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访砚记.漫谈紫金砚——中华名砚寻访团齐鲁访砚记之琅琊紫金

齐鲁访砚记.漫谈紫金砚

——中华名砚寻访团齐鲁访砚记之琅琊紫金砚篇


2018年6月28日中午,中华名砚寻访团抵临沂。齐鲁访砚第五站,拜访紫金石舍孙建军先生,有幸一睹传说中的瑯琊紫金砚的真容。孙先生拿出一方8寸砚板,乍一看真以为是端老坑,其色正紫,有金线、蕉叶白、鱼脑冻等众多石品,仔细观察,甚至还有玫瑰紫。当场试墨,磨不到30圈,墨液稠而均匀;停10分钟,墨液油而发光。孙先生告诉我们,他曾拿了成砚去端州及京城,几位砚界的前辈,一眼就判为端老坑。待孙先生说明情况后,都认为这紫金石,与米元章描述瑯琊紫金砚的特征,完全吻合。

在紫金石舍,我们还看到,孙先生用临沂瑯琊紫金石制作的一方仿唐风紫金砚,以及原物的拓片。这方砚的原物1973年出土于元大都遗址,原藏故宫博物院,因归属地管辖关系,现由首都博物馆收藏。话题就从这方砚开始,漫谈紫金砚的前世今生,人间纷争。

这方唐紫金石砚,呈风字型,色泽正紫,有隐约雾气和豆绿色斑点。此砚砚背铭文五行,字有缺,残文曰:“此瑯琊紫金石所囗易得墨在诸石囗囗囗永囗囗囗囗囗皆以为端囗也”,下面落款为“元章”二字,应是米芾的字号。据说此唐砚为宋徽宗赵佶所有,赐予米芾。后被苏东坡借得,未料病重,嘱其子入棺随葬。米芾急了,找借口要索回紫金砚。一方紫金砚,不仅留下了米芾两幅传世书法作品《乡石帖》和《紫金研帖》(均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更留下了米、苏令人忍俊不禁的爱砚佳话。

苏轼与米芾及蔡襄、黄庭坚合称"宋四家",苏轼年长米芾十五岁,两人交往甚笃。苏轼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米芾离开长沙时,曾不远千里前往黄州访苏。元祐四年(1089年),时年五十四岁的苏轼,四月出京,六月往扬州访米芾,七月到杭州,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其间,苏米多有书信往来、诗词唱和。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米芾任发运司属官,在江淮间。苏轼生病,米芾多次拜访并送"麦门冬饮子"于北沙东园,东坡有诗《睡起闻米元章冒热到东园送麦门冬饮子》。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苏轼卒于常州,米芾作《苏东坡挽诗》五首。

以紫金石制砚相传始于汉,盛于唐宋,之后千年失联,只闻其名未见其物。但很多关于紫金砚的记载,仍有可迹循。宋朱长文《墨池篇》引唐询《砚录》:“至和二年,为右史会稽史。自云王右军之后,持一风字砚示予。大且尺余,石色正赤,其理亦细,用之不减端石。云右军所用者,不知果然否,后左史杨休以钱二万购得之。又尝闻青州紫金石,其传之四方多,以铁为筒,而匣片石于其中,颇类永福石。嘉祐六年,余知青州,至即访紫金石,所出于州南二十里,曰临朐县界。掘土丈余乃得之。然石有重数,土人所取者不过第一第二重。若至第四重,其润泽尤甚,而色又正紫,虽发墨与端歙差,同而资质殊为下”,“青州紫金石,吉州永福县紫金,石状类端州西坑石,而发墨过之,”并品列第九。宋欧阳修《砚谱》云:“青州紫金石,文理粗,亦不发墨,惟京东人用之。”宋李之彦《砚谱》云:“青州紫金石,状类端州西坑石,发墨过之。”宋高似孙《砚笺》卷三:“青州紫金石,理觕,不发墨,京东人用之。”引《唐录》“ 紫金出临朐,色紫润泽,发墨如端、歙,姿殊下”又云:“晩唐竞取紫金石,芒润清响,国初已乏,琢制不精,惟一脔琢平耳 。”又引《米帖》:“紫金石与右军砚无异,端唐出其下。”宋杜绾《云林石谱》载:“寿春府寿春县紫金山石,出土中,色紫,琢为砚,甚发墨,扣之有声。”清沈心《怪石录》云:“紫金石产临朐县沂山下土中,色紫如端溪东洞石,质坚,作砚颇佳。”清乾隆钦定的《西清砚谱》所说:“临朐紫金石在唐时竞取为砚,国初已乏,当端、歙即盛行,采取者少,故甚少流传。”乾隆皇帝对紫金石砚厚爱有加,1778年御题大平有象紫金石砚:“紫金石砚临朐产,起墨益毫略次端。刻作太平称有象,斯之未信敢心宽。”

冠以紫金砚的,大抵有四五个地方的砚种。除山东临沂瑯琊紫金砚外,还有安徽寿春八公山紫金砚、山东青州紫金砚(临朐紫金砚),江西吉州紫石砚也有紫金砚之称,浙江江山西砚中有一石品也称紫金砚。多地紫金砚的介绍中,不乏用到这个传说。那么,苏轼欲随葬入棺,而米芾不顾一切索回的砚台,究竟是何地紫金砚,成了千古之谜。当然,江西吉州石与右军乡石搭不上边,可以排除。浙江江山西砚,与苏轼沾了一点边,相传元祐六年(1091年),苏轼又被召回朝,在其离杭州时,浙江的父老乡亲为表达对他的爱戴之情,携带许多地方特产夹路相送,而他只收了一方西砚,说明西砚在当时已颇受文人青睐。至于寿春紫金砚,还真有点渊源。公元307年,包括王羲之父亲王旷在内的临沂王氏大族千余人,随同瑯琊王司马睿携家南渡,来到建业(南京),而王旷历官丹阳、淮南太守、会稽内史,或许王羲之在淮南生活过,或许曾用寿春紫金砚习过字。而同在齐鲁大地的临沂和青州临朐,因为有众多的历史记载“作证”,紫金砚纷争之激烈,就不用赘述了。

关键在于当事人米芾是怎么说的。其《砚史》云:“紫金石与右军砚无异,端出其下。”(本人所见版本无此描述,历代古人却有此引述,恐古人所见版本与今不同而致。)《乡石帖》云:"新得紫金右军乡石,力疾书数日也,吾不来,果不复用此石矣。"《紫金研帖》云:"苏子瞻携吾紫金砚去,嘱其子入棺。吾今得之,不以敛。传世之物,岂可与清净圆明本来妙觉真常之性同去住哉。"尤其是在《宝晋英光集》也记录此事:“吾老年方得瑯琊紫金石,与余家所收右军砚无异,人间第一品也,端、歙皆其下。新得右军紫金砚石,力疾书数日也。吾不来斯,不复用此石矣。”这就明确指出瑯琊紫金砚,其乡石必出临沂无疑。临沂古称瑯琊郡。临朐县东南25公里设朱虚县,西汉时曾属瑯琊郡,自东汉至魏晋属北海国(今潍坊),南朝时属平昌郡,北齐时被废。所以《后汉书.地理志》瑯琊国十一县和《晋书.地理下》瑯琊国九县,均不包括临朐。古人对地域概念是非常明确的,米芾所云右军乡石、瑯琊紫金砚,我想应该是临沂所产。当然,淮南寿县、青州临朐都产紫金砚,只是不同产地的不同砚石而已。

近几年,孙建军先生综合运用历史学、地质学、考古学等多方面的渊博知识,终于在王義之故里——临沂市兰山区境内的红埠寺附近,找到了这种砚石,并釆集了紫金石制砚。“其色正紫,质抚凝脂,腻如童肤,丝绢茫润,呵气生云,扣之有声。”这是紫金石的特征,也说明紫金砚具有非常良好的实用性。孙先生告诉我们:“瑯琊紫金石除了紫是正紫类端外,还有一个重要特征,那就是‘金’。何为金?就是遍体映日金星,金星斑点呈紫铜色。”据介绍,首博的紫金古砚,石可先生曾在北京上过手,就有这种遍体金星。有言道,紫石可得金星难,紫色金星更难得。

红埠寺附近砚台岭所产的砚石,真正的紫金石料其实很少,所以弥足珍贵。主要石品有金星、金线、冰纹、银星、鱼鳞纹、青花、鱼脑冻、蕉叶白、豆点(石眼)、朱砂斑和橘色斑等。其颜色、石质、下发墨效果等特征,与历史文献记载以及少量存世之物基本吻合,应该是历史上瑯琊紫金石原矿。孙建军先生遂以“紫金石舍”,作为自己的斋号。有人说,这还有待有关部门的专家予以鉴定。可是,还真不知道有哪个部门的哪位专家能作出科学的鉴定。


齐鲁访砚记.漫谈紫金砚——中华名砚寻访团齐鲁访砚记之琅琊紫金


紫金石舍的紫金砚作品

齐鲁访砚记.漫谈紫金砚——中华名砚寻访团齐鲁访砚记之琅琊紫金


琅琊紫金石石品

齐鲁访砚记.漫谈紫金砚——中华名砚寻访团齐鲁访砚记之琅琊紫金



齐鲁访砚记.漫谈紫金砚——中华名砚寻访团齐鲁访砚记之琅琊紫金


仿唐风紫金砚

齐鲁访砚记.漫谈紫金砚——中华名砚寻访团齐鲁访砚记之琅琊紫金



齐鲁访砚记.漫谈紫金砚——中华名砚寻访团齐鲁访砚记之琅琊紫金



齐鲁访砚记.漫谈紫金砚——中华名砚寻访团齐鲁访砚记之琅琊紫金


紫金石舍的紫金砚作品

齐鲁访砚记.漫谈紫金砚——中华名砚寻访团齐鲁访砚记之琅琊紫金



齐鲁访砚记.漫谈紫金砚——中华名砚寻访团齐鲁访砚记之琅琊紫金



齐鲁访砚记.漫谈紫金砚——中华名砚寻访团齐鲁访砚记之琅琊紫金



齐鲁访砚记.漫谈紫金砚——中华名砚寻访团齐鲁访砚记之琅琊紫金



齐鲁访砚记.漫谈紫金砚——中华名砚寻访团齐鲁访砚记之琅琊紫金


王正光老师的紫金砚作品《如在眼前》

齐鲁访砚记.漫谈紫金砚——中华名砚寻访团齐鲁访砚记之琅琊紫金



齐鲁访砚记.漫谈紫金砚——中华名砚寻访团齐鲁访砚记之琅琊紫金


合影

(左起:谭峰、关键、孙建军、郭兵、笔者)

齐鲁访砚记.漫谈紫金砚——中华名砚寻访团齐鲁访砚记之琅琊紫金


右军故居


(以上图片部分由受访者及砚友提供,在此致谢。)

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紫金   齐鲁   米芾   临朐县   建中   王羲之   临朐   饮子   青州   麦门冬   砚石   淮南   临沂   杭州   浙江   中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