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本该更好,但是你总以爱之名做的8件事,让他收起了锋芒

文|福林妈咪

多数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只是,当爱的方式出现了问题,给孩子的爱反而是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差劲了。


你的孩子本该更好,但是你总以爱之名做的8件事,让他收起了锋芒


就像一些熊孩子的父母,当别人说:“你能不能管管你家孩子?”

熊孩子父母也很冤枉,心里想:“我管了,你怎么知道我没管?但是我管不住,我有什么办法?那就顺其自然吧!”干脆放弃了。

这就是因为一些父母方法用错了还不自知,嘴上说着爱孩子,自己也在教育孩子,但实际只是以爱之名剪掉了孩子的翅膀。

前几日看到了一组漫画,颇有感触。

父母总是以爱之名做的8件事,让孩子越来越担心,最终收起锋芒

01

“我能自己吃”VS“我来喂你吃”


你的孩子本该更好,但是你总以爱之名做的8件事,让他收起了锋芒


从自主进食这件事来看,我们之中大多数家庭是做不到让孩子自主进食的。

爸妈给娃买来餐椅,想要培养孩子坐在餐椅里自主进食的习惯,相信有不少人是因为老人一句:“你这样孩子自己吃不饱”而把餐椅给废掉了。

要么就是嫌孩子自己吃饭弄得到处都是脏污,而主动抢过孩子餐具,一勺接一勺灌孩子。

孩子摇头不吃、抗拒吃饭、一吃饭就跑,有想过为什么吗?

因为他不想被强迫吃饭,他明明可以自己吃,而且自己吃饭也充满探索的乐趣,但是大人却剥夺了他吃饭的快乐。

喂饭的大人觉得孩子不听话不好好吃饭,吃饭的孩子也觉得不快乐,最后孩子反而不得不为了变成听话的孩子而妥协,变得过于依赖父母。

02

“我自己拿”VS“我给你拿”


你的孩子本该更好,但是你总以爱之名做的8件事,让他收起了锋芒


孩子玩的玩具,掉地上了,他自己可以捡,大人却说来,我帮你捡。

孩子玩着玩具,想要玩另一个,大人却说,“来,我给你拿”。

以后,孩子要什么都只要指挥大人就可以了.

我们弘扬的尊敬长辈,怎么有的孩子没大没小?

回头看看自己是不是一直在做保姆工作,把孩子捧上了天?

03

“摔倒了站起来拍拍土,没事的”VS“都怪这块破石头”


你的孩子本该更好,但是你总以爱之名做的8件事,让他收起了锋芒


摔倒了,在孩子有能力自己爬起来的时候,当然最好让他自己爬起来啦,因为以后的人生是孩子自己的,我们也无法一直陪在孩子身边为孩子遮风挡雨,随时帮扶。

而每次把孩子抽起来去怪石头、怨板凳,这只是让孩子为所有的问题找借口,推卸责任,这样的孩子能优秀吗?

04

“我自己穿衣服”VS“爸妈帮你穿”


你的孩子本该更好,但是你总以爱之名做的8件事,让他收起了锋芒


在可以学习自己穿衣服的年龄时,爹妈因为看孩子笨手笨脚的,所以要亲自上手,原本孩子可以独立学会更多技能的。

结果却有很多孩子上了幼儿园还不会穿衣服。

其实孩子2岁左右就可以独立穿一些简单的衣物了,但是父母总认为孩子小,太浪费时间等等,不给孩子自己学习的机会。

05

“我来帮忙”VS“别捣乱”


你的孩子本该更好,但是你总以爱之名做的8件事,让他收起了锋芒


跟美国的孩子相比,我们的孩子在劳动方面相差太多!

四五岁的孩子就能整理衣物,站在凳子上洗菜做家务了,七八岁的时候可以做一些简餐。而我们的孩子呢?

到了小学都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不给孩子尝试和学习的机会,孩子一直是什么都不会。

曾经看过一个案例,是哈佛大学做的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他们发现爱做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做家务的孩子相比,就业率是15:1,收入也比不爱做家务的孩子高出20%,并且婚后生活更幸福。

除了这样的数据,现实也确实在不断地验证着这一事实。

所以,做家务是孩子成长路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他成为精英的必经之路。

给孩子尝试与挑战的机会,孩子才能收获更多。

06

“我可以加入你们吗?”VS“我家XX想和你们玩”


你的孩子本该更好,但是你总以爱之名做的8件事,让他收起了锋芒


孩子的社交应该由孩子自己开始,爸爸妈妈可以在一开始的给予指导,但是话和行动要孩子自己来,而不是挡在孩子前面替孩子出面解决孩子的社交问题。

有些时候,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之间会发生冲突。

之前大宝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去门口接他放学,就发生了很有趣的一幕。

两个孩子的爸妈都来接了,但是当时他俩正好在抢玩具,就被老师带出来了,出来的时候还在抢,结果一个孩子抢过来的时候,不小心玩具打在了另一个孩子脸上。

被打到的孩子哭了,另一个小孩说了句“对不起”。

但是两个家长都看到了。

被打的孩子家长就嚷嚷:

“你这孩子怎么回事儿啊!”

另一个孩子家长也不愿意了:

“我儿子都说对不起了!多大点事儿!吼什么吼!”

两个家长你一句我一句地吵不停,一旁老师劝阻着,另一个老师把孩子带去滑梯边上,已经有笑哈哈地玩在一起了……

小孩子之间没那么容易记仇,孩子们之间也可以自己解决,等他们解决不了了,大人再出面引导自己的孩子,锻炼和引导孩子交际能力才能让孩子以后成为香饽饽。

07

“我画的故事书”VS“你看你画的这都是什么呀!”


你的孩子本该更好,但是你总以爱之名做的8件事,让他收起了锋芒


孩子一开始画画是自由自在的,可以用自己的想象去画各种不存在的事物,或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事儿,但是家长看到就觉得“这个不该这样画”、“那个根本不存在”。

然后孩子的想象力一点一点被剥夺,你怎么知道孩子画的东西,未来不能实现呢?更何况,发明创在原本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呀。

想象能力是无价的,探索能力也是必备的。不断否定孩子所想所画,最后孩子这些无价的东西就都消失了。

08

“淋雨真好玩”VS“赶紧回家会生病”


你的孩子本该更好,但是你总以爱之名做的8件事,让他收起了锋芒


这只是一个小例子,生活中,很多父母保护过度,抓个蚂蚱、蛐蛐,父母说:“太脏了!赶紧扔掉!”

玩沙子玩泥巴,父母会说:“这么脏,当心细菌爬你一身!”

但其实,接触大自然,能让孩子更好地锻炼身体抵抗力。


过度保护,让孩子做什么都有所顾忌。

不敢与人说话,不敢自己买东西,别的小朋友玩得不亦乐乎的滑板车,孩子不敢玩因为“妈妈不让,我也不敢。”

孩子变得越来越胆小怕事,什么都不敢尝试,畏首畏尾,是变成了听话的乖孩子,但也变成了只会依赖父母的“妈宝”!

所以,别总是以爱之名干涉孩子太多事情,因为,翅膀一旦被剪掉,是不会重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福林   哈佛大学   孩子   无价   锋芒   衣物   社交   事儿   听话   大人   家长   自主   父母   玩具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