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失去犯错的勇气是教育最大的失败

真正的教育不是让孩子避免犯错,而是让他学会纠错,得以从容应对未来生活中的一切失误。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听得进去我们的意见,我们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让他的情绪有个出口。


让孩子失去犯错的勇气是教育最大的失败


孩子犯错是常事,大多数家长遇到这种情况时会火冒三丈,批评孩子甚至打骂孩子。


其实,“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把“犯错”妖魔化,而让孩子失去犯错的勇气,同时失去成长的机会。


家长对孩子的“错误”抱以嗤之以鼻的态度,不去安慰,反而出言讽刺,这会让孩子将“错误”视为一件羞耻而丢脸的事情,渐渐地,孩子会因畏惧犯错而不敢再轻易尝试,最终在平淡与平庸中失去更多可能性。


世界无常,我们无法控制。一味地让孩子避免犯错无法帮他们躲过未来的风雨,反而会让他们丧失自己“站起来”的能力。


真正的教育不是让孩子避免犯错,而是让他学会纠错,得以从容应对未来生活中的一切失误;


真正的教育不是让孩子畏惧犯错,而是放手让孩子去试错,去跌倒,帮助他站起来,他才能去往更远的地方,更广阔的天地。


让孩子失去犯错的勇气是教育最大的失败


孩子犯错,可以这样做


第一,你需要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


尽量向孩子说明什么是他应该做的,什么是他不该做的;接着,和孩子商量,如果他做了不该做的事情,该怎么处理。


和孩子共同制定规则后,孩子就会知道自己犯什么错该受到怎样的处罚,他就不会因为无知、猜测而做出错误行为,从而有效约束孩子的行为。


第二,你需要帮助孩子认识错误。


孩子犯错时,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理解水平,耐心细致地跟他讲道理,指出他的错误行为,说明由于他的错误行为而破坏了规定,造成别人的损伤,或伤害了别人的感情,强调他必须对错误行为的后果承担责任,进行补救。


事实上,清晰、明确地将孩子的过错与弥补联系起来,孩子会更容易接受要他进行弥补的建议。同时,要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到受害者的困难处境上,看到自己所应负的责任,让孩子做一些事情来挽回。


第三,你要和孩子一起弥补错误。


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有义务帮助孩子弥补错误。但这还不够,父母还需要让孩子参与到弥补错误的“行动”中来。


这样做,孩子才会觉得自己只是做错了这一件事,而不是父母不喜欢我,不愿意帮助我。


在和孩子一起弥补错误的时候,你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弥补的办法,这将促使他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更多的思考,增强他的责任感。假若孩子提出的办法不恰当,你可以再提出一些弥补的办法来引导他。


让孩子失去犯错的勇气是教育最大的失败


孩子犯错,可以这样问


问题1:“发生什么事情了?”


许多成人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的太快下判断。


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说事情的经过,很可能冤枉孩子。况且,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即使真的是他的错,他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比较甘心认错。


问题2:“你的感觉如何?”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听得进去我们的意见,我们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让他的情绪有个出口。


问题3:“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


这时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先不要急着教训他。


在这个阶段,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脑力激荡,想各种点子,允许任何看似无稽的想法。这时候不论听到什么,都暂时不要做批评或判断。


问题4:“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


让孩子自己一一检视,每个方法的后果会是什么?


你可能会很讶异的发现,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后果。如果他的认知有差距,这时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讨论,让他明白现实真相。


问题5:“你决定怎么做?”


孩子一定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状况,如果他了解后果,通常会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选择。


即使他的抉择不是成人期望的结果,也要尊重孩子的决定。成人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能先问他怎么决定,然后又告诉他不可以这么决定。这样子,他以后再也不敢信任你了。


何况,就算他选择错误,他从这个错误中也可以学习到更珍贵难忘的教训。


问题6:“你希望我做什么?”


问题7:“结果怎样?有没有如你所料?”


等到事情过去之后,让他有机会检视自己的判断。

如此练习几次,孩子就会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需要我们操心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从容应对   畏惧   教训   这时候   成人   可怕   勇气   后果   家长   父母   事情   感情   错误   未来   办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