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传统练功法《练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化虚》

丹者,单也,一者,,单也。惟道无对,故名曰丹。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人得一以长生。内丹是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以人体为鼎炉,精气神为药物,而在体内凝练结丹的修行方式。

一、练精化气(小周天功)

内丹术中认为,人到成年,由于物欲耗损,先天之精已不足,必须用先天元气温煦它,使之充实起来,重返先天精气,这就是炼精化气的内容和目的。由于这步功法是要使内气沿督、任二脉的经络路线在人体内作周流运行,故又称小周天(这是对炼气化神的大周天相对而言的)。

炼精化气即小周天的功法,总的称为“百日筑基”。至于具体如何做,一般都是借物比喻,以致闻如射春灯谜,如坠五里雾。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6个步骤,即炼已、调药、产药、采药、封炉、炼药。其简要过程是:摆好姿势,排除杂念,让形神安静,集中注意,即为炼己。

道教传统练功法《练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化虚》

然后一念归中,凝神入气穴,缓缓调息人细,引短令长,以后天呼吸接先天气穴(丹田),这就是调药。由于神返身中气自回,这时散失在外的气,即得重返于气穴,而当静极之时,正有动机,于恍惚杳冥之中,觉丹田气动,这时是产药。气机即已发动,即为先天之精,并将可能变为后天交媾之精,练功者此时运用撮、抵、闭、吸四字诀,以火逼金行,就是采药。

继续用武火烹炼,就是封炉。而后使意气相依,以意下引至尾闾,由尾闾、夹脊而上泥丸,此时进阳火;再使其由泥丸而前经绛宫复归于气穴,行退阴符,这就是借后天呼吸之文火,以烹炼药物。

所说筑基,就是指上述这段功夫,意谓可为后两段功夫打下基础。而“百日”者,乃是喻言,只是说这步功夫在整个三步功夫中相对较短而已。下面分述六步功法。

道教传统练功法《练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化虚》

1.炼己是内丹术中最基本的要求,最根本的功夫,也是整个大小周天过程中不可须臾弃离的功夫。

“炼”是从内丹术的角度要求排除外界的联系与爱好,要一心下苦功夫。按照《周易》十个天干所代表的含意,“己”纳离卦,而离卦在人身为心,故“己”即指人心,即念头。所以清·柳华阳《金仙证论》上说:“己即我心中之念耳。”可见炼已这部功夫,指的就是如何集中注意,排除杂念,所以又称为修心、炼性。

2.调药,药即精、气、神;调即调理。这步功夫就是设法得到足够的药物,以供冶炼。

以精、气、神三者来说,是以神来调精、气而产药。精满化气,气满生精,故精与气是一而二,二而一。因此,调药的内容,具体来说就是如何使精气旺盛。如果后天精气虚耗过度,或年老精衰者,其调药时间,就要相应延长。

3.产药通过凝神入气穴的锻炼,精气渐渐旺盛,于是产生了小药(大周天产大药)。小药又名真种子。小药产生时,就是一般所说的活子时、一阳生。这是练功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景象。对此种景象,在丹书中或则略而不详,或则形容一番,讲得清楚的很少。这是因为这种景象难以描述,或则怕说明后易于主观追求。


道教传统练功法《练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化虚》


二、炼气化神(大周天功)

炼精化气小周天是在筑基炼已的基础上进行的。当神凝气穴,一阳初动活子时,采小药通任督,坎离相交,感觉是在极静的杳冥恍惚状态中产生的。而炼气化神(大周天),则是在掌握炼精化气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炼气化神的大周天火候,使神和气密切结合,相抱不离,来达到气化为神的目的。这步功夫完成后,按丹书上说,可以“长寿还童”下面就其与炼精化气小周天过程不同的几点,加以叙说。

1.正子时与大药(六根震动) 炼精化气讲活子时,产小药后行小周天火候,炼神化气讲正子时,产大药后行大周天火候。在心息相依,以致相忘,气息微绵,全身酥松柔和的小周天过程中,真气越来越旺,越积累越多,气满丹田。

在这种宁静的状态中,静极复动,而出现六种景象,一般称为“六根震动”。《仙佛合宗》中描述说。“须和大药生时,六根先自震动:丹田火炽,两肾汤煎,眼吐金光,耳后风生;脑后鹫鸣,身涌鼻搐之类,皆得药之景也。”当以上六种景象出现时,即为正子时,所产之药称大药。

2.上下鹊桥防漏(六根不漏) 当六根震动之象出现,开始炼气化神的大周天过程时,就要防止其在上下鹊桥的走漏。在上鹊桥的走漏,即自鼻孔垂下两条白色粘液般的鼻涕,丹书中称之为“玉柱双垂”,这是精气走失。在下鹊桥的走漏仍是放矢气现象。

丹书中有防止上下鹊桥在内的六根不漏的方法。即用木座抵住谷道,防止放矢气,使身根不漏;用木夹封牢鼻孔,使鼻根不漏;含两眼之光,勿令外视,使眼根不漏;凝两耳之韵,勿令外听,使耳根不漏;齿唇相合,舌抵上腭,使舌根不漏,杂念不生,思想安静,使意根不漏。木座状如馒头,复以棉絮取软,但它和木夹都是借助外力,作用不大。

防止上鹊桥走漏的主要措施是平时戒怒,尤其在练功前更要心情愉快。在练功中,当气到印堂处时,舌尖紧贴上腭,要用意引它下来,避免在鼻部停留。防止下鹊桥走漏,要在谷道处忍一忍,用意引它过去。

道教传统练功法《练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化虚》

三、炼神化虚

在前两阶段精化气,气化神的锻炼过程中,都是意(即神)在起主导作用。而在第三阶段中,由于通过前阶段的长期苦练,已形成条件反射,不必用意,一坐就能周天流转,故称为还虚。另一层意思是说,通过意守上丹田,把想像中的“婴儿”在其中加以哺乳、抚养、训练,以达到“出神”的目的。按丹书上说,完成这步功夫就可以“永无生死”而“成仙”了。但列这步功夫的具体内容,在任何道教丹书中都不记载,也未闻有何师授。而且在如何“成仙”过程中,还有诸如“夺舍”等说,至今尚无人能说清楚,玄虚莫测,在此从略。

道教传统练功法《练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化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功法   子时   道教   谷道   泥丸   目的   精气   丹田   鹊桥   火候   杂念   景象   药物   后天   功夫   传统   过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