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婆婆带出抑郁症,妈妈发现后带走孩子遭到婆婆的恶语攻击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常见很多家庭迫于经济压力,都会将小孩交给家里的老人来带,然后年轻人就出去打工赚钱养家。

专家建议:妈妈实在时间不允许也要教育孩子到三岁呀,毕竟三岁看老,头三年的教育很是重要的!

孩子被婆婆带出抑郁症,妈妈发现后带走孩子遭到婆婆的恶语攻击

小李生的是个儿子,婆婆满心欢喜,但是生了孩子后家里的开销更大了,毕竟家里的经济状况也不好,妈妈不得不跟着老公到工地上去挣钱,孩子一岁以后于是儿子就交给了婆婆。小李心里还是放心不下,因为孩子的爸爸自己的老公和自己的年幼小叔子被婆婆带出来脾气特别怪,想着先挣钱,等经济好些了就自己带孩子。

年幼的孩子由婆婆照顾,应该是很放心的,为什么呢?因为婆婆带大了自己的老公,自然更有经验,年轻人往往不知道怎么照顾孩子。

可是,老人易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生事物较慢,教育及养育观念相对滞后,多年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也不容易改变。而且总是以当年教育儿子的方式来教育孙子,他们希望孩子乖巧、听话,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孩子犯错误后免不了的大呼小叫和变相的惩罚,从而导致性格孤僻的孩子唯唯诺诺,性格外向的孩子更加张狂。

小李在工地干了一年,平时电话里面孩子就不怎么亲近妈妈,当妈妈也知道自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缺席,孩子难免不会生疏呢?总想着怎样弥补孩子,买了很多的东西,希望孩子能够黏在自己的身旁,能够亲昵的叫声妈妈。

孩子被婆婆带出抑郁症,妈妈发现后带走孩子遭到婆婆的恶语攻击

没有想到的是当小李回到家看到久违的孩子的时候,不禁泪流满面,孩子很瘦小,皮肤黑黑的,看起来根本就不像是两岁的孩子,孩子根本就不认识自己,很怕妈妈,小孩子一个人蜷缩在墙角,连头都不敢抬起来。当妈的心痛不已,这一年的时间里,孩子不认识自己的妈妈,电话里总是想着孩子太小不跟妈妈说话,但是孩子怎么会惧怕到这样呢?

婆婆看见了准备带孩子出去和同龄的人玩耍,妈妈跟着出去,只见自己的儿子压根儿不跟别人玩,自己一个人在旁边静静的坐着。照理说两岁的男孩子应该很调皮啊,婆婆总是说孩子很“乖”,真是这样的吗?

吃饭的时间到了,给孩子夹菜喂饭,只见孩子饭在嘴里含着就是不咀嚼。一个小时过去了,孩子没有怎么吃饭,婆婆在一旁说到“这个孩子就是吃饭太不省心的,半天都吃不完,挑食所以长不高呢!”看着孩子这样,哪个当妈的不着急呢?可是这也是急不来的事情,妈妈就想着这段时间在家里好好的陪陪孩子,给孩子做点好吃的。

晚上睡觉的时候,孩子很晚了都还不睡,睡着了一会儿就醒了,哭了一阵儿睡着了。就这样小李在家一周的时间过去了,依旧不怎么吃饭,睡觉也睡不好,孩子的情况也没有得到什么改善,这是她想着带孩子到医院去看一下,按照老人的说法,正常情况下的孩子怎么可能吃不下,睡不着觉呢,怎么会这样?百思不得其解,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到了医院,医生给孩子做了全面的体检,问了孩子的情况,可是当妈妈的根本不知道这一年的时间里孩子的变化,只是这几天的情况自己大概了解了,都还没有听到孩子叫自己一声妈妈。医生告诉妈妈,你要有心理准备,你的孩子有可能是儿童抑郁症。

这个晴天霹雳的事情,一个为了家在外奔波的妈妈听到这里,不禁嚎嚎大哭起来,怎么会这样呢?

质疑医生的话语,根本就不相信,冷静后打开手机搜到儿童抑郁症的前兆有以下表现:
一、社交方面,孩子变得不太喜欢跟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玩耍,经常喜欢一个人自己玩,自己待着。
二、孩子的食欲可能出现变化,出现食欲增加或减少,体重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
三、睡眠出现了障碍,孩子经常会出现睡不着,有时候可能半夜醒来,早上醒来的也比较早。
四、躯体症状,孩子经常说肚子疼,有可能出现头疼的情况。
五、焦虑的表现,孩子经常说心烦意乱,干什么事没有耐心,还会经常出现生闷气的情况,容易出现哭泣的症状。
六、认知功能方面的异常,孩子经常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去医院做一下评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妈妈思考再三,不能再让孩子这样下去,孩子已经有这样的前兆了,妈妈决定把孩子带走,在增进母子感情的时候慢慢打开孩子的心结,幼小的孩子环境的变化应该是可以很好的恢复的。

孩子被婆婆带出抑郁症,妈妈发现后带走孩子遭到婆婆的恶语攻击

小李跟婆婆说:“妈,你辛苦了,孩子我还是带走吧,你看孩子现在病了,不能让她这样继续下去。”

婆婆听到了大声回应到:“你的意思是我没有把孩子给你带好,我起早贪黑的,好心当成驴肝肺,做人要有良心,你的孩子我带一年容易吗,你不去挣钱,就你男人一个人挣钱,一家人花钱,你是想累死我儿吗~~~~~~~”。

本来儿媳妇好好的跟婆婆说这个事情,没有想到婆婆这样的回应,穷怎么样,再穷自己的孩子生了就要养,儿媳说了一句:“那就不劳你再辛苦了,就是讨饭我也要带着自己的孩子,至于这个家庭是你儿子的责任~~~~”。

婆媳不欢而散,孩子跟着妈妈到城市里生活了,慢慢的孩子的情绪得到缓解,越来越调皮,妈妈看到后很欣慰,不枉这些年为孩子付出的所有。

在孩子的抚养过程中老人也好,父母也好都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成长。

不要固守成规再用老一套的育儿观念,毕竟时代变化,育儿知识也需要不断的更新。

两代人之间的育儿方式不妨扬长避短,彼此促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婆婆   妈妈   孩子   恶语   前兆   年幼   家里   儿子   老人   老公   事情   医生   情况   方式   发现   时间   医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