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铸币技术的近代化之路

摘要:晚清西方银元与货币大量流入我国,中国传统的货币制度受到了破坏。同时旧有的传统铸币无法满足晚清社会经济的需求。因此19世纪末,在官方的主导下,西方的近代化铸币技术逐渐传入我国。显然,西方铸币技术的引入与我国近代化的发展过程密不可分。那么西方铸币技术的引进究竟怎样反映出了近代化的发展呢?铸币技术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货币制度的演进又是怎样折射出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呢?本文以近代化制币技术的引入为切入点,分析近代铸币技术引入其背后所反映的中国近代化发展。

关键词:中国近代化 近代铸币

自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对外开放起,西方的大量产品,文化与技术逐渐传入中国。随着对外贸易的逐渐发展,西方近代货币也随之逐渐在中国大地出现,近代化的铸币技术也逐渐在中国生根发芽,并逐步发展。而近代铸币技术在中国的生根与发展,其背后体现出的实质就是中国艰难的近代化之路。

一.铸币技术的传入

1. 中国传统铸币技术

与近代铸币所对应的近代西方铸币技术所对应的是中国传统货币的传统铸造技术。

中国古代的货币铸造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即商周时期至魏晋时期通行的范铸法技术以及魏晋时期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的母钱翻砂法技术。所谓范铸法,就是先刻好石范(图1),再将融化的铜水浇入石范中,待冷却后取出再进行打磨即可取用。而母钱翻砂法则是在铸造货币前先由工匠在金属质地的饼上刻出铸造钱币的面文形成母钱,然后放进木框中,上面覆以木炭灰以及范砂,加入松香等进行加固,再进行夯实,取出后即形成了砂范。再向其中灌入融化的铜水即铸造完成(图2)。在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对于母钱翻砂法就有明确的记载:“凡铸钱模以木四条为空匡(木长一尺二寸,阔一寸二分)。土炭末筛令极细,填实匡中,微洒杉木炭灰或柳木炭灰于其上,或熏模则用松香与清油,然后以母钱百文,或字或背布置其上。又用一匡,如前法填实盖之。既合之后,已成面、背两匡,随手覆转,则母钱尽落后匡之上”,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母钱翻砂法在明代中后期已经相对成熟。相比较于之前常用的范铸法,母钱翻砂法省略了雕刻制模的技术,仅需要一枚母钱即可制取范模,范模的制取更加方便,节省了人力资源成本,但这两个传统铸币方法总的来说还是脱离不了制范浇筑的总体套路,和近代铸币的技术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中国铸币技术的近代化之路

中国铸币技术的近代化之路

2. 西方近代铸币技术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中国的近代铸币技术所采取的就是近代西方的铸币技术。

西方的铸币技术与中国传统铸币方法不同,我国的传统铸造工艺来源于青铜铸造技术,因此也就形成了范铸法等浇筑方法。而西方的铸造技术源头是金属锻造技术,因此西方铸币所采用的方法则是模压法。模压法即为先制作好金属模具(图3),再对制作好的钱胚进行直接的冲压,经过高强度的冲压从而在币面形成对应图案。

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造币技术的发展则要追回到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 。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了蒸汽机技术,在1788年马修·博尔顿也将蒸汽技术引入造币技术中, 在伯明翰开设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造币厂。在1810年,英国皇家造币厂也重新开设,新设备依旧采用了蒸汽机械。运用蒸汽产生的动力打制硬币,使得铸币的花纹与币面更加凹陷,变得不易磨损,提高了货币的使用寿命。而到了1817年,一种根据杠杆原理工作的新式压币机在德国被发明出来,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防伪技术也进一步提高,现代铸币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图3

中国铸币技术的近代化之路

3. 近代铸币技术的传入

近代铸币技术在中国的引入是随着晚清对外逐渐开放而产生的。

随着晚清对外的逐步开放,中国与西方的贸易活动逐渐增多,大量西方货币也就随之涌入了中国金融市场。清史稿中记载“初,洋商麕集粤东,西班牙、英吉利银钱大输入...嗣是墨西哥、日本以国币相灌输”。由此可以看出,晚清时期的对外开放已经造成了外国银元大量输入。而在之前,中国内部通行的是制钱与银两混合使用的制度,大量外国银本位货币的传入“僭窃了中国本位货币的地位”,外币的引入导致中国本地白银的大量外流,“时华洋互市,以货易银,番船冒禁,岁漏出以千万计”,可以看出当时中国传统的封建币制已经受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外商利用中国内地银价的不同,向中国输入大量外国近代银元以攫取经济利益。这一行为也使得中国本地钱制日益崩溃,钱荒逐渐在中国内地多个地区蔓延,在当时的报纸上有记载当时钱荒盛行的情形“川省近来银贱钱荒,商民不便”。为了挽回利权,时任两广总督张之洞上折请求购置近代化机器铸造货币,清光绪十三年正月,慈禧发布懿旨“会议整顿钱法分条胪陈一摺。规复制钱。必应广筹鼓铸。福建机器局。办理既有成效。应即仿照试铸。以期逐渐推行”,在政策上准许了东南地区开设新式铸币局采用新式铸币法来铸造新式货币。张之洞顺势而为,于光绪十三年在广州率先设厂铸币,在广州大东门外黄花塘建立广东钱局,引入英国伯明翰喜敦厂的机器设备,同时引进西方工匠与西方的管理技术,近代化的铸币技术正式被引入中国。在广东钱局建立后,大量银元铜元鼓铸成功,对于外国银洋起到了很强的对抗作用,稳定了当时的经济秩序。在银元之后,铜元等小面额制币也被鼓铸出来以对抗日益严峻的钱荒局势“唯仿照外洋添铸大小铜元以辅制钱之不足”。清廷见有利可图,于是批准在全国各地开设近代铸币厂,广铸货币以抵抗西方的经济入侵“思划一币制,与东西洋各国相抗衡”。在1887年至1909年间,清廷除广州幵设了钱局外,武汉、浙江、南京、奉天、天津等地也先后设立了造币厂,“湖北、江西、直隶、浙江、安徽、奉天、吉林以次开铸”,近代化造币技术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

附表:晚清开设近代铸币局一览

中国铸币技术的近代化之路

二.铸币技术传入的背后

1. 铸币技术的传入过程

近代机铸币技术的传入是与洋务派的一系列活动相贴合的。

早在鸦片战争前,一些具有先进思想的封建地主知识分子就已经提出过主动引进西方近代造币技术的观点。最早提出仿铸银元的官员是林则徐,他在道光

十四年上奏,提出试铸银元以便适应经济发展并抵制外国银元的流入,但未获朝廷批准。之后的洋务运动也将“铸银钱”与富国强兵之策相联系,时人有言“若夫鼓铸银钱可以充国库,可以裕民用,朝廷富足,万邦敬仰,是铸钱一端国之宝亦民之本也”。可以看出来,引进机械鼓铸银钱已经被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所接收,并被纳入到洋务运动体系中加以引用与采纳。在广州银元局开办后,各地看到了购买机器鼓铸近代货币的好处,纷纷上书北京请求广开机器制钱局。在银元逐渐不能满足货币使用需求后,朝廷官员也申请开设铜元局鼓铸机器铜元以补充辅用货币的不足,江南道监察御史陈其璋就向清政府提议“兹该御史奏请开铸铜元,以辅制钱之不足”,清廷当局也逐渐看到了鼓铸银钱的好处,放开了之前的保守开放铸钱,“现议规复制钱,必应广筹鼓铸变通办理,以辅京局之不足”。可以说,机制货币由洋务派最先提出并引入,逐渐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并深入到人们的心中,为人们所接受。所反映出的也是中国近代化发展逐步深入人心的一个过程。

2. 铸币技术工艺的延伸

之所以铸币技术有利于国家近代化的发展,与近代化铸币机器及其背后的配套保障是分不开的。

近代铸币机器所采用的技术大多来源于英德等资本主义国家,其背后的配套组织结构也与当时的西方资本主义组织结构相类似。以最先开办厂房的广东钱局为例,在厂址选择中,“规模仿英国喜敦厂而稍加变通,以布政司为督办,设提

调坐办辅佐,并设有文案委员并雇佣英匠四名”,其余的铸币局也同广州造币局一样,采用西式的结构与机器“杭省六官巷口银元局,房屋均用洋式,上嵌大自鸣钟,已将次造齐,机器安置已妥”,可以看出,这些厂房在规制上就仿照当时西方通用的结构,与此同时,大多数铸币厂也雇佣英籍工匠,采取西方通用的工艺技术以及管理组织形式,规定工人上工时,先在入厂时向看厂兵勇报告自己的职务,并将自己的名牌悬挂在厂房门口以备巡查人员查验。在支付工资时,与之前的炉头制不同,新式造币厂采用记工算酬,按劳分配的方法,将工人的职务与上工天数,工作量相结合而计算出工人每日的应得工资。同时工人如果有缺勤,迟到早退的情况出现,在计算工资时也会在原有的工资中扣除相应的部分。而对于工资的发放流程,更是采用了于今天相似的会计制度,在车间中都有四柱式记账簿,将每日的余额,支出,等数目记录清楚,并保留记录下来每日的铜料运输记录,在记录完成后会将账簿封存在一个特定的柜子中,以备专业人员的查验。一旦查验过程中发现错误与疏漏,就会将账簿打回进行改正或者进行清查活动,在月底也会有相应的结算清点工作。原有的炉头制体系在新式造币厂中被一整套会计制度以及人员管理制度所取代,为清朝社会注入了一些新式气息。可以说,造币技术的引入所带给中国社会的不仅仅只是一批新式机械,它更是为中国带来了工业革命后所出现的一套完整的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流程,体现出来的是中国逐步西化的一个过程。

三.造币技术引入带来的后续影响

西式造币生产流程的引入,给中国带来的不仅仅是中国本土新式制币,它更是在中国引起一连串的相关反映,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连串的后续影响。

首先,中国本地自铸银元铜元起到的首要作用就是对外来货币的抵制作用。自铸货币的出发点也是为了抵抗西方货币入侵,挽回国家利权。在机铸货币正式在市面流通后,得到了当时商民的一致欢迎,因为当时中国的银元铜元所采取的大多数都是中国本地通行的传统货币兑换比率:一元换百文,兑换的媒介货币依旧是中国传统的“文”一级单位“每银一元益换大钱一百文”,在中国大部分商民群体中相互兑换更加便利。同时由于当时的铸钱局都是在政府的统一管理下所运行的,有政府的统一监管与担保,货币的面值体现也就更加稳定,因此也被更多人所接受,在更广泛的范围所流通,比如湖北钱局在改铸流通银元后,探访本地商情,得出了“自是民间始乐行用,今日益见流通”的结论,可以看出机器铸造银元铜元对当时中国国内的货币流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抵抗了外国货币对中国本地经济秩序的扰动。在中国本地银元铸造开始后,不仅本地经济秩序逐渐稳固,随着外贸的进行,中国所铸造的银元还流入到了香港等当时西方殖民地区,对当地的金融环境造成了扰动,使得港英当局不得不采取毁熔等手段对抗中国所铸银元的流入“粤省所铸一二角小银元充斥于香港市面甚多,英之执政一概设法收入,投炉融化”,从在这一点可以看出来,中国的铸币已经足以稳定国内的经济秩序,甚至在西方市场都能取得一定地位,体现出来了中国近代化发展对西方殖民者的反抗。

其次,由于币种的变化,货币形式的变化必将会带来币制政策方面的变化。中国早期为银本位币制,而银元铸造之后,铜元的铸造也随之而来。随着铜元铸造的增多,原有的银本位币制已经无法满足铜元发展的需要。而且由于各省铸造不同,银元成色重量均存在差异,各省不同银元分别流通存在一些障碍。于是时任度支部尚书的载泽承担起了币制改革与币制统一的重任。在载泽的统一规划下,银元成色逐渐要求在“库平七钱二分”,成色逐渐固定下来,同时收回地方铸币厂的分散铸币权“饬将各省原有之厂改为东西南北户部造币分局字样,以户部为中央总局”,将各省的铸币权重新集中于中央户部造币厂,而且在各省的铸币分厂,也都有中央派出的人事官员,将铸币权牢牢地控制在了中央的手中,从侧面上也推动了币制统一与币制改革的进程,推动了经济领域的近代化发展。

最后,近代铸币的发展也推动了经济法令的完善与更新。为了保障新货币的运行,清政府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法令以保证机铸货币的保值与稳定。在《大清光绪新法令》中,就清晰明确的记录了铜元银元颁布以来的一系列保障性法令政策。为了保障新货币的稳定,清政府限制或禁止了一些国家货币在中国的大肆倾销“其力甚薄,愈铸愈多...饬各官道知道,税务司实力稽查,禁止韩钱入口”。用一些实质性法令保障了新式货币的流通,也完善了我国的经济法律条文,促进了经济法律领域的近代化发展。

四.中国近代化发展进程在造币领域的体现

中国造币技术的引进,在它的背后也是体现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曲折历程。

首先,新式造币技术的引进与传播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在鸦片战争五口通商以后,广东地区可以说是受到列强侵略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因此也是中国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在列强活动的作用下,两广总督张之洞率先向朝廷提出购置机器鼓铸货币。广东地区也是率先引进使用先进造币机器的地区。在广东之后,各个地区钱局才逐渐开设。在上文中的表格中,可以清晰的看出来我国的沿海地区是最先开设机器局的地区,在之后才是内地的钱局开铸机器制币。造币厂的设置与发展趋势,可以清晰地体现出中国由沿海向内陆的一个近代化发展趋势。

其次,在开设新式钱局前期,地方铸币的管理受地方政府影响非常大,各省货币的重量,成色各有不同。一些地方势力就通过减少币重,增加面值等形式对所铸制币强行添加虚拟面值,这也使得有些地区的新式制币流通不畅。这一现象在载沣币制统一改革后才有所缓解。而币制统一时也遭到了四川,云南等地官员的反对与抵抗。这一现象所体现出来的既有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明显的地区差异,也更加体现出清后期中央政府对于地方管辖权的丧失,中央政府已无力全面管控地方政府的方方面面,体现出的是清政府对地方控制能力的一个急剧下降,对于日后军阀割据的地方政府独立于中央这一现象已经初现端倪。

最后,机器铸币的引进过程也体现出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步骤。先是由两广总督张之洞引进铸币机器加以应用,这体现出来的是中国对于西方工业机器的一个学习与应用。之后,清政府出台一系列法令与制度保障新式铸币的流通。同时在西方铸币工作流程的影响下,具有近代意义的会计制度以及工业大生产流程也被学习与应用,这体现出的是中国对于西方先进的生产制度以及社会制度的学习。最后,新式货币的流通得到的社会的普遍认可,时人也将铸货币与筑铁路等近代工业结合在一起,将它们共同称为富国强国之策“筑铁路铸银钱...中国之盛将于此为著焉”,先进地主知识分子也逐渐学习与翻译西方的货币制度以及经济思想法制制度,同时当时的社会也接受了新式货币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生活的变化,这所体现出来的,也就是中国对于西方先进思想的一个学习与借鉴。铸币技术发展的逐渐深入所体现出来的就是中国近代化发展由机器设备始,中间进行了制度近代化的发展,最后也就是思想近代化的发展。

五.结语

铸币技术的引入,经历了漫长的发展,经历了起起落落。虽为经济领域的一次技术革新,但它的背后也体现出来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从制度,设备以及法律等方面,铸币技术的革新都给晚清社会带来了许多的新鲜气息。也从这些方面,中国的近代社会也在艰难中缓慢发展,并在广大仁人志士的努力下,中国社会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广泛与深入的发展,最终使中国社会摆脱了封建与帝国主义势力的压迫,走向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铸币   中国   制钱   币制   铜元   翻砂   银钱   银元   晚清   技术   法令   近代   货币   机器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