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中的邓小平—③踏上职业革命之路

文摘

生活的痛苦,资本家的走狗——工头的辱骂,使我直接的或间接的受了很大的影响。最初两年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虽略有感觉,然以生活浪漫之故,不能有个深刻的觉悟,其后,一方面接受了一点关于社会主义尤其是共产主义的知识,一方面又受了已觉悟的分子的宣传,同时加上切身已受的痛苦,于是遂于一九二三年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区”。综上所说,我从来就未受过其他思想的浸入,一直就是相当共产主义的。

——邓希贤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入学时填写的履历表

党史中的邓小平—③踏上职业革命之路

位于巴黎郊区的小镇蒙达尼,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在此成立

1922年2月,邓希贤进入哈金森橡胶厂做工。在这里,他结识了王若飞、郑超麟、汪泽楷、李慰农等一批先进青年。在和他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邓希贤耳濡目染地接受了革命思想,开始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并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由一个爱国青年成长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1922年6月,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在巴黎郊区蒙达尼布罗尼森林举行成立大会。大会选举赵世炎、周恩来、李维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于8月1日创办了机关刊物《少年》。邓希贤在较他年长的赵起世炎、周恩来等人影响下,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行各种政治宣传活动。

1923年夏,邓希贤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党史中的邓小平—③踏上职业革命之路

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创办的机关刊物《少年》。其任务是“传播共产主义学理”

来源:公众号“南昌市小平小道陈列馆”、《邓小平画传》

编辑:办公室 周潇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南昌市   周恩来   中山大学   机关刊物   莫斯科   巴黎   党史   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   郊区   共产党   痛苦   少年   思想   青年   职业   邓小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