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枫《再见,少年》:做朋友吗,陪你一起被判刑那种?

直白地讲,想看《再见,少年》,主要是因为张子枫;但又不敢有太多期待,是因为之前也执导了《我的姐姐》的导演殷若昕和编剧游晓颖。


张子枫《再见,少年》:做朋友吗,陪你一起被判刑那种?


从豆瓣评分和整体口碑评价来看,《我的姐姐》质量还不错,而给出差评的观众最不满意的点基本都是结局时姐姐态度突然180度大转弯,跑回领养家庭带走了弟弟,由此引出了一场场有关扶弟魔、“从独立到奴隶”、男性社会红利等等方面的争论。


在此不想对电影中姐姐的选择做更多评价,只想说电影当然可以描绘具有争议的剧情,但成功的剧本应该引起的是观众的共鸣和思考,而不是愤怒。究根结底,是《我的姐姐》当中前期剧情和情感铺垫不足,观众难以跟人物产生共情,也使得跟天涯原帖相比彻底反转的结局显得十分突兀。


而这次的《再见,少年》,还是一样的问题。


张子枫《再见,少年》:做朋友吗,陪你一起被判刑那种?


电影开篇就给了观众一个“惊喜”或者说惊吓,故事的切入点被设置在张子枫饰演的黎菲正在被警察讯问,根据对话里透露出的线索足以推断当年她和张宥浩饰演的张辰浩肯定一起隐瞒了“大秘密”,一出手就吊足了观众胃口。


随后镜头转回案件发生的千禧年,在安静同时经济已经开始衰退的南方小镇上,父母辈讨论的话题总也离不开改制和下岗,看着环绕主角生活的老居民楼、老式电话、显像管式的老电视机和久违多年的教室、操场、课本、试卷,期待虽然略显老套但永远经典的“好学生”和“坏孩子”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的同时,又有一种怀旧的温暖和亲切。


张子枫《再见,少年》:做朋友吗,陪你一起被判刑那种?


然而黎菲和张辰浩之间突如其来的友情就让人开始回忆起被《我的姐姐》剧情支配的那种拧巴感,一个是家境小康、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从小被呵护长大的“乖乖女”,一个是父亲赌博酗酒、母亲车祸变成植物人、初中就在外面混社会的“坏小子”,高一开学的第一天为什么张辰浩在全班同学当中一眼看中了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黎菲,缠着她非要跟她坐同桌,央求她帮自己补习功课?黎菲为什么会答应跟他“试试”,是因为觉得出黑板报的时候张辰浩已经接近性骚扰边缘的举动特别清纯不做作吗?


问,就是黎菲与张辰浩双向一见钟情,哪怕再突如其来也不能接受其他选项,毕竟黎菲去告老师的话大概就没有后面的故事了。


不过不管是希望用“奇迹”刺激妈妈醒过来,还是想要考上大学摆脱已经无望改善的原生家庭,“坏小子”想要收心好好学习也算给张辰浩提供了单方面与黎菲“曾经无限接近、彼此相伴”的合理动机。


张子枫《再见,少年》:做朋友吗,陪你一起被判刑那种?


当张辰浩的成绩在好心(?)的黎菲辅导下开始稳步提高的时候,下一轮戏剧冲突自然也提上了日程。于是当黎菲发现自己的同学梁沐被几个小流氓欺负的时候,她第一反应是想要伸出援手,然而掂量了一下觉得自己没那个能力,就转头直勾勾去看张辰浩。张辰浩接收到黎菲的“狗狗眼”求助,冲上去救出了梁沐,结果自己被小流氓盯上,收到了约架的“战书”,黎菲劝他报警却被坚决拒绝,非要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自此看似截然不同又偏偏成为朋友的两个人之间,符合剧情需要的“裂痕”开始生长,黎菲和张辰浩开始吵架、冷战然后渐行渐远,你混你的社会,我当我的好学生。


张子枫《再见,少年》:做朋友吗,陪你一起被判刑那种?

张子枫《再见,少年》:做朋友吗,陪你一起被判刑那种?


可是梁沐被小流氓勒索要钱,暂时并没有人身危险,为什么黎菲不去报警,非要让张辰浩替她出头?张辰浩之前面对昔日“兄弟”的威逼利诱都不肯继续跟着他们混,为什么“麻烦”找上门却坚决不肯报警,非要去求助社会大哥?


在写实的生活背景下,《再见,少年》中塑造出的人物和故事带着挥之不去的悬浮感,初中一直在旷课逃学打架的张辰浩学习竟然还不错,上了高一突然就想浪子回头了,决定不混社会但又不相信警察,只想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最终走回当小流氓的老路。黎菲劝他的时候,他又把锅干脆利落甩给黎菲,仿佛当初拒绝报警的不是他,一味把矛盾往黎菲有没有真正当他是朋友上面扯。


而黎菲努力认同他是真正朋友的代价就是独自面对主要来源于班主任的“外力挤压”,这里班主任的形象真的很有当年小城高中班主任管理班级时的那股“味儿”,“好学生”就应该坐前排,“坏小子”去最后一排跟卫生角为伍,“好学生”不应该跟“坏小子”交朋友,最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黎菲坚持为张辰浩说好话的举动招致了老师的不理解,并且间接导致她在留学交换生名额竞争中落选,此时一直以“乖乖女”形象示人的黎菲在编剧笔下突然就青春叛逆了起来,并且最后做出了中二到“如果全世界与你为敌,我愿站在你身后,为你背叛全世界”的离奇选择。


张子枫《再见,少年》:做朋友吗,陪你一起被判刑那种?


张辰浩被困在赤贫的原生家庭中,奋力挣扎却仍然回到原地,电影中他自比为推石头上山的西西弗,“西西弗”这个意象也若隐若现地贯穿了剧情,并且最后具象为张辰浩用来砸毁大刘尸体头部的石头,最后石头又被在远处目击了全过程的黎菲捡起扔进了河里。


为了能跟张辰浩在心理上“真正”站在一起,黎菲分担了他的“石头”,终于自己也变成了另一个西西弗。然而《再见,少年》里的交朋友,指的就是包庇你犯罪,陪你一起被判刑这种?


古龙说“美人迟暮,英雄末路,都是世上最无可奈何的悲哀”,而这种悲哀最重要的起源其实是无可奈何。在戏剧冲突当中,越是异于常理的选择,就越需要充分的剧情和情感铺垫,如果突出不了情势所迫下的“无可奈何”,就会显得人物智商和逻辑突然下线。


张子枫《再见,少年》:做朋友吗,陪你一起被判刑那种?


然而跟《我的姐姐》的结局一样,《再见,少年》的结局又一次出现了这种为了将戏剧冲突推向最高潮、角色头脑一热做出我等普通人难以理解的决定。一边说着不混了要考个好大学,结果被流氓威胁不肯报警,目击凶案现场也不肯报警,最后争执中大刘失足跌下土坡摔死还是不报警,两个人“心有灵犀”地一起破坏了现场,隐瞒案情十几年,这就显得一起认真学习做题、努力准备考个好大学的美好场景变得搞笑了起来。


又一次白瞎了张子枫的演技,求导演和编剧放过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少年   编剧   无可奈何   班主任   戏剧   流氓   冲突   观众   石头   小子   剧情   结局   姐姐   社会   朋友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