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不会给小麦冬灌,父亲嚷嚷着让我“滚回城市去”

陕西关中地区农村的冬夜,寒风肆意地钻进裸露在外面的耳朵里,吹得人特别头疼,可马上就该我们家“接水”了,赶在大半夜给小麦冬灌,真是一件糟心的事情......

我学不会给小麦冬灌,父亲嚷嚷着让我“滚回城市去”


正在我发愣的功夫,父亲已经扛着铁锹上了水渠,因为年久失修的缘故,村里的水渠总是有好多的破洞,稍不注意,水就顺着破洞溜走了,冬灌小麦正确的顺序是:修渠、接水、巡渠,按亩开沟,引水入田。这会刚接上水,要立刻去查看水渠的情况。

我打着手电跟在父亲背后,他拿着铁锹给漏水的地方填土,我有时候感觉“我怎么会这么笨”,我打的手电光跟不上,父亲说了几句,我也不敢吱声,谁让我连灌溉到现在都没学会。

我学不会给小麦冬灌,父亲嚷嚷着让我“滚回城市去”


顺利引水入田后,父亲顾不得刺骨的寒冷,穿着鞋就跳到了田垄上,没留神一只脚踩进了水里,而我站在水渠边像块木头,因为这些活从未干过。看着水欢快地滋润着家里的麦苗,父亲才放下铁锹,点了支香烟,惬意地抽了起来。

半个多小时的功夫,父亲去田地的那一头看水是否到头了,他嘱咐我在引水的渠边等电话,电话响了就把正在灌溉的口子先封起来,然后开另一亩田的口子。

等来电话的时候,我学着父亲有模有样地跳到田垄上,可手里的铁锹却不那么听话,忙活了大半天,好不容易挖来一些冻土封口,又听到周围有水渠漏水的声音,这下不知道该顾哪里了,着急之下我掉进了水里,那个刺骨的感觉现在想想还打寒颤,这时候父亲赶来了。

我学不会给小麦冬灌,父亲嚷嚷着让我“滚回城市去”


毫无意外,我被父亲嚷嚷了大半天,他三下五除二就完美解决了问题,我给他点烟的时候,他还在指责我的无用,作为一个90后农村青年,我的个人经历却和种地毫无交集。

2020年因为疫情一直待在家里,既没有收入来源更是找不到适合自己做的事情,最后父亲冲着我说:“冬灌小麦这么简单的工序,你都学不会,还想待在农村生活,滚回城市去,老老实实打工算了”。

我学不会给小麦冬灌,父亲嚷嚷着让我“滚回城市去”


我为什么要写我的个人经历呢?其实这个问题在农村真的是一个特别普遍的现象,2000年之前的农村,因为没有去城市打工的人群,所以农村绝大多数人都是以种地为生的,陕西关中地区农村一直以种植小麦和棉花为生,可2000年之后,赖以生存的土地突然就不香了。

去外面打工回来农村的人,个个都是光鲜亮丽的,有的人打工三年回来竟然盖起了楼板房,村里的保守派看着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有出息,终于也坐不住了,18岁~50岁之间的年龄段,外出打工的人占到了全村总人口的一半还要多。

我学不会给小麦冬灌,父亲嚷嚷着让我“滚回城市去”


回到今天,2021年的开始,村里曾经的种粮大户早就不种粮食了,村里没有外出的中老年人选择在自留地里种小麦,曾经很火的“种棉花”也退出了农村的历史舞台。

近年来随着大荔冬枣的兴起,农村中年人看到了土地的希望,种植技术好加上管理经验丰富的,一亩地可以卖到1~2万之间,温室大棚甚至一个大棚可以卖到20~30万之间,按理来说农村应该充满了吸引力。

我学不会给小麦冬灌,父亲嚷嚷着让我“滚回城市去”


可事实恰恰相反,除了农村的中年人看到了土地的希望,农村的80后、90后依然不愿回农村种地,村里刚结婚的小夫妻新婚刚过,就去了浙江的电子厂,外面的世界足够大的魅力让农村干脆看不到年轻人的身影。

可农村的中年人终究会变老,就像我父亲这一代人,终究要退出种地的“一线作业”,可我压根就不懂种地,更是没有承包土地搞特色农业的能力,所以在2020年冬天给小麦冬灌的时候,我父亲才会嚷嚷着“让我滚回城市打工去”。这是现实,并不局限在我们村,大多数的农村都有这样的现象。

我学不会给小麦冬灌,父亲嚷嚷着让我“滚回城市去”


过了2021年的春节,农村的70后也跌到了50岁的门槛,80后和90后也不再年轻,新兴的00后正在崭露头角,通过考学离开农村,通过打工远离农村,通过做生意去到城市等等,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让农村的土地和农村人的距离“渐行渐远”,未来农村的土地该交给谁来种?如何更好地利用农村的耕地资源呢?

我学不会给小麦冬灌,父亲嚷嚷着让我“滚回城市去”


我认为未来的农村,说具体点,在未来十年之后,农村能够种地的人会越来越少,农业整合到个人手中是趋势,所以会出现大面积土地的个人承包户出现,其实这个苗头早有端倪,我们村近两年,个人承包上百亩土地的承包户已经有4个,未来可能会更多。

我就说一说种植小麦,小麦的亩产在800~1000斤左右,2020年陕西农村的价格在1.05~1.2元之间,算1000元的整数出来,除去土地使用成本,除去灌溉、施肥和农药的使用后,净利润在300~500元之间。

我学不会给小麦冬灌,父亲嚷嚷着让我“滚回城市去”


如果是包产到户的种植小麦,最多不超过10亩地的家庭责任田,算下来不会超过5000元的收入,外出打工可能一个月的工资就不止5000元,而且只是针对一个家庭成员。如果是大面积的承包户种植小麦,100亩地的净收入大概是30000~50000元之间,这样种地的前提下,就比较划算,小麦收割后还可以种植玉米和大豆,所以年收入也是相当可观的。

当然,未来农村愿意承包土地的大型承包户远远不止承包上百亩土地,未来农村闲置的土地会越来越多,最近两年有很多人提出“农村农场制”,但还未在我们陕西农村实行,但未来拥有上千亩土地的承包户一定会出现在农村,套用一句话说就是“真理【土地】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我学不会给小麦冬灌,父亲嚷嚷着让我“滚回城市去”


关于农村土地的未来,我的假想是:“每个地区的农村都出现大型的个人承包户,周围的年轻人依然在城市打工就业,村里不能外出打工的农村中老年人为大型的个人承包户提供劳动力服务,甚至会出现大型的承包农场,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的运用,种地的效率和产量会大大提高”。

我学不会给小麦冬灌,父亲嚷嚷着让我“滚回城市去”


这就是我个人关于“农村土地未来”的假想和构思,听完了我的描述,你认可吗?你觉得未来农村的土地会如何流转,农村的耕地资源如何更好地加以利用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大荔   小麦   关中   承包户   田垄   父亲   水渠   铁锹   大半天   陕西   中年人   村里   土地   农村   未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