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母则刚”是对女性最大的误解,得体的亲子关系从不这样描述

我们在感叹一位女性成为母亲的转变的时候,最常见的描述就是“为母则刚”。很多人认为这样的描述是为了表达对母亲的赞美,事实上“为母则刚”是对女性最大的误解

“为母则刚”是对女性最大的误解,得体的亲子关系从不这样描述

为什么这样说?

母亲不是万能的,在教育问题中存在着天然的局限性,任何教育问题的出现都不应该是母亲的主要职责。

在很多的亲子教育失败的案例中,无一例外大家都会把问题的矛头指向母亲这个角色。

因为在现实的亲子教育中,妈妈和孩子的接触时间最多,是孩子最主要的教育者,所以当孩子的教育出现问题的时候,所有人都认为是孩子的母亲没有尽到教养职责,所以所有问题的出现归结到妈妈的不足。即使当事人本身,母亲也会这样自我责怪。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很多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的一部分原因。

“为母则刚”是对女性最大的误解,得体的亲子关系从不这样描述

母亲依然需要呵护,这种呵护主要来自于丈夫和孩子。

很多人成为母亲后,似乎变得更能吃苦,更加坚强。

事实上任何人的本性不会因为身份角色的转变而发生太大的变化。其实很多母亲是十分需要关心和呵护的,但是因为无法在婚姻生活中获取,就会转变成一种给予的姿态,这种给予就是通过不断地付出,感受自己是被需要的。但是这样是不公平的。

“为母则刚”是对女性最大的误解,得体的亲子关系从不这样描述

不能因为她成为母亲,就忽视她作为女性对爱的需求,也不能因为她会照顾好自己就忽视她应该被照顾的情感。

所以很多孩子会习惯一种现象,就是习惯母亲的付出,但是很少想到如何表现对母亲的爱,因为她好像并不需要这些。事实上孩子的父亲应该时常表达对母亲的关照,家庭成员之间也应该时常表达这种关爱,才会让孩子形成一种意识,就是父母即使成为父母,他们也需要关爱和照顾。

“为母则刚”是对女性最大的误解,得体的亲子关系从不这样描述

结语:我们无法否认任何一位母亲对孩子的爱,这种爱会让人有一种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应该被忽视。你说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女性   结语   矛头   产妇   局限性   教养   产后   得体   亲子   误解   事实上   角色   母亲   父母   习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