来每当我受到挫折的时候,都可以回到家里面来。

赵小明:你不知道这样的陪伴毁孩子,多数父母每天都在做

毁掉孩子的方法是过度陪伴吗?

有的时候父亲母亲可能只是陪他看一场电影,如果孩子这个时候不想让你跟他说,只是让你陪他做点儿事情,那我们就陪他看电影,或者陪他散步,或者陪他走路,或者陪他一起到哪里去玩耍……。

但是孩子如果不允许你去跟他讨论什么,我们就不要讨论,我们只需要在旁边陪着就行,如果孩子愿意和我们讨论,就讨论。

所以说,并不要认为用一刀切的方式去理解心理学,也不要用一刀切的方式去理解儿童教育。儿童教育里面任何只要是一刀切的网文、爆文、爽文那都是骗人的。

正确的儿童教育是因时因地而变,根据孩子发育的情况来决定我们对他陪伴还是不陪伴。

赵小明:你不知道这样的陪伴毁孩子,多数父母每天都在做

毁掉孩子的方法是过度陪伴吗?

大的原则就是在一个安全的框架下,我们远远的看着他,关注他就可以了。但这不代表着我们不可以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和孩子进行一些认知的、三观的、更高的一些,比如说生活技巧的一些讨论,这些都是可以也是必要的。

父母并不能说就不去陪伴孩子,在孩子长大之后,或者说是还小的时候,就不在对孩子进行各种人生的指点,这些也不对。如果孩子对父母给他的人生指点或者说是陪伴不喜欢,父母在孩子这个年龄还想了解他的隐私,有这种情况对吧。

赵小明:你不知道这样的陪伴毁孩子,多数父母每天都在做

毁掉孩子的方法是过度陪伴吗?

这种情况下,那父母也可以找一个孩子信任的外面的某一个大人,让这个大人陪着孩子聊聊天。孩子有时候不愿意给父母说的,可能会给这个人说,这样孩子也能得到一种心灵的陪伴。

所以记住陪伴或者不陪伴,不能简单地用那些网文标题的方式去理解,要看看我刚刚给大家讲的系统的方法,因时因地来陪伴。

下一篇文我们继续分析。同时欢迎大家有任何问题,你在文末留言,我会回答大家的问题。

赵小明:你不知道这样的陪伴毁孩子,多数父母每天都在做



小明语录:

父母对孩子成才的欲望,跟孩子个人成长动机,永远成反比。


(未完待续)

本文原创公众号:心伙伴(ID:xhbeap)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父母   孩子   儿童乐园   儿童教育   同龄人   语录   玩伴   挫折   父亲   周末   年龄   母亲   同学   时间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