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抄底尺度底线,过程触目惊心

影视剧一直有个论调,那就是剧情尺度。

演什么,怎么演,好像都划定了一个尺度底线,很多时候我们也热于讨论这个尺度问题。

《突围》:抄底尺度底线,过程触目惊心

电视剧《突围》作为一部反腐剧,这类题材的作品对于尺度这个词就更加敏感。

说实话,我在追剧之前没想到它敢这么拍,简直就是抄底尺度底线。

在追了这么多集《突围》后,我得出了一个观后小结,那就是这部剧的主要目的是反映当前有些国有企业的腐败问题。

剧中以中福集团为主体,该剧将中福集团定义为巨型国有企业,同时也是历经了80年风雨历程的老牌企业。

可就在中福集团80周年庆典时,一场大剧也紧锣密鼓地拉开序幕。

《突围》:抄底尺度底线,过程触目惊心


5亿元住房拆迁费

中福集团京州分公司有一个矿工居民区,这个居民区住着一批又一批企业老员工,员工老了,居民区的房子也同样老了。

所以就面临着拆迁改建的问题,危房很危险,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中福集团同样明白,所以才有了5亿元住房拆迁改建费用。

这笔钱出现的初衷非常好,无疑是这个矿工居民区居民的大福利。

可事与愿违,因为种种原因,比如少数人不同意拆迁等等,拆迁计划被搁置了,这一搁置便是五年。

想拆迁的居民已经渐渐放弃希望,守着老房子住也挺好。

可意外还是发生了,一场燃气管道爆炸直接让这些危房发生坍塌,这些居民大多都是老人,

于是死得死伤的伤,一起重大事故就这样发生了。

《突围》:抄底尺度底线,过程触目惊心

事故发生了,追责开始了,更离谱的一个真相也随之浮出水面,五年前的那5亿拆迁改建费用不翼而飞了

事情过程简要来说就是,政府在五年前计划拆迁这个矿工居民区,但是费用不足,于是各方筹措资金后,中福集团也出资5亿。

这5亿也很顺利转到政府账上,可由于拆迁搁置,这5亿也就乖乖待在账上没有动,可有一天中福集团突然申请把这5亿暂时要了回去。

这5亿要回去也正常,可奇怪的是居民区坍塌事故发生后,没有人主动承认这5亿元到底在哪里。

也就是在中福集团账上找不到这5亿的记录。

一番调查后才知道,这5亿元被中福集团京州分公司负责证券金融的王平安拿去投资基金了。

《突围》:抄底尺度底线,过程触目惊心


5亿啊,就这么明目张胆的“私自挪用”,如果不是有事故发生,根本就没有人提及。

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可就在我感叹这部电视剧尺度较大的时候,一个47亿的交易又浮出水面。

高买低卖的47亿煤矿

有些时候我看这部剧,我都觉得我对这些以亿为单位的资金都麻木了。

动则上亿,几千万都感觉是小数目了。

这47亿的煤矿是怎么回事呢?

剧中有两个煤矿,中福集团以47亿的价格收购,可实际上这两个煤矿根本不值这么多钱,曾经出价15亿都没有人接手。

可偏偏中福集团接手了。

《突围》:抄底尺度底线,过程触目惊心


很显然,这样的交易必然是要亏损的,于是过了几年后,中福集团决定已15亿的价格将这两个矿卖掉,而且还是卖给曾经的卖主。

这其中的猫腻都不用猜测了,高买低卖从中赚取贿赂,直接性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这两个煤矿的“交易费用”高达10个亿。

不过想想也没问题,原本只值15亿的矿产用47亿买下,这样看来贿赂10个亿也就不算太多了。

这种操作也不可能是陌生人之间的操作,肯定是要熟人才行。

捋顺后就能发现原因,最初卖矿给中福集团的是长明集团,长明集团的发家史就是靠林满江帮助,这又是几十个亿的帮助啊。

林满江的身份是中福集团一把手。

《突围》:抄底尺度底线,过程触目惊心


结果显而易见,长明集团就是林满江的白手套。

不过现在林满江慌了。

反腐问题势在必行

这不是一句口号,因为《突围》这部剧之所以能播出,那么就有它存在的意义。

剧中那几亿几十亿的资金量,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就是天文数字,但对于掌握巨量资源的国有企业却是常见的交易额。

那么现实中的国有企业会不会出现向《突围》这部剧中的贪污剧情呢?最终这些腐败份子会是什么下场?

也许《突围》这部剧可以给我们答案。

《突围》:抄底尺度底线,过程触目惊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尺度   底线   抄底   危房   居民区   矿工   触目惊心   剧中   国有企业   水面   煤矿   事故   居民   费用   资金   过程   发生   集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