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之间起外号不是开玩笑,是“校园霸凌”,但不要依赖老师解决

文|凝妈

在学校里,孩子之间起外号的现象司空见惯。外号一般和孩子姓名、身体特征、行为习惯有关系,大部分没有恶意,孩子都能接受,有时甚至觉得很可爱。但是如果涉及到生理缺陷,或者有羞辱的成分,孩子们将会无法忍受。

看到一个视频,一个男孩的名字中有“浩”字,有同学给他起外号“耗子”。

孩子之间起外号不是开玩笑,是“校园霸凌”,但不要依赖老师解决

还有一个男孩名字中有“豪”字,人送外号“豪猪”。

孩子之间起外号不是开玩笑,是“校园霸凌”,但不要依赖老师解决

他们不喜欢这样的外号,对此很生气。当同学叫他们外号时,他们想打人。

孩子之间起外号不是开玩笑,是“校园霸凌”,但不要依赖老师解决

有个孩子比较黑,同学们起外号“小黑熊”。有的还长得白,外号就叫“馒头”。还有的孩子偏胖,外号就是“胖子儿”之类的。孩子听到这样的外号真的很生气,但是生气也无法改变同学们的言行。

孩子之间起外号不是开玩笑,是“校园霸凌”,但不要依赖老师解决

我们大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比孩子强,所以能正确对待外号,用一些机智的方式化解。但是孩子不具备这样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会越来越在意。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孩子之间起外号不是开玩笑,是“校园霸凌”,影响孩子身心健康。

孩子被起外号,是遭遇了校园霸凌,对身心大有影响

很多成人在幼年时期也有别起外号的经历,当时会比较在意,但是成年以后看开了,也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再回忆起那段经历,就会明白孩子之间只是开玩笑,属于学习之余的放松,无伤大雅。

但是,如果孩子被起了“侮辱性外号,就属于心理暴力,可以定性为校园霸凌。

2018年广东省教育厅等13部门联合出台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实施办法(试行)》,对校园霸凌的定义是:一方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孩子之间起外号不是开玩笑,是“校园霸凌”,但不要依赖老师解决

起外号就是一种语言欺凌,孩子的心理健康会受到不良影响。

1、孩子会因为带上外号的标签而自卑

我们都知道标签效应,如果孩子身上被贴上某种标签,孩子就会努力成为标签那样的人。

知乎上有个提问:

我是个女生,从小就很胖,上学后被同学起外号叫“肥猪”,“大地雷”或者其他的外号。从小学到高中,同学换了一波又一波,被人喊外号的行为也没停过。我很伤心,对此耿耿于怀,但是同学和家长认为我小心眼。

上大学了还是很胖,虽然很讨厌自己的体型,但是已经没有瘦的欲望。反正没人喜欢我,无所谓了。

这个女孩已经对周围的人绝望,变得异常自卑,不会通过改变自己去制止同学的行为,而是破罐子破摔,任其发展。

孩子之间起外号不是开玩笑,是“校园霸凌”,但不要依赖老师解决

2、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

孩子经常被叫外号,会导致情绪不稳,进而引发攻击性行为。上面提到的几个孩子,他们表示想打人,已经有了攻击性苗头。

台湾省南投县有两名初三学生,一个姓刘,一个姓李。他们俩是好朋友,每天放学一起结伴回家。有一天,李姓同学叫刘姓同学外号,引起刘姓同学不满。刘姓同学竟拿出随身携带的美工刀,划破了李姓同学的衣服。

李姓同学非常气愤地说:“拿刀了不起啊!”刘姓同学被激怒,将美工刀丢向李姓同学。不幸的是,李姓同学左颈动脉被美工刀刺中,伤势过重而身亡。

两个好朋友反目成仇,竟然是因为一个外号,可见外号会让孩子心理发生扭曲,出现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孩子之间起外号不是开玩笑,是“校园霸凌”,但不要依赖老师解决

3、孩子会出现厌学情绪

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因为势单力薄无法阻止同学的行为,会选择逃避,不想去上学,从而避免被同学叫外号,让内心获得安宁。

在知乎上有个匿名网友说到:

从幼儿园起,因为长相被同学嘲笑起外号。自己抗争理论,但是一张嘴抵不过全班同学,只能默默忍受。后来老师居然也说外号起的没错,同学更是肆无忌惮,自己沦为笑柄。开始出现厌学情绪,但是无法改变现实,只能忍耐和压抑。

到5年级的时候,因为气血瘀堵,长了肿瘤。医生说是因为受了气,郁结难消引起的。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就是被起了外号。

被叫外号的同学,可以说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内心的压抑可想而知,却没有人从孩子角度去考虑,只会变本加厉的欺负孩子。孩子厌学甚至导致身体疾病也是极有可能的。

可见,孩子被起外号,背负了多大的心理压力,是从根本上遭遇了“校园霸凌”,不能姑息。

孩子之间起外号不是开玩笑,是“校园霸凌”,但不要依赖老师解决

孩子被起外号,最好的办法并非是老师和家长介入

当孩子起外号时,会向老师和家长求助,但这并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老师的处理方式是把同学们批评一顿,告诉他们不要随便给人起外号。家长的处理方式是告诉老师,或者找到一些孩子家长,让家长管管孩子。

但是这样孩子们就会停止起外号的行为吗?不会的,同学也许会消停几天,过几天又会重蹈覆辙。另一种情况是,同学会变本加厉,让孩子更加难以忍受。这里有两方面原因。

1、错误的认知

在年龄小的时候,孩子们喜欢把自己接触到的知识进行发散联想,把一些特别的形象安插在某个同学身上。

他们还喜欢把孩子的一些特征具象化,并赋予一个特定的称呼,从而突出对方的特点,为自己的形容总结能力而骄傲。

给别人起外号时,他们满足了自己思维拓展的内心需求,却因为错误的认知、缺乏同理心,不会考虑到对别人有不良影响。当被老师批评时,当时有所悔改,但是自制力有限,过几天还是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孩子之间起外号不是开玩笑,是“校园霸凌”,但不要依赖老师解决

2、报复心理

老师批评孩子时,肯定会把事情讲的非常具体,目的是让孩子认识到错误,不要再欺负另一个孩子。但是,孩子可能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反倒认为被“打了小报告”,很可能会产生报复心理。

心理学家发现,孩子需要一个可以预料的世界,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不确定性会使他们产生恐惧和焦虑。“打小报告”的孩子很容易被唾弃和孤立,因为他们影响了周围人的安全感,使人与人之间失去信任。

给人起外号的孩子原本就有戏虐别人的思想,有一种超越别人的优越感,被批评时自然感到不舒服,会对打报告的孩子怀恨在心,变本加厉的实施报复。

孩子之间起外号不是开玩笑,是“校园霸凌”,但不要依赖老师解决

鼓励孩子自我化解起外号问题

老师和家长解决问题的范围有限,只能帮助孩子小范围解决阶段性问题,不能随时跟着孩子,也不能陪孩子一辈子。

班内的问题解决了,学校的问题、升学后的问题、步入社会的问题,都不能一一帮助解决,还需要孩子自己去经历、去面对。

所以,只有孩子内心强大,能够承受挫折和压力,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才能一劳永逸。

1、认同孩子的感受

孩子能说出自己被起外号的事情,是本着对家长和老师的信任,不期望能帮助自己解决问题,最期望的是得到认同和理解。

我们不要对孩子说“小事一桩,同学是在开玩笑”,“谁叫你吃那么多,又不爱运动,人家给你起外号也是理所应当”。我们说出这里的话,无疑成为别人的帮凶,也是在对孩子进行语言暴力。孩子的心理很脆弱,需要我们去呵护。

我们要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很难过,我小时候也被起过外号,理解你的感受!”就像杜江听到嗯哼被叫外号“肚脐眼”时,也立即说自己小时候也别叫做“肚脐眼”,因为姓杜。

孩子之间起外号不是开玩笑,是“校园霸凌”,但不要依赖老师解决

孩子之间起外号不是开玩笑,是“校园霸凌”,但不要依赖老师解决

2、鼓励孩子把特点变成力量

《权力的游戏》中有一句话:“永远不要忘了你是谁。因为这个世界不会忘记。把你的特点变成你的力量,它就永远不会成为你的弱点。用它武装自己,它就永远不能伤害你。愿软肋长成盔甲。哪怕深渊万丈,也有前程万里。

这句话特别有道理,无法改变别人只有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强大,打造别人无法攻击的铜墙铁壁。

帮助孩子培养一项远高于同龄人的能力,让孩子更加自信。陪伴孩子一起去改善自己的劣势,让人无懈可击。在我们的悉心呵护和陪伴下,孩子一定会拥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孩子之间起外号不是开玩笑,是“校园霸凌”,但不要依赖老师解决


3、教孩子用幽默的方式化解尴尬

当被起外号时,你越是在意、越是表现激烈,越是让人更加疯狂,让孩子学习一些化解尴尬的方法,用一种机智幽默的方式去解决,让对方失去戏虐的兴趣。

莎士比亚说,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让孩子刻意看一些幽默风趣的书籍和节目,慢慢学会如何回击别人又不伤害别人,取得一箭双雕的效果。

比如有人说你黑,可以回击“这是健康的小麦肤色,很多人还专门到海滩晒还晒不出来呢!

比如有人说你胖,可以像知乎上的高赞回答一样回击:

孩子之间起外号不是开玩笑,是“校园霸凌”,但不要依赖老师解决

4、用名人的案例教孩子自身强大

很多世界著名的伟人也曾经被嘲笑和负面评价过,但他们后来正视这些评价,乐观地看待自己的未来,不懈奋斗,最终赢得尊重。把这些耳熟能详的伟人案例告诉孩子,孩子会更容易释然,明白只有自身强大才能战胜一切。

孩子之间起外号不是开玩笑,是“校园霸凌”,但不要依赖老师解决

结语

起外号的现象很普遍,但不代表是正常的,如果孩子被起了侮辱性外号,孩子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就是遭遇了“校园霸凌”。但是不要依赖老师帮忙解决,因为老师的管辖范围有限,收效甚微,甚至会起到反作用。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自己学会解决问题,把特点变成力量,学会使用幽默,武装好自己,坚不可摧。

二胎宝妈,高级育婴师,个性化训练指导师,多平台原创作者。爱孩子、爱生活,愿与万千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关注我,获取更多育儿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外号   老师   孩子   校园   厌学   变本加厉   内心   批评   强大   家长   错误   同学   幽默   方式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