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高考生求助!学校专业怎么选

急!高考生求助!学校专业怎么选

文/昕煦

辣笔小尖椒 签约作者

大家好!我是昕煦,也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最近就有读者私信我,向我描述了她遇到的问题和内心状态。

这位读者是一个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小姑娘,目前处于填报志愿的阶段。她跟我说她是一个没什么主见的人,现在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我问她现在具体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她和我说了她的分数,并且详细说了困扰她的主要的点在于:

她之前去咨询了自己的老师,老师建议她填报一所层次相对来说高一些的院校但专业她并不喜欢,而她自己想填报另一所相对层次稍低一些的师范类院校。

她家人也是属于很开明的那一类家长,并没有强行帮她做决定,而是把选择权交给她自己,并表明会支持她的一切选择。

所以目前的唯一问题就是她自己产生了“选择困难症”,不知该如何是好。

像这位读者这样的选择困境是非常常见的,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面临很多次这样的抉择。

人在想要达成某个目标时,就会产生不止一种动机,而这些动机之间往往又会产生各种矛盾与冲突。

根据勒温的动机冲突理论,像这位读者所遇到的问题属于典型的双重趋避式冲突,即多个目标中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既有利也有弊。

具体来说,这里存在两个目标,即选择大学A和选择大学B。

选A的好处是学校层次更高,但弊端在于专业自己不喜欢;而选择大学B则是专业喜欢而学校层次较低。

我们99%的普通人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都会面临这种情况,因为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层次上“高不成低不就”。

毕竟清华北大专业任选面临的就是另一种冲突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在回答这位读者的问题时,我并没有急于给出具体的建议,而是让她先去考虑以下这三个问题:

第一、我热爱做什么,我对做什么事情感兴趣。

第二、我擅长做什么,在哪些事情上我比大部分人做得好。

第三、我的职业规划是什么,以后想从事什么工作。

现在每年的考研人数逐渐上升,除了许多行业内卷化,找工作门槛提升等外部因素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部原因就是:

众多的年轻人不知道自己以后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无法踏入社会,只好选择去考研,好在校园里再多待几年。

持有这种想法的年轻人可能会认为,再过几年自然而然就想明白了,顺其自然就好。

殊不知,这种所谓的”自然“压根就不存在,他们在高中,在高考结束,在本科毕业时没能想明白的,之后也依然会想不明白,然后稀里糊涂地迈入社会,为以后的许多问题埋下了伏笔。

这里要弄清楚的是,想明白究竟是在想什么。

我认为”想明白“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人进行自我认知的过程,而一个人对自我的认知贯穿了其一生,是一切别的认知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基础。

虽然说对于自我的认知经常要随着一个人所处的环境、际遇、心境等变化,但这不代表我们就可以随意地顺其自然。

定期且主动地进行自我分析与自我反省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

回到最开始那个读者的问题,高考填志愿的选择困难本质上是对自己的能力、性格、人格以及未来的社会角色认知不够全面,而一旦想清楚了这些,如何选择也就不再是问题。

每个人的智力水平、掌握的知识技能、性格人格特点等都存在差异,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帮助大家寻找到自己适合做什么,从而竖立正确的目标,做出合理的职业规划。

自我认识的途径有很多,除了内省之外,很大一部分也来自于他人的评价。

他人作为我们人生的旁观者,观点相对客观,虽然各有其局限性,但结合起来却具备很大的参考价值。

其中,与我们越亲近,越了解我们的人的观点参考价值越高。我们在进行人生的重大决策时,一定也要多听取周围家人朋友的意见作为参考。

当然,一些专业的心理测试经过多年大量的实践,也在一定程度上能为我们的自我认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我们公众号后台的心理测试栏目就可以免费进行各项专业的心理测试,帮助大家了解自己的性格气质人格等。

那位读者在思考过后,跟我说,她以后就想从事教师这个行业,找一份安安稳稳的工作,她很确定地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在这里有些读者可能会产生疑问:这个小姑娘至少还有一个她喜欢的专业可以选,但有时候往往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在填报志愿时面前的选择自己一个都不喜欢一个都不想选,这时应该怎么办?

这并不是末日。

产生这种想法的人陷入了一个误区,认为这一次选择就决定了今后的道路。而事实上我在上文中所表达的进行自我认知的维度是长远的,是终身性的。

大学四年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只是一个很短暂的阶段。一个人如果真的想明白了自己未来想要做什么,那么身处哪个大学哪个专业并不能限制他的脚步。

不喜欢现在的专业可以选择转专业,可以选择考研,也可以选择出国,哪怕上面这些都没有机会,也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学习自己需要的技能和知识,早早地实习增加经验,以最有效率地方式拿到文凭。

身处于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对于之后想从事什么行业的影响是有限的,只要有确定的方向,实现的途径可以有千万种。

做出人生选择——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确定目标——付出努力——在下一次面临人生选择时就会拥有更多的选择——根据自我认知做出最好的选择。。。。。。

勉强做出选择——错误的自我认知——偏离目标——白白付出努力——下一次面临选择时只会更加痛苦纠结——别无选择。。。。。。

这两种循环过程,前者是良性的正反馈循环,而后者是恶性的负反馈循环;前者路越走越宽,而后者则走成了独木桥。

这其中的核心区别就在于能否真正弄清楚”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总而言之,不论学历,不论收入也不论行业,只要能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为之付诸努力,就已经超越了许多人。

有时确定想要某个东西反而会增加我们可选择的东西的数量。

在这里祝每一个考生都能选择自己理想的大学和专业,也祝在路上的每一个人,无论年龄,都能找到自己愿意一辈子从事的行业,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可能会   专业   动机   认知   考生   人格   层次   冲突   性格   读者   自我   目标   学校   人生   喜欢   行业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