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基层工作者相比“老油条”,我们更愿意选择“愣头青”

创作:墨鱼大少原创,全文共计1237字,阅读时间3分钟。欢迎关注点赞,谢谢!

最近都在说职场之中年龄门槛的问题,这其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夸大成分,但是不可否认在某些方面确实有一定的道理的。曾经私下里与需要企业的HR聊天的时候说过这个问题,相对于年龄达到35周岁之上的基层人员,他们更加偏向于“愣头青”。

HR:基层工作者相比“老油条”,我们更愿意选择“愣头青”

我们可能觉得35岁之上的人经验丰富,招进公司岂不是能够更快地上手,节约时间成本,提升工作的效率嘛,可HR们不这么认为。

性价比存在差异

从表面看多年基层超龄打拼者基础业务的能力是没有问题的,他们可以从容地处理各种基础性问题,但是他们所要求的薪酬及各种待遇也会相对要高一些;对于某些基层岗位来说,可能刚毕业的小年轻正合适,工资要求的相对较低一些,但是他们可塑性会高一些,培养之后能够更加的贴合公司的发展方向。

企业文化的融入程度

相比于工作多年的老油条,“愣头青”们的企业文化融入程度会更高,认同性会更强。相对于在职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人来说,他们拥有了自己判断问题的原则,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更多的还是思考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刚入职场的小年轻,就相当于一张白纸,对于企业的烙印接受程度会更高一些,一旦高度地融入了公司的企业文化,那么对于公司的忠诚度也会相应的提高,这一点是35岁之上的基层工作者所无法比拟的一点。

HR:基层工作者相比“老油条”,我们更愿意选择“愣头青”

积极主动性相差太大

年轻意味着能拼,有闯进,有热血;“老油条”则意味着油滑,守自己的本分,不会主动地去付出。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一张“梦想的大饼”就可以让他拿出浑身的热情去打拼、去奋斗,而对于中年人来说“画的饼”远没有到手的可靠,空头支票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效力。

现在为什么很多公司都实行公司年轻化,这是因为他们需要新鲜的血液,能够奋斗的血液。就拿房地产行业的销售人员来说,有时候为了策划一张活动,可能会连续加班一周的时间,每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这就是他们需要年轻人的原因,能拼也能够拼的起。如果让中年人连续高强度的加班,先不说态度方面,身体能不能扛得起都是一个问题,而这点在年轻人身上就不是问题了。

HR:基层工作者相比“老油条”,我们更愿意选择“愣头青”

执行力存在巨大差距

对于最基层的员工来说,很大程度上就是执行上面下达的任务,将这些指令完成好即可。中年的基层工作者工作经验丰富,往往都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做事风格,在听到命令的时候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如果存在一种领导经验不是太丰富,无法镇住场子的的情况,那么阳奉阴违的情况肯定会发生的。

HR:基层工作者相比“老油条”,我们更愿意选择“愣头青”

而相对于年轻工作者来说,他们更多的将自己定义在执行者的角色上,在听到指令时,会认真地解读并执行,不会出现出工不出力的情况,这种行为往往是领导所希望看到的。对于领导而言,能力稍有欠缺可以培养,但是态度不对,就不能够容忍了,毕竟没有哪个领导想在自己身边安排一个和他对着干的人,没有谁是受虐狂,让自己天天不开心。

综合上面的情况考虑,虽然中年的基层工作者经验丰富,可以快速地接手任务,但是综合考虑的性价比就比较低了,还不如选择年轻人来的实惠。

为了避免这种尴尬的情况,还是努力地往上爬,让这道分界线永远在身后追赶我们,而不是让他跑到我们的身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老油条   工作者   基层   企业文化   经验丰富   指令   性价比   中年   程度   领导   情况   年轻   时间   工作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