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岁女大学生在家啃老10年:父母打击教育,培养了多少失败的孩子

33岁的范金成,大学毕业已经10年了,可是她始终没有出去工作,而是在家啃老。让范金成出门工作,已经成为了父母最大的心病。

范金成说自己不敢和陌生人交流,有社交恐惧症,但是家人并不理解,还经常指责自己,自己一赌气就不找工作了,就在家啃老。

33岁女大学生在家啃老10年:父母打击教育,培养了多少失败的孩子

范金成为什么有社交恐惧症呢?当我们看到这几个画面,也许就懂了。

当她说自己喜欢雕刻,母亲就马上嚷嚷“喜欢那个有啥用,啥啥也干不了,还挣不了钱。”她反抗道“她不让我说,她明显不让我说。”

母亲却吼道:“让你说,让你说,你一事无成,你就没有成过事。

33岁女大学生在家啃老10年:父母打击教育,培养了多少失败的孩子

范金成做饭时,所有的家人谁都可以指责她,批评她:“你这饭是怎么做的?”、“你这饭为什么这么难吃?别人为什么都能做好,你怎么那么笨?

父母挂在嘴边的永远是:“你将来成事了,我给你跪下;你要能成事,狗都能上天。

33岁女大学生在家啃老10年:父母打击教育,培养了多少失败的孩子

范金成告诉记者:从小到大,父母从来没有表扬过她,一直都在否定和打击,她活得很压抑。

而另一方面,范金成父母认为女儿的能力有问题,要是不说她,她更是啥也不是了。

看到这里,你一定懂了,正是父母的不断打击和批评,让范金成的心千疮百孔,让范金成丧失了自信和自尊,最终的结果是两败俱伤!

范金成选择在家啃老十年,父母才是罪魁祸首!


33岁女大学生在家啃老10年:父母打击教育,培养了多少失败的孩子

为什么中国的父母崇尚“打击教育”

《少年说》中,初一女孩袁璟颐控诉母亲喜欢打击自己,并质问母亲“为什么我的努力你永远都看不到?”

33岁女大学生在家啃老10年:父母打击教育,培养了多少失败的孩子

母亲在台下辩驳道:因为我认为在你性格里头,其实你要不打击,你就会有点飘。

33岁女大学生在家啃老10年:父母打击教育,培养了多少失败的孩子

“如果你不被打击,你会有点飘”,多么熟悉的一句话,这是很多家长的想法,他们盲目地认为孩子是不能被表扬的,否则他们就会得意忘形,就会变得轻浮。

于是为了不让孩子“飘”,为了让孩子踏实,更有上进心,他们选择用不断地否定孩子,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认识到自己还需要努力。

通过不断地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和竞争力。

这种打击性教育,被美其名曰“激将法”。

33岁女大学生在家啃老10年:父母打击教育,培养了多少失败的孩子

《向往的生活》中有一期,不管巴图做什么,宋丹丹都会不断地打击他

“快给我儿子找点活干,他太胖了。”

“儿子你怎么吃这么多?就你不该吃。”

“哎呦喂,哪见过我儿子做家务啊?”

“我生了一个废物,啥都不会干,你看看人家。”

“跟民政局说一下,我要换儿子。”

33岁女大学生在家啃老10年:父母打击教育,培养了多少失败的孩子

这是多么常见的一幕,用挖苦代替赞扬, 用取笑代替肯定,用打击代替肯定,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

如果孩子提出异议,或者没有做好,那就是打击的不够狠,太矫情。

“打击式教育”中从来都没有“教育”

曾经看过一个视频,小女孩对爸爸说:“爸爸,你有一个缺点,就是,你老是让人不开心。我觉得这样不好,你能改掉吗?”

33岁女大学生在家啃老10年:父母打击教育,培养了多少失败的孩子

面对孩子的话语,爸爸斩钉截铁地回答:“不能!就是要让你现在经常不开心,以后你才不容易崩溃。不可以做温室里的花朵,否则到进入到社会无法生存……”

听了爸爸的话,小女孩沉思了一会说:“可是...... 小孩子如果老是不开心,就会得一种不开心的病啊, 会变老。”

33岁女大学生在家啃老10年:父母打击教育,培养了多少失败的孩子

知乎上有一位网友说:不存在打击式教育,打击就是打击,打击的目的可能包含了教育,但更多的是对子女的否定。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说“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当世界上最亲密的人,每天都在用最恶毒的语言批判自己,在父母的眼中,自己是一个毫无优点、一无是处的人,孩子对此产生的只有深深的自我怀疑,认为自己不好,认为自己很坏,不值得被人爱。

33岁女大学生在家啃老10年:父母打击教育,培养了多少失败的孩子

父母的话语就像皮鞭,狠狠地抽打在孩子的心口上,抽出了一道道血淋淋的伤口。当这些伤疤越结越厚时,就变成了孩子自我保护的盔甲,将自己与他人隔绝。

“打击”彻底摧毁了孩子的自尊、自信和勇敢。他们不会得到一颗千锤百炼的勇敢的心,也不会有勇往直前的勇气。他们最终得到的只有畏惧被动、胆小自卑、害怕后退的人格。

他们认为自己就是一无是处的,在他们心里,自己就是父母口中的脚底泥,永远也不会成为天上云。

33岁女大学生在家啃老10年:父母打击教育,培养了多少失败的孩子


什么才是正确的教育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说:“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想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说法的语气和方式。”

强大的抗挫能力和进取心来自于自信和内心的强大,而这种自信和内心的强大就来源于鼓励和爱!

1、尊重孩子的情绪

网上曾有一个很火的视频,小女孩犯了错,被妈妈要求认错,小女孩认错后回到自己的房间,说想“静一静”,但是妈妈不依不饶,反复说她态度不端正,女孩几乎崩溃。

33岁女大学生在家啃老10年:父母打击教育,培养了多少失败的孩子

视频外的我们都能体会到孩子深深的无力感和绝望。

和孩子的情绪相比,父母其实更重视自己的情绪,在他们眼中,孩子只是附属品,是不应该有情绪的。

当一个孩子的情绪被忽视,内心不被看见,那么这个孩子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失去了灵魂。

作为父母,要学会照顾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情绪,当你开始看见孩子的情绪时,你才能找到正确的沟通方式,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33岁女大学生在家啃老10年:父母打击教育,培养了多少失败的孩子

2、允许孩子犯错,接纳孩子的失败

心理学家曾奇峰说:越挫越勇的底气,不是训练出来的,而是父母给予的爱与支持。

挫折教育,不是让孩子吃苦受罪,不是当孩子跌跟头之后在旁边冷言冷语,而是当孩子遇到挫折时,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理解,鼓励孩子,引导孩子战胜困难改正错误,以后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

父母需要学会的是“雪中送炭”,而不是“落井下石”。

用鼓励和赞言替代“打击”,用正确的引导替代“踩一脚”,让孩子看到希望,才有信心成为更好的自己。

33岁女大学生在家啃老10年:父母打击教育,培养了多少失败的孩子


3、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如果你爱孩子,就不要给孩子拧巴的爱,而是让孩子真真切切体会到来自父母的尊重和爱。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有十足的安全感,才有底气走下去,才会明白“不管什么时候,都有父母的支持和爱,我不怕。”

33岁女大学生在家啃老10年:父母打击教育,培养了多少失败的孩子


不要被“打击教育”蒙蔽了双眼。

要记住,教育孩子不是打击,而是用爱,用尊重,用善言引导孩子,他才能变得更加强大。

神奇麻麻木小暖说

孩子的成长中应该充满了快乐、爱、鼓励,这样的孩子内心才是富足的,他才能勇敢面对风雨,才能有跌倒后爬起继续奔跑的勇气。

不要用我们的“不成熟”和偏见,去伤害孩子,扼杀孩子应有的勇往直前的勇气。

33岁女大学生在家啃老10年:父母打击教育,培养了多少失败的孩子

#亲子好时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父母   孩子   成事   上进心   女大学生   人格   小女孩   勇气   自信   情绪   内心   儿子   爸爸   强大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