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经 | 少女日均作诗2000首:养废一个孩子,究竟多简单

最近看了一则新闻,被一个小女孩彻底震惊!

一天能写300首词牌、2000首诗、15000字小说,还在2年间出版了3本书,一位16岁的天才少女横空出世。

育儿经 | 少女日均作诗2000首:养废一个孩子,究竟多简单


“日均作诗2000首”是什么概念?我初步算了下,平均43秒一首诗,并且在24小时不吃不喝不睡,不停歇的情况下才能完成。

这连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乾隆皇帝都自叹不如,他一辈子写了40000首!

也就这位16岁女孩20天的量。

育儿经 | 少女日均作诗2000首:养废一个孩子,究竟多简单


当面对大众质疑时,她的父亲说:“一天2000首没夸大,要是好好写,一天2500首、3000首也不一定……”

当真是惊为天人!

即使诗仙李太白在世也不敢放出这样的“豪言”吧。

不仅如此,再看看她的这简历,让无数白领高管都“望尘莫及”。

育儿经 | 少女日均作诗2000首:养废一个孩子,究竟多简单

但稍微细究下去,就能看出端倪,“宇宙超能量品牌创始人”,“如清丽琅品牌创始人”等高大上的身份、都查不到相关经营信息的企业头衔。


也就是说,在利益的驱使下,这位“神童”大有可能是她父亲包装出来的。

不仅仅是文学界的“天才少女”还有医学界的“神童”。

前段时间,云南昆明一位六年级的小学生,凭借关于结直肠癌基因研究的课题,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根据他日记中记录,三天前还不知道什么叫基因,三天后就突破科研难关,进展神速啊!


育儿经 | 少女日均作诗2000首:养废一个孩子,究竟多简单

(陈同学的日记)

经网友们深扒后,获奖的课题与其父母的研究的成果是一致的!


事情曝光后这位“神童”所获得的三等奖被主办方撤销,不堪舆论压力的父母也在网络上道歉...


上天是公平的,靠掩人耳目的伎俩来达到某种目的,最终都会化为泡影。


这些所谓的“神童”,只不过背后有一群“拔苗助长”的家长在精心策划而已。


育儿经 | 少女日均作诗2000首:养废一个孩子,究竟多简单

都喜欢天才神童,他们的人生就真的会开挂吗?

记得看过一部《少年班》电影,或许能从中找到答案!

电影中讲述来自某交通大学的一位少年班导师从全国各地筛选5个智商超群的少年读大学,组成“世界数学大赛”攻关小组。

5个少年到了大学一段时间后,除了被赋予了高智商光环之外,在其他方面竟一无是处。

用“高分低能”来形容,再好不过了。

育儿经 | 少女日均作诗2000首:养废一个孩子,究竟多简单


就像电影中演的那样,当倾国倾城、万众瞩目的校花江依琳出现,高智商的天才少年们被迷倒了。

但情商不够,智商却不能凑,神童们被江依琳玩弄于股掌之间,一次放了他们三个人鸽子。

“零”情商的天才少年们让曾经高大上的形象变得卑微起来。

育儿经 | 少女日均作诗2000首:养废一个孩子,究竟多简单

电影最后,世界级数学难题已被荷兰某大学解出,获得了冠军!导师周知庸承认失败,少年班解散。


五个天才少年的结局,只不过如流星般光环转瞬即逝,回归正常生活后才开启了新的人生。

想让孩子成为高智商的天才, 却忽视孩子的心理、生活上的成长,最终会得不偿失。

就像电影中的神童,他们从小被当作各种竞赛的选手,被禁锢在那个理论的世界,而真实生活中的能力差到极点。

如果我们把孩子培养成“天才神童”,考试机器,却连生活都不能自理,那教育还有意义吗?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影视的题材源于生活,它向人传递一种反思的意义或启发,值得思考。

现实生活中,或许我们也听说过“天才少年”。

大抵是当时风靡一时,浮华退却后终究归于平淡。

有“中国第一神童”之称的宁铂,1998年,他就在一档节目上,猛烈地抨击了“神童教育”,最终选择在五台山出家,远离尘世喧嚣。

育儿经 | 少女日均作诗2000首:养废一个孩子,究竟多简单


还有“天才神童”魏永康,13岁就考上重点大学,17岁到中科院硕博连读,20岁时,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被中科院退学。

曾经满身光环的“神童”,其结局让无数人唏嘘不已!


育儿经 | 少女日均作诗2000首:养废一个孩子,究竟多简单


古代哲学强调“物极必反”不是没有道理的。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没有错,但在教育上持续给孩子极限施压,把他打造出“神童”,终将会害了孩子。

身边就有这样例子。

记得听朋友跟我分享过一件事,她说她老家有一户贫困人家,丈夫因一次交通事故受了重伤,治好后不能干活,全家大大小小的事就靠这家女主人。

家中有个儿子,学习特别厉害,读小学连跳两级,初中跳一级,成绩常常班级第一名,是全家的希望。

孩子也不负众望,中考那年小小年纪考到全县第二名,进入全县最好的高中就读,全村的人都夸她儿子是“天才神童”。

育儿经 | 少女日均作诗2000首:养废一个孩子,究竟多简单


当时的她,走在村里腰杆挺得笔直,脸上洋溢着得意。

时常听到她对儿子说:“你好好读书,要争气,考上清华北大,让村里人都瞧瞧。”

后来她儿子的性格越来越孤僻,自卑敏感,虽然一个村,但跟自己在一起玩得次数屈指可数。

学校老师曾对她打包票说,她儿子考清华是十拿九稳的。


正是听到这句话后,这位妈妈觉得看到了盼头。


为了高考复习,几个月来不许孩子出去玩,每天就睡6个小时,连吃饭喝水她都端到儿子嘴边。

也正是长期背负太多家庭、学习上的压力,在距离高考还有2个月的一天,她的儿子突然精神失常,离家出走了。

找了很久才找到,回来那天,孩子神志有些不清,生活也不能自理。

育儿经 | 少女日均作诗2000首:养废一个孩子,究竟多简单


后来朋友就搬到城市去了!

偶尔听到那户人家的消息,只知道她儿子还没完全恢复好,生活得不尽人意。

朋友分享的这件事,让我现在都记忆犹新。


是啊!曾经全家的“希望”最后成了失望。


朋友分享的这件事,让我现在都记忆犹新。


现如今,那个年代已远去!

“神童”虽然不常见,但父母对孩子的“拔苗助长”式教育,依然存在...


育儿经 | 少女日均作诗2000首:养废一个孩子,究竟多简单


·写在最后·


又到了幼升小关键期,不少父母把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奉为真理,各种补习班纷沓而来,甚至把一年级所有课程都学完了。

其实大可不必!

据相关研究,小学提前学习功课,一年级的确会领先别的孩子,但到了二年级,就差不多持平了。

小学给孩子花大量时间补习的知识,到了初中,可能只需要少量时间就能完成。

育儿经 | 少女日均作诗2000首:养废一个孩子,究竟多简单


万事万物皆有规律,教育也应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拔苗助长”式教育不可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学习能力,比给孩子报更多补习班更重要。


教育终极目的,不是为了考试,不是为了升学,而是让人在未来能更好地生活。

时光易逝,孩子的青春年少尤为珍贵。


我们相信,拥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品行、正确的三观,才是一个人长久立足于世亘古不变的财富。


跟着朵妈,每天五分钟高质量陪娃,不焦虑,不慌张。点击分享一键转发给更多家长,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让孩子笑到最后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孩子   目的   拔苗助长   日均   补习班   神童   少年班   光环   全家   天才   儿子   父母   天才少年   少女   简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