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中的邓小平—⑥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日子

1926年1月7日,邓希贤(邓小平曾用名,下同)和傅钟、李卓然、邓绍圣等十几人乘火车离开法国,途经德国、波兰,于1月中旬到达莫斯科。

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故乡,邓希贤最初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不久转入孙中山中国劳动者大学(简称中山大学)学习。他的俄文名字叫多佐罗夫,学生证号码是233。

初来乍到,同学们对他观察的印象是:很有自信的表现。他自己在1月19 — 22日的一份每周活动研究成绩表中“对同志和自己的批评与观察”一栏上写道:我来此虽不久,团体对我已有很正确的批评,使我知道自己的缺点,向着自新的路上走去,向着使我成就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的路上走去。

党史中的邓小平—⑥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日子

莫斯科中山大学旧址

党史中的邓小平—⑥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日子

中山大学学生登记表关于邓希贤登记情况的记录,此为中文译稿

党史中的邓小平—⑥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日子

联共(布)党支部书记签写的鉴定书,此为中文译稿

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创建于1921年,既为苏联东部地区民族训练干部,也为东方国家培训干部。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确定了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主张。国共第一次合作使得中国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正在酝酿,国共双方深感革命干部力量不足,要求增加在苏联的培训人数。在这种要求下,苏联于1925年建立了中山大学,专门招收中国学生。其目的在于,用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共产主义群众运动的干部,培养中国革命的布尔什维克干部”。从1925年底开始,国共双方大批青年被送往中山大学受训。

党史中的邓小平—⑥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日子

1926年6月16日,邓希贤填写的党员批评计划案

在中山大学,邓希贤得到了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机会。他专心读书,专研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都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

1926年6月16日,中山大学内中共党支部的一份“党员批评计划案”中记载:邓希贤“一切行动合乎党员的身份,无非党的倾向”、“守纪律”、“对党中的纪律问题甚为注意,对一般政治问题亦很关心且有相当的认识,在组会中亦能积极参加讨论各种问题,且能激励同志讨论各种问题”、“从未缺席”党的大会和组会、“能切实执行”党指定的工作、对同志们的关系“密切”、“努力学习可以影响他人”、“对党的认识很有进步”、“能在团员中树立党的影响”、最适合“做宣传及组织工作”等等。

党史中的邓小平—⑥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日子

和老同学屈武相聚

党史中的邓小平—⑥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日子

邓希贤大学期间撰写的个人简历

中山大学的学制是两年,但邓希贤在这里学习不到一年的时间。这近一年的学习,奠定了他以后从事革命工作所必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使他一生都受益很大。

文章来源:南昌市小平小道陈列馆

资料来源:《邓小平画传》等

图文整理:陈列科 游道辉

图文编辑:办公室 周潇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中山大学   莫斯科   布尔什维克   共党   革命战争   俄文   译稿   苏联   党史   国共   劳动者   共产主义   党员   批评   干部   日子   大学   邓小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