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学新生的十条建议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大学开学季,大批学子又将迈入人生的新阶段。作为已经毕业十几年的老学长,给刚开学的小师弟/小师妹们十点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

一、社团活动

大学跟中学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有各种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关于是否应该积极加入各种社团活动,是否会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等问题,我想说,这得看你对自己的未来规划来决定。

我的建议是,社团可以加入2-3个,不宜多而应精。例如你是一个喜欢音乐的人,可以选择加入音乐性质的社团;如果你喜欢舞蹈,那么可以参加舞蹈社团;亦或你将来想成为一名主持人或者记者,那么可以加入文学社、播音和演讲类的社团。至于哪些社团更好,有一些小诀窍:

1、加入前挑几个自己心仪的,然后向学长询问该社团的具体情况(大学社团也分档次的,有些社团很有影响力,那么资源就会很多,更有发展潜力。有些社团很水,招新就是为了赚会费。);

2、社团选自己有一技之长的加入(比如会乐器加入相关的社团,文笔好加入文学社团等),这样才能在社团中立足,以便日后有进一步发展机会。不要小瞧一个社团组织的领导,很多大学社团非常有实力的,甚至能对你将来的事业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如果有条件,争取加入一些大的社团是很有必要的;

3、入社团前你得有所预期,如果只是抱着好玩的心态去参加,劝你不加入的好(大一新生入社团说是干事,其实就打杂的,一点都不好玩的)。如果你想学东西,在大学期间有所收获,那就耐着性子干,熬过大一你就赢过了80%的竞争对手,熬出大二,你差不多就能出头了。

给大学新生的十条建议

大学社团招新(源自网络)

二、学生会

绝大部分大学里学生会都是不能忽视的存在。对一个学生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对于是否加入学生会和加入什么部门更好,我的建议有以下几点:

1、如果将来想走公务员这条路的同学,那么加入学生会对你将来的事业将大有裨益,所以必须得想尽办法进学生会。此外,如果今后打算从事管理工作的同学也有必要加入学生会锻炼一下。

2、至于参加什么部门更好,我的建议是,一般大学里,宣传部是非常重要的部门,而且很容易做出成绩来。此外体育部和文娱部(各大学的学生会架构可能有所差异)也是不错的部门,不过这些部门想进去有所作为,得有一定的特长(例如我之前所在的宣传部得书法和绘画好,而且文字功夫也要不错,一届只招几个新人,门槛比较高)。越是竞争激烈的部门,做到领导后越有发展潜力(如我大学的室友,是学院文学社的社长,后兼职校报的编辑,他毕业后就被校报总编辑推介进入了某国内头部省级卫视做新闻记者去了)。所以说大学的学生会还是很有前途的,值得一试;

3、入学生会得保持良好心态,在学生会要记住三句话:耐得住,耗得起,勤动手。只要这几句话能贯彻执行,那么在学生会混个部长当应该问题不大的(绝大部分大学新生都是三分钟热度,一学期就2/3的人自动退出了,能熬得过两年的都是大神级别的)。

给大学新生的十条建议

学生会招新(源自网络)

三、联谊活动

新生入学后,随着军训的结束,会有一大波联谊活动在等着你,至于为何要联谊呢?美其名曰为了拓宽朋友圈,实际上都是为了寻找“猎物”而做的有预谋的社交准备。

高中时期大多数时间都在学习,所以交男女朋友的机率相对还不算高(现在估计应该不低了,以前我在上高中那会儿,有点风吹草动班主任就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了)。所以进了大学蛮以为随便都能捞个“白马王子”或“白雪公主”什么的。进入大学后才发现,理想很美好,现实太骨感。大学专业不同,男女比例严重失衡。以我所在学校为例,南北校区情况天差地别,南校理工类院系聚集,北校区人文、艺术学院居多。于是就有了南(男)多北(女)少的窘境。

办法总比困难多,既然物理条件没办法改变,那么就走“联络感情”的路线—联谊就成了首选。我所在的是外国语学院,男女比例1:4,那会我就成了大红人(大一时鄙人还是班长),各大理工专业的班排队找我要联谊(校花在我们班上),真的是每天都有饭局,应酬排满。后来跟土木工程和资工系的两个班联谊成功,结果还成全了两对璧人(现在孩子都上小学了,他们的孩子得感谢我这个大媒人才是)。

联谊活动其实挺好的,大一新生相对都比较单纯,所以通过联谊认识更多异性同学,是为自己寻找理想对象的很好机会,因为是班级联谊,你会认识他/她周围的人,如果有意,通过其他人联系或了解对方都很方便,不容易看走眼。因此新生联谊还是很提倡参加的!

给大学新生的十条建议

大学联谊会(源自网络)

四、爱情

入学新生,除了对大学生活异常期待外,更多新生或认为从此可以开始一段自己想要的爱情。都是刚刚成年,无论是情感需要还是生理欲求,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过我想提前给那些对感情期待值过高的新生泼一盆冷水:大学虽然有象牙塔之称,可里边并不都是纯洁无暇的爱情。每个人对待两性之间的关系会有很大区别。尤其是男女之间对待爱情就更是如此。因此在决定开始一段感情之前,你得将期望值放低,以平常心对待。只有水平的期待值才有可能收获真爱情,标准定太高会成一种奢求,伤人自伤啊。

我们宿舍有7个人(两单间一客厅),7人对爱情就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湖南邵阳的男生,大学四年的目标是多交几个女友(后来果然一年换一个),甘肃那个崇尚志同道合的爱情(接触了很多女生,好几个红颜知己,就是没人能真正成为他的女朋友),海南那位则是付出型人格男友(打工赚钱给女友花,还为女友同学很多钱,关键还是异地恋),广东的那位则是不爱不恋型(只约不谈)。女生与男生有所不同,但切记过于清高了。我们班有一美女株洲的,人很漂亮,身材也很好,但大学四年都没找到男朋友,原因是她找男友的标准太苛刻了:185+/运动好/不错的专业/长得帅(吴彦祖同款)/还得对她百依百顺。拜托,自视太高往往容易让追求者望而却步,因此小师妹们要求不要太高,随缘就好。缘分来了,抓住机会,大学里的恋爱只能是一种经历,平常心对待,这样才能缘聚缘散都会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当然大学中也是有人渣存在的,上面提到的我们班的校花,开学不到一个月,追他的男生可以组个足球队(我知道和认识的就有5-6个),结果被一花言巧语的渣男三个月不到就追到手了。那个男生不仅不知道珍惜,分手时还动手打了那个女生,使得她后来受了很深的感情内伤。所以在选择交往对象时,多了解一下对方的情况,日久见人心,虽然不用期待值太高,也不能作贱自己不是?

给大学新生的十条建议

大学时代的爱情(源自网络)

五、舍友关系

大学生活和中学生活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大学的核心社交圈是以宿舍为主,而非以班级为主的。大学的课分专业课和非专业课,其中非专业课有可能好几个班在一个大阶梯教室里上课;专业课里又分核心专业课和非核心专业课。只有核心专业课才可能是单独一个班授课,非核心专业课有可能两个或者三个班一起上。因此一星期一半以上的时间是跟不同班级的同学一起上课的,所以班级观念远没有中学时代强。因大学自由支配的时间占多数,所以宿舍就成了核心社交场所。那么舍友之间的相处之道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就舍友关系的相处之道,我总结了四原则:

1、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是宿舍文化中的大忌。如果是男生,遇到事情就直接提出来,大家商量着一起解决。如果是女生,比较照顾对方面子可以私下沟通解决,不能久拖不决,尤其不能造谣生事,否则很容易使自己成为众矢之的;

2、宿舍的集体活动不能随意缺席。宿舍有组织集体活动的时候,千万不要借故推脱,这样很容易导致彼此的疏离感。男生同寝室经常一起打篮球、一起包夜玩游戏、一起爬墙去看球赛……重在参与,并不是非要你如何表现。参与多了,才能有感情;女生也是如此,尤其是别因与男友约会而爽室友的约,这样会遭舍友嫌弃的,切记;

3、不要随意揭室友的短处。例如室友个子不高,或者过于肥胖等。偶尔可以开玩笑(如果对方不够雅量就不开玩笑)或许可以,但如果经常随口就来,很容易激发彼此之间的矛盾(男女都是一样,再宽宏大量的人也是很忌讳他人常揭短的)。所以在宿舍不能以揭他人短处为乐,这样早晚会惹出大麻烦的。

4、不要总是麻烦室友帮忙。帮你一次是情谊,不帮那也是无可厚非。所以同宿舍的同学,切忌总要对方带饭,代买东西等,这样频率太高很让人厌烦。此外室友帮忙代购必需第一时间转钱给对方,谈钱容易伤感情。与此同时,不要经常贪小便宜用室友的洗发水,护肤品或吃对方的零食,这样很容易败好感。

给大学新生的十条建议

室友(源自网络)

六、师生关系

大学时代的师生关系和中学时代的师生关系有很大差别。大学时代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老师在很大程度上是你的朋友一样,他是起协助作用,主要靠自己;而中学时代的师生关系则像管家或保姆,长于安排和规范你的生活起居等事宜。因此,中学时代学生以“服从”为天职,而大学则是以“配合”为主。大学老师讲完课就搞自己的科研项目去了,学习的主要内容靠学生自己主动自习,有疑问可以向老师询问,然后师生在这种配合关系中开展教学。因此,大学的师生关系相对更平等,学生在处理师生关系上也应该积极主动一些。否则你会觉得大学生活总是无所事事,人会越来越空虚无聊的。

给大学新生的十条建议

良师益友(源自网络)

七、关于学习

这是一个很大且抽象的话题,或许有同学会不禁地问:学校不是就是用来学习的地方,还有必要谈学习吗?我想说,这里谈的学习不仅仅只是囿于学业上,而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学习。

首先自然是专业课的学习。大学本科阶段的专业课学习其实还很宽泛,而且很多同学后来还会选择跨专业考研。所以大一的专业课的学习就显得不那么重要。因此,我对待专业课学习的建议是:平时不逃课,专业课考试能达标就好(大一、大二都可以这样要求自己),一旦决定往研究方向发展之后,那么专业课就得钻研了,所以可以分阶段进行;

此外,业余爱好的拓展也是大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记得我们学习有位上音乐鉴赏的老师,他之前是学数学的,后来读大学期间受到同学影响,喜欢上歌剧和交响乐,然后一发不可收拾,最后在这个领域还有不俗的成就,结果现在他成了音乐鉴赏课的老师,而不是高数的教授。并不是你填志愿的时候填什么专业,你今后就只能干相关的行业,大学是个丰富多样的平台,通过拓宽自己爱好的学习,有可能会改变你的事业发展方向,最终或可能“无心插柳柳成荫”也未可知。

最重要的是性格修炼。通过大学期间的学习,不断完善自我修养,打磨自己的性格,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学习生活。这样才能培养出理性且有韧性的健全人格。所以大学的学习是全方位多维度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成就一个合格的大学生。

给大学新生的十条建议

学习(源自网络)

八、关于兼职

大学生活中,兼职应该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不过找兼职的时候,切记找正规渠道获得的兼职工作,很多骗子专门针对学生找兼职的下手,比如收取押金/服务费什么的(我那时就被骗过)。此外,还有一些灰色行业千万不能进,学生的自控力本就比较弱,再加上威逼利诱之下,难免会走上歪路。因此,在大学中,兼职是一种很好的生活体验的方式,但要注意安全,不能为了兼职涉险,那就太得不偿失了。

给大学新生的十条建议

招聘兼职广告(源自网络)

九、消费

大学生相较于中学时代,消费能力和消费方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从大学开始,大多数人都要开始逐渐学会独立生活,而消费观念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正是个人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阶段,那么应该培养怎样的消费观念呢?

首先、须树立“合理消费”的观念。何为合理消费?简单的说就是量入为出,合理安排各种支出。很多人从大学开始逐渐有了品牌概念和名牌意识,然后在个人消费时唯“品牌”论甚嚣尘上,这是一种畸形的消费观念。比如买一件T恤,普通的几十元,国内一线品牌的也就200-300元,而国际大牌的同类产品则可能要上千元。一个学生,自己根本还没有养活自己的能力,却一味追求世界名牌,真的既没必要更不足效仿。不管家里有钱与否,你花的都不是自己赚的钱,所以适合就行,没必要一味追求名牌名品。

其次、养成做账的习惯。很多人不是自己没钱,而是消费没计划性,导致有钱的时候大手大脚,没钱的时候惨兮兮。大学时有一隔壁宿舍的同学,昆明的,家境殷实,那时候他一个月的生活费差不多是我们一个学期的生活费。可这位仁兄真的是花钱毫无计划性。月初他老妈给他汇钱的时候,他使劲挥霍,到月底了,穷得叮当响,还蹭他室友的饭吃。因此,你把自己每笔支出都记好,月底一看就知道自己哪里该花哪些不该花,就懂如何支配自己的开销了;

再者、不要一味与人攀比。大学里天南地北的人都有,家庭条件差异悬殊。这势必导致消费能力上的巨大差异、在面对这些差异的时候,不仅不要有心理落差,反而更应理性的看待消费这件事情,这有利于养成科学的消费观念。

给大学新生的十条建议

消费(源自网络)

十、考级、考证

大学意味着成年,是为即将步入社会做准备的阶段,考证和考级就成了日常必需了。在此,我的建议是:

大学期间抓紧时间把驾照考了,一劳永逸(出来工作后再考会压力拉满的啊);

英语四六级考试,宜早不宜迟。如果高中英语学得不错(高考120分以上),大一稍加准备一下考四级是很容易的事情;六级考试主要是词汇积累和听力训练上,系统准备一学期也差不多了。如果拖到大三还在考四级,那我只能祝你好运了!

计算机等级证或其它专业方面的证书的备考,得看自己的职业规划,一般情况大二开始就会进入密集的备考各种证照的学习中去了,所以比较容易考的最好大一就搞定,这样会轻松不少。专业类的证照能在大学里考尽力在学习就过,比以后工作了再考要容易过得多。

给大学新生的十条建议

四六级(源自网络)

结语

时间如白驹过隙,四年时间看似不短,却有可能转瞬即逝。希望我的这些建议能够帮助到各位新入学的小伙伴们,预祝大家能有一段美好的大学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新生   建议   大学   专业课   学生会   室友   社团   师生关系   兼职   观念   宿舍   核心   同学   爱情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