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评客观&主观之我见(原创)(作者:十年)

歌迷攻略:如何辨别流行乐评的伪客观~暨论流行演唱评论指标的三个层面

流行演唱由于视听媒体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商业价值的推动,发端于各种乐评人、自媒体、粉丝群的评论纷纷涌出,唱功、音强、混声等专业术语四处横飞,令人眼花缭乱,孰是孰非无所是从。但细细看来,却充斥大量缺乏科学依据、客观衡量、严谨分析的伪评。

今天笔者从流行演唱评价指标的三个层面出发,来谈谈如何辨别一些乐评的伪客观,从而更好地读或写流行音乐评论。

第一层面:音准,节拍,音域和声强——入门级指标

音准是指发声主频率决定的音高与曲谱的符合度。比如中央C的频率是261HZ,a1的主频率为440HZ。有一款测音准APP,DaTuner,大家可以找来试试。

节拍指乐曲中表示固定单位时值和强弱规律的组织形式。又称拍子,如每小节中强拍和弱拍的循环称二拍子;强拍、弱拍 、弱拍的循环称三拍子。节拍可以衡量律动控制的节奏,发声长短、衔接的精确度和平稳度。

音域指演唱者可以发出的具备一定听觉舒适度的最高频和最低频之间的跨度。人声演唱的发声极限约在20—2000HZ。张雨生《大海》的最高音降b2,对应频率880HZ;张惠妹《三天三夜》最高到e3,1320HZ,维塔斯《歌剧》的海豚音最高到c4,2093HZ。但人耳的舒听范围约在80-1000HZ,听感最舒适的女中音g~g2(196~784HZ),换言之并非音域越宽唱歌就越好听。

声强指发声的功率大小,可用分贝值来衡量。一般适合人耳舒适度的范围是20~55分贝。还有响度,是指人耳能感受的声音强度,与接听处音波振幅和发声处声强有关。现代流行演唱由于扩音技术发展,不同于古早时期的歌剧戏曲全凭人声,对演唱者声强要求无须太高。

用这四个指标来评价流行演唱最为常见,但容易有两个误区:

一是作为可以物理量测的指标,除了经验丰富的专业调音师、音乐教师和指挥家可以用主观感受接近客观测试外,大多数听者如果不借助声谱测量工具而进行评判,往往是不准确的;

二是此类指标只是针对基本功的入门级评判,用来评价专业歌手无异于把小学作业当作为高考题。

第二层面:真假音,混声,音色——衡量演唱优美度,舒听度的指标

真声指仅靠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假声指靠发声器官张开闭合控制气流发出的声音。一般来说,真声受生理构造限制,音域较低较窄,假声可控性强,音域较高较宽。

单纯用真假声演唱非常少见,这就有了混声技术,也就是部分靠声带振动,部分靠气流,加之用腔体共鸣发出声音。真声偏多,共鸣多用头部器官可视为“弱混”,多见于流行歌曲演唱,中国民歌演唱,越剧等;假声偏多,共鸣腔体运用更多(胸腔,头腔)可视为“强混”,多见于美声,中国京剧,秦腔等。

音色实际是指运用各种发声技术所呈现出来的声谱特征。声音频谱更宽,包含的频率更多,音色就更丰富,层次更多,也就是通常所讲的“声音厚度”,听觉感受也一般更舒适。反之就单调,刺耳。声音频谱更平顺,无断点和突变点,听感就顺滑悦耳,婉转悠扬,俗称的“转音好”、“无换声点”。反之就出现“断音”、“破音”。

而声谱的丰富度、平稳度取决于声带,咽腔,口腔,鼻腔,胸腔等发声器官的综合运用和灵活切换。

此层面实际上评判的就是发声技术,即所谓“唱功”。作为普通听众,依靠听歌阅历,用主观感受来描述好听与否,也是够用的。但如果用做专业标准来评价谁优谁劣,要么依靠经验丰富、听觉超敏、感官超稳的业内专家做严谨细致地分析论述,要么依靠声谱技术分析来做指标对比,否则就落入以主观评测客观的伪评了。

第三层面:艺术感染力——最核心关键的评价指标

流行演唱作为音乐艺术的一个门类,虽然带有一定商业文化市场特性,但仍然属于艺术范畴,艺术感染力才是评价其优劣的最核心元素。

艺术不同于工业商品,仅仅用物理特性和技术指标去衡量是远远不够的,其蕴藏的文化内涵、时代思想、普罗情感才是真正的内核;能否准确表达音乐艺术作品背后的人文故事,能否传递作者心中的感怀情愫,能否带领听众进入忘我共享的情感意境,才是流行音乐艺术的本宗;能否引发感情共鸣,心灵共振,人生感悟,人性反思才是评价其是否优秀的最佳标准。

记得电视剧《正阳门下》阐述了一个道理:为什么制作细节完美足️乱真的仿古董,还是能被收藏大家一眼识别,原因就是少了历史人文背景下制作者的感情心境,所注入的一些难以察觉却真实存在的个性细节。

缺少人文情怀、情感细节、人歌融一的流行歌曲演唱也是一样,也许唱功技术无可挑剔,但没有了细腻的情感处理,没有了感染共情力,听众当时听了个美妙听了个热闹,听完也很快忘了个干净,也就失去了流行起来的根基。严格来讲,这只是一个技术作品,而不是一个艺术作品。

那么如何来评价一首流行歌曲的艺术感染力?

一是统计数据。对于普通个体,感染力是主观的感知,千人万异,无法作为评价标准,但对于百万级千万级数的听众,一些统计数据还是有非常重要的衡量价值。比如主要平台的歌曲收藏数量,除去粉丝效应,一般听众是对引发共鸣符合心境的歌曲才会主动收藏,以便常听。本文后附一张华语流行歌手Q音收藏排行榜,可以看出还是较为准确地反映了歌手的艺术成就。

二是艺术人文层面的高质量乐评,这类乐评更着眼于探求创作者、演唱者的心理路程,分析创作演唱的故事背景,讨论其对听众的共鸣之点,甚至探讨其社会人文价值。而可以印证的是,那些流传甚广甚久的经典流行歌曲,都有着感人的情感故事、深刻的人文情怀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反之亦然。

而纵观当前常见于音综节目、媒体平台、粉丝圈圈的各种乐评:有的把基本的技术评价作为终极结论,如“唱功天花板”;有的把个性鲜明的辨识度作为艺术标榜而对作品的内涵避而不谈;有的根本不经严格测量严谨分析,就用个体的主观感觉当成客观标准遑论优劣;有的甚至自创“土”、“高级”等不知所谓的名词,乱贴标签,不疲不羞……

当然我们也能可喜地见到:认真运用技术工具(如声谱图对比)进行分析的技术评论,还有进行人文情感类、艺术价值类剖析的优质评论。如西瓜视频贵圈尘姐对去年好声音冠军单依纯《给电影人的情书》评论时讲解作品背后的故事相当感人,对单依纯好声音9首歌曲高光时刻的点评相当具备人文情怀,引人泪目……有兴趣的歌友们可以找来回看,体会一下。

总之,愿我们能多读到看到一些严谨客观的技术性评论和真挚走心的艺术性评论,我们能多一些听歌的快乐感怀,流行乐坛能多一些经典的艺术作品。


乐评客观&主观之我见(原创)(作者:十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声谱   主观   声强   客观   音域   唱功   听众   共鸣   层面   人文   指标   声音   评价   艺术   作者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