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音不准是怎么回事?对孩子有多大的影响?语言训练怎么开始?

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发音就是发出声音,扩大一些的解释就是利用发音器官的震动发出声音。可如果我们将这个概念继续扩大,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发音就是利用从肺部呼出的气流通过喉头声带,在声腔内变化,最后通过正确的排出通道离开。没错,这就是每个人的发音过程。

一般来说,构成发音的要素除了发音器官之外,还有音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原音和辅音,在语言学中,每一个音素对应一个发音动作,比如p音就需要爆破发音。音素之外,还有音节,音节是发音中最小的语言感知单位,主要有一个或多个音素组成,可以说是发音的基础。

假如一个儿童发音不准,或许就和发音动作不够标准有关系。在语言矫正行业,往往能见到很多身体非常健康,但是发音却异常不准确的孩子,许多父母带着孩子在家里练习许久也没有什么用,一度以为孩子是患上了什么病。其实孩子发音不准未必是生病或者残疾,很可能是语言障碍。

发音不准是怎么回事?对孩子有多大的影响?语言训练怎么开始?


从大范围的数据来看,绝大部分儿童的基础发音来自于父母或者家庭成员的教导,于是,教学内容的好坏、教导发音的态度、发音学习的方式等方面成了决定儿童发音是否准确的重要因素。在生活中,部分家长虽然看到了孩子发音上的问题,却因为工作繁忙或其他的因素没有及时改变,结果导致问题更加麻烦。

儿童发音不准的问题主要在于发音方式的错误,比如发音动作不够标准、发音时气息错误,造成错漏气的情况、发音态度不积极,导致发音频频出错。由于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多儿童的语言逐渐变差,成为很多家长眼中的“笨孩子”、“傻孩子”、“不知道怎么说话”。

发音不准,对孩子有多大的影响?

1.社交受到影响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缺乏朋友、伙伴陪伴的童年不仅是残缺的,更会对儿童自身的心理成长造成一些负面影响。而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儿童发音不准,哪怕他们想要交朋友,也因为说不清楚话而惨遭别人的拒绝,次数多了,语言障碍儿童多会形成自卑、怯懦的性格。

2.正常生活受到影响

很多父母小的时候都被家人吩咐着去外面买醋买酱油,这是一种简单锻炼儿童交流能力的手段,但对于语言障碍儿童来说,发音不准让他们很难表达清楚自己需要的东西,在家庭或许还可以猜一猜,可在外面,却成为别人异样眼光的来源。于是,很多父母选择不让孩子出门,但这样一来,孩子的生活也会受到影响。

发音不准是怎么回事?对孩子有多大的影响?语言训练怎么开始?


3.影响学习

在幼儿园、小学的时候,可能还不等老师点名,小朋友们就一个个举起手来回答问题,这本来是一件可以让孩子增强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方式。然而,对发音不准的儿童来说,他们不敢举手,哪怕举起手也很难回答清楚,因为他们的发音有问题,而老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一点点听。

发音不准对孩子的影响除了这些,还有心理性格上的影响,比如孩子变得自卑、暴躁、孤僻等等,作为父母,我们必须得足够重视。

发音不准的语言训练如何开始?

作为一个比较常见的语言问题,发音不准的语言训练方式方法会较弱于其他的语言问题,比如语言发育迟缓、难发型口吃等。因此,我们可以从三步走:

1.确定孩子现在的语言能力

由于每个儿童的发音不准范围不一样,因此训练的内容也会产生变化,有的孩子可能只是舌尖中音发不准,那我们就要针对性训练舌尖中音,而有的孩子则是多数发音都不准确,对待这类孩子,我们就必须做更多综合的训练,避免发音之间相互模糊,导致孩子语言能力始终无法恢复。

发音不准是怎么回事?对孩子有多大的影响?语言训练怎么开始?


2.和父母打好配合

语言训练可不是矫正师一个人的工作,父母也得参与其中。想想也是,孩子在语言机构的时间哪有在家里时间长,如果在语言机构学得还不错,可是在家里还是原样,恐怕孩子的语言没有太大的变化。类似的情况经常发生在语言机构当中,父母们得引以为戒。

3.矫正后也得注意发音

语言矫正结课后也不能忽视语言状态的保持,如果觉得结课后自己可以随便说话,恐怕有重新反复的可能性。在众多语言问题当中,口吃最容易反复,发音不准反复的可能性也存在,因此专业的语言机构会建立回访制度,定期检查学员情况。

别看发音不准“其貌不扬”,要真是忽略它的存在,恐怕会带来大问题,父母们还是得多注意孩子的语言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发音   音素   语言   孩子   语言障碍   中音   音节   舌尖   父母   动作   能力   情况   儿童   方式   机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