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危时不束手,少年有志且出头

山河危时不束手,少年有志且出头

1


昨天去看了《1921》,被影片最后的一串影像碎剪打破防了,心情激荡了好长时间。


回来之后仔细想想,《1921》看似只写1921年的一些散碎的事,其实每一个小碎片背后都暗藏了前前后后许多事的因果,这些因果以1921为节点,向前向后无限延伸。

最初,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一切因缘都由此开始。


原本的清朝惊恐的发现自己地处世界的边缘,“天朝”成了“蛮夷”,强国成了弱国,列强你方唱罢我登场,在身上不停撕扯,国家备受欺凌,尊严和荣耀都随风散去。


山河危时不束手,少年有志且出头


有识之士多方努力,变法维新,试图自救,最终却认识到腐朽的旧世界不可能挽救,唯有打破一切旧例重建新世界,因此有了武昌的一声炮响,有了各地纷纷独立响应革命的盛景。


革命,就是那些有志之士心中的光,他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投身革命,想要为国家的未来尽一份力。


山河危时不束手,少年有志且出头


但民国却让他们失望了。


先有袁世凯窃政,为重立皇权不惜出卖国家主权;


继任者又开启府院之争,为权力而瘫痪了中央;


各地军阀内斗不休,只知寻找外国靠山,出卖国家利益换取自己的荣华富贵。


第一次世界大战,我们明明是战胜国,却不能守护国土,国家利益任人出卖,引发全民激愤,这才有了五四运动,让那些心怀天下的年轻人走上街头。


山河危时不束手,少年有志且出头


影片中的那些少年,每一个人都参与过五四运动,他们都在那场运动中认清了自己的宿命。


孙中山为再次革命打起护法战争却困守广东,只能遥遥指责北洋政府的不作为。


影片中,他和陈炯明对坐相谈,试图再次北伐,陈炯明却不愿动兵,正是这一段因果。


后来孙中山带兵北伐,被陈炯明反戈一击,带给孙中山最沉重的一次失败,也是那次争吵隐含的果。


从1840到1920,80年纷纷乱乱,国家未能重振,人民过得更苦,中央帝国沦为弱国穷国,每个人心中都憋了一团火。


要不然烧尽自己,要不然烧尽世界。


2


每一个想要救国的人都选择了自己的路。


有人赴法留学,因为那里曾经有一场人民的革命,建立了共和国。


有人赴日学习,因为那里也曾被列强开国,如今却可与列强并列。


有人赴德取经,因为那里原本四分五裂,却在铁血宰相的手腕里重归统一。


而影片中的这些先辈选择了社会主义,因为在那时,社会主义已经点起了世界革命的火种。


为何电影中的统治者们都对社会主义心怀畏惧,从欧洲警察到日本特高科,再到租界巡捕,各个都对布尔什维克的到来惊恐万状?为什么他们发现一个共产党,就要跟踪,逮捕,调查,一路镇压?


因为社会主义真真正正的诠释了什么叫做新世界,什么叫做彻底的洗牌重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是贵族的游戏,国王们因为私仇而随意发起战争,贵族老爷们身居高位,穿着帅气的军装指挥着从农田里忽悠来的士兵上前线送死, 年轻人的尸体铺满了索姆河的河岸,却终止不了权贵的野心。


人民被榨干最后一滴血,用以生产军需供养前线,前线的士兵在壕沟里腐烂,发起一次次无用的冲锋。


于是,在大战的终末,那些不愿意烂在壕沟里的士兵纷纷调转枪口,换下了逼他们去死的国王,引发了席卷全世界的大兵变。


而在这其中最成功的,就是俄国的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消灭了盘踞在俄国人头顶的旧贵族,摧毁了正在走向垄断的资本家,建立了一个工人阶级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次成功鼓舞了全世界的劳动者,人民意识到,他们真的不需要一些骑在自己头上作威作福的主人,他们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


于是整个欧洲都在社会主义革命的力量下震动:1918年芬兰人民起义、1919年德国革命、同年匈牙利革命、意大利工人占领工厂,农民夺取土地、日本掀起“米骚动”。


世界革命大潮正在雄起,那些被忽视的,被掩盖的声音再也压抑不住。


3


国内的困惑,国外的浪潮,汇聚到1921,变成了一股势,这股势将那些苦苦思索救国之策的人引导到这里来,让这些年轻人在这一年给出自己的答案。


为什么他们选择了共产主义?


晚清的名臣们想要复制欧洲帝国的崛起,他们失败了。


梁启超这样的维新志士想要建立君主立宪的国家,他们也失败了。


民国初立,大家想要民主共和,用议会强国,他们依然失败了。


年轻人们清楚的意识到,国家的大患不在外部,而是就在国内,在那些掌控权力的人身上,只要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互相争斗,继续卖国,继续借用外国势力争权夺利,这个国家就注定继续四分五裂。


那么,谁才是真正希望国家强大的人?


谁才真正希望驱逐在国土上肆虐的洋鬼子,自己当家作主?


不是精英,不是权贵,不是资本家,而是人民自己。


一个软弱腐朽的国家,遭殃的是人民。


一个遭受欺凌的国家,压榨的是人民。


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受苦的还是人民。


只有赶走那些权贵和卖国贼,让人民站起来当家作主,才能让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一致,才能真正的驱赶走那些列强,独立自主的生活。


所以这些少年才聚集在1921,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条路。


救国本不该是这些少年的事,但在那个时代,少年不能独善其身。


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广州中华民国政府,挥师占领梧州;


直系军阀驱逐段祺瑞,为谁来领导中国内斗不休;


文化名人在报纸上为中国该不该走社会主义道路而论战不停。


他们有权,有势,有名声,他们都救不了中国,这些只有热情的少年又能怎样?


救国就该是这些少年的事。


少年们看似什么都没有,只有热情,但少年是未来的希望,是初生的朝阳,少年代表着下一个时代,少年觉醒的时候,下一个时代才会醒来。


毛主席曾经投笔从戎,亲身加入武昌革命的革命军,想要亲手开辟新中国。


刘仁静曾在五四运动中第一个爬上赵家楼的墙头,面对满院的士兵发出呐喊。


邓恩铭与王尽美在五四运动中结下友谊,愿共同为革命而奋斗。


他们无力,他们有心,他们无能,他们无所不能。


众多的因修成正果,这个果实就是1921,是中国共产党。


4


共产党成立后,这些少年各自走向了自己的命运。


共产党南下广州,被孙中山看中,定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大策略,与国民党共同北伐,一举打碎了北洋政府统治下的旧民国,无数志士死在北伐路上。


但在革命成功前夕,蒋介石发起412反革命,大肆杀戮共产党人,电影中在日本宣传共产主义的李汉俊,就死在412政变中。


山河危时不束手,少年有志且出头


毛主席洞察了中国人民真正的基本盘,深入农村,写下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从此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带领红军转战南北,星星之火就此燎原。


山河危时不束手,少年有志且出头


何叔衡在红军长征后,奉命留在革命根据地坚持游击斗争,最后如影片中一样跳崖自尽。


山河危时不束手,少年有志且出头


李达继续在宣传阵线上坚守,成为马克思理论中国化的先锋。


山河危时不束手,少年有志且出头


他们做的事,成就了后世的果,成就了我们现在的新中国。


遗憾的是,影片中最活跃的三个少年,只有刘仁静看到了新中国的成立。


山河危时不束手,少年有志且出头


王尽美在一大后四处奔波,积劳成疾,最终病逝于青岛;


山河危时不束手,少年有志且出头


他的好友邓恩铭躲过了412政变,还参与了中共五大,制定了绝地反击的方略,却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反动当局处死。


山河危时不束手,少年有志且出头


邓恩铭死前留诗:


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

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


5


民国时,曾有人在报纸上对未来中国提出问题,问未来的我们,国家是否重新统一?治外法权是否已经废除?稻产谷产是否已经可以自给自足,让人们吃饱肚子?钢铁枪炮可否自产供应国防边军?


他们迫切的想知道,未来的中国,可否驱逐加诸在他们身上的痛苦,昂首挺胸的再入世界民族之林。


那时他们问了,但他们都不太信,他们不敢相信那简单朴素的愿望会实现,中国能够重新昂起头颅做人。


而现在,他们的担忧都已不在,那些为实现现在繁荣而牺牲的少年们也已经淡了颜色。


总有人问中国为什么没有超级英雄。


有的,那些在黑暗中探索前路,用生命踏出光明的先烈,各个都是真正的超级英雄。


我们不需要穿着斗篷的超能力者打击犯罪,因为我们真的知道什么叫做苦难,什么叫做黑暗,我们亲眼见过带领人民走出黑暗的力量有多么宏伟,我们亲身感受过那些英雄踏出来的路有多么艰难。


我们知道英雄就是人,他们不是因为能力越大而责任越大,而是因为将责任放在心中,才拥有了巨大的力量。


令人感动的不仅是电影,更是历史本身。


是这片土地上曾经真实发生的一切,令我们动容。


越是骄傲越是要感恩,要知道自己拥有的是多么来之不易。


有一部电影能在这时代重新写出当年这些先烈的故事,让我们跨越时间,再次认识这些曾经激扬文字的少年,怎能不让人热泪盈眶。


幸运的是,我们已经有了肯定的回答。


不,这不是幸运。


这是我们一代一代的努力。


山河危时不束手,少年有志且出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北洋   武昌   新世界   中国共产党   少年   当家作主   列强   欧洲   权贵   山河   中国   民国   士兵   未来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