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称“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的唐代名将是谁?你肯定不知道

史称“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的唐代名将是谁?你肯定不知道


唐朝初年,名将辈出,除了秦叔宝、程咬金这些耳熟能详的将领外,还有很多名气不大,但战功显赫的人物,比如说苏定方。苏定方虽不至于说鲜为人知,但很少名将的丰功伟业,都不敌他。可谓是中华数得上的名将,因为他的特长是“灭国”。

看过《隋唐演义》的人想必都记得,苏定方在电视中属于反派人物,但在真实历史中,他却是李世民手下的一员猛将,在唐朝德宗皇帝李适增补的凌烟阁二十七功臣中排第二位,是大唐开国功臣之一,接下来就让我们了解一下苏定方的功绩。

隋朝末年,义军四起,苏定方也投靠了河北义军,最初和李世民等人属于敌对势力,但他运气不好,先后投靠的窦建德、刘黑阙等义军都被李世民消灭,苏定方不愿归顺大唐,便卸甲归田,不再参与战事。(苏定方:是不逢我!!!)

史称“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的唐代名将是谁?你肯定不知道


直到公元627年,唐朝初年,李世民计划北伐突厥颉利可汗,开始从民间招募隋末各路义军将士,苏定方选择再次入伍参军,任督道府折冲:折冲府分上、中、下三等,上府一千二百人(有时增至一千五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所属的兵士通称卫士。每府置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别将、长史、兵曹参军各一人,这是府一级的组织。府以下,三百人为团,团有校尉及旅帅;五十人为队,有队正、副;十人为火,有火长。

贞观四年(629年),太宗采纳代州都督张公谨建议,以颉利可汗与唐结盟又援助叛军梁师都为借口,派大军征讨突厥。共兵十余万,分道出击突厥,630年正月,李靖在阴山大败颉利可汗,而生擒颉利可汗就是苏定方,他奉命率200弓弩骑兵突袭东突厥颉利可汗大帐,让突厥部队阵营大乱,李靖随即率大军合围,斩杀突厥上万人,俘获突厥男女十余万,颉利可汗在逃亡途中被其余唐军抓获,东突厥至此灭亡。

此战,率200轻骑为先锋,突袭颉利可汗大帐的苏定方立下首功,获封武侯中郎将,(这可不是丘发中郎将,人家可不会盗墓。)但此后一直销声匿迹,没有出现在战场上,直到25年后。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中有这样一说法:因为当年先后投靠的窦建德、刘黑阙等义军,李世民对苏定方的选择到后来还是不满意的,所以将其遗弃雪藏了。

史称“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的唐代名将是谁?你肯定不知道


直到唐高宗登基后,唐朝因为远征高丽,苏定方才再次出现,到这时候,苏定方已经被遗弃二十五年了,而这时的苏定方已经六十三岁高龄了。

公元655年,高句丽联合百济(古代朝鲜半岛诸国之一)进攻新罗(古代朝鲜半岛诸国之一),新罗无奈向大唐求援,唐高宗李治令苏定方率军驰援。亲自率军冲锋,大败高句丽军队,斩杀千余人,而且秒掉了是当时罕见的中古时代大兵团两栖作战。直到今天,韩国忠清南道还有一座唐代的碑,上面正是苏定方灭百济后刻下的《大唐平百济碑铭》,被韩国当国宝一样在保护。也是凭此战功被封为右屯卫将军,从此真正开启了其传奇一生。

史称“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的唐代名将是谁?你肯定不知道


公元657年苏定方奉命率大军征讨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以一万大军击溃贺鲁十多万大军,生擒西突厥沙钵罗可汗贺鲁,俘虏牛羊牲口及战犯四十万余,西突厥至此灭亡。

公元659年,苏定方在乌海大败吐蕃,苏定方挑选1万精锐步兵、3000轻骑兵连夜奔袭,突袭都曼所在城池,开始强攻。都曼见大势已去,只能自己将自己绑起来,打开城门投降。

公元660年,百济国多次侵犯大唐附属国新罗,不将大唐王朝指令放眼里,苏定方再次领命平叛。唐军水陆并进,出兵十余万,一路直逼百济成都,苏定方率军冲锋在前,斩杀百济万余大军后,百济军队全线崩溃,百济国王扶余义慈弃城逃亡,后在走投无路情况下选择投降。

史称“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的唐代名将是谁?你肯定不知道


在他平生末了的十几年,他击灭百济等三个国度,生擒扶余义慈、阿史那贺鲁可汗、都曼等三个国王,史称“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击败吐蕃,安定西域,为唐代开疆辟土数千里,使得唐代边境在唐高宗时代到达前所未有的巅峰阶段,不但在唐代名将中罕见比肩,即便在历代名将中,苏定方也是超群绝伦。

史称“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的唐代名将是谁?你肯定不知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2

标签:东突   吐蕃   新罗   名将   唐代   朝鲜半岛   中郎将   大唐   都尉   可汗   突厥   战功   唐朝   大军   公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