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唯唯诺诺,多半是父母的问题,边界感缺失的教育是失败的

#0-6岁育儿经#

文|福林妈咪

在生活中我们总能遇见这样的人,遇事唯唯诺诺,别人说什么都是好,很少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常被牵着鼻子走,原本属于他们的权利也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觉得生活没有幸福感,往往还会陷入自我责备的泥潭,不能自拔。

孩子做事唯唯诺诺,多半是父母的问题,边界感缺失的教育是失败的

有人会说,可能他们是天生如此,就是脸皮薄,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些人的困扰源于边界感的缺失,是童年时期没有得到正确引导而形成的心理缺陷。

每个心理成熟的人,都会在自身和他人之间,建立起一道相对清晰的边界,边界感能帮助我们区分权利和责任的归属,明确自身的课题,卸下不必要的重负,从而收获心灵的自由。

既然边界感对于人生的幸福如此重要,懂得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边界感就自然是我们每个为人父母者必不可少的功课。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约定俗成规范的限制,或是出于维护在他人面前完美形象的需要,很多父母的实际做法,常常与孩子正确的教养方式背道而驰。

孩子做事唯唯诺诺,多半是父母的问题,边界感缺失的教育是失败的

当你总是迁就别人的孩子时

绘绘今年三岁,平时是个乖巧听话的好孩子,一天邻居家的四岁男孩小琪来家里玩,绘绘很大方地拿出心爱的娃娃递给小琪,起初两个孩子玩的还很融洽,可当绘绘看到小琪把娃娃各种摆弄,迟迟不愿归还的时候,开始变得有些烦躁了,嘴里不住地叫着“娃娃,娃娃”,而小琪却无动于衷。

面对比自己大的孩子,绘绘没办法要回自己的玩具,只能向妈妈寻求帮助,她看向妈妈,脸上写满委屈,绘绘妈鉴于小琪妈妈也在场,并没有维护女儿,而是对绘绘说:“不要那么小气哦,让人家玩一会嘛!”没想到绘绘“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小琪的母亲见此情景,大声斥责了儿子,并夺下娃娃还给绘绘。

孩子做事唯唯诺诺,多半是父母的问题,边界感缺失的教育是失败的


虽然拿回了玩具,绘绘因为刚才的无助感,还是很不开心,而小琪由于母亲严厉的训斥也跟着哭了起来,原本一次快乐的串门就这样不欢而散。事后回忆起来,绘绘妈觉得在这件事上亏欠了女儿。

类似上面的情形,相信家长都经常会遇到,当孩子的权益受到侵犯,内心充满委屈的时候,身为父母的我们同样充满焦虑,肯定心里是很想帮自己的孩子要回属于他的玩具,但是中国社会自古有谦让的美德,所以也就只好硬着头皮安慰自己的孩子要大度。

虽然让孩子学会分享也是人生中的重要一课,但是父母可能不知道,在教孩子分享时,要先让孩子学会分清你和我,帮孩子塑造边界意识。

应该怎样做,才能培养出既懂得维护自身权利与边界,又善于分享合作更受欢迎的孩子呢?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过一套理论:

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这套理论的核心是“课题分离”,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应该明确哪些事情是自己应该操心的,也就是自己的课题;明确哪些事情是属于他人而自己无法控制的,也就是他人的课题,人们通过做好自己的课题,不纠结于别人的课题,实现心灵的自由。

前面故事中的绘绘妈,不敢明确支持女儿要回玩具,主要是因为过于看重别人的评价,害怕被否定,害怕失去“好人”的完美形象。

其实世界上百分之百舍己为人的“好人”是不存在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在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时站起来反抗,明确边界,捍卫权益,这就是属于我们的课题,至于别人如何评价和看待我们捍卫权益的行为,这是别人的课题,不是我们应该过多操心的事。

那么就拿孩子之间争抢玩具这件事来举例。

面对自己的孩子与同伴争夺玩具时,父母具体怎样做更妥当呢?

孩子做事唯唯诺诺,多半是父母的问题,边界感缺失的教育是失败的

这里有一个我认为不错的办法:先明确支持孩子维护权益的正当需求,温和而坚定地从同伴手中要回玩具,再询问孩子是否愿意和朋友一起玩,引导孩子乐于分享和与人为善。

你可以讲明白:“妈妈知道玩具是你的,你因为他玩你是不是不开心了?你可以告诉妈妈。”

孩子肯定会点点头。

这时候你可以问:“需要妈妈帮你拿回来吗?”

孩子肯定还是会点头。

这时候你可以去向对方手里要回玩具:“玩具是妹妹的,你们应该一起玩,自己拿着玩,不让妹妹玩,妹妹不高兴了。”

如果对方是讲道理的孩子,肯定会拿来跟你的孩子一起玩,如果蛮横,那你也不用顾忌那么多,告诉他妹妹想要回玩具,然后拿回来。

还给自己的孩子后,你可以再次询问自己的孩子:“妈妈认为你们一起玩可能会更有意思,那如果你不愿意,妈妈也不会强求,等你想分享的时候,再分享吧。”

孩子做事唯唯诺诺,多半是父母的问题,边界感缺失的教育是失败的

你还应该告诉孩子:“玩具是你的,如果是你十分珍惜的玩具,你可以收好,但如果你想和别人一起玩,那就不许反悔哦。”

这样做有3个好处:

首先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支持,获得心理上的安慰;

其次教育了对方孩子玩具并不是属于他的,如果想玩应该先征得他人的同意;

最后家长在处理冲突的过程中温和而坚定的态度,为孩子树立了正确的榜样,使孩子今后走上人生道路面对冲突时,也敢于并能采取合理的方式捍卫自身的权益和边界。

总之不管具体怎样做,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和坚定支持,这是孩子建立自我边界必不可少的力量源泉。

最后我要说的是,当我们决定帮孩子捍卫权益的时候,外界的质疑甚至否定总是可能出现的,我们也可能会焦虑,但这时所有的顾虑都应该被暂时放下,勇敢地去坚持正确的做法,毕竟如果父母自己都没有勇气站出来,孩子的边界感又怎能建立起来呢?

要记住,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无价的,在茫茫人海中,我们应该时刻是孩子最坚定的同盟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边界   父母   孩子   可能会   唯唯诺诺   缺失   课题   坚定   权益   权利   娃娃   女儿   正确   妹妹   玩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