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生活让你焦虑,这部暖心纪实电影会给你舒适良方

你最近过得这样?

“最近忙什么呢?”

“忙着赚钱。”

“赚钱是为了什么?”

“买房。”

“买房以后呢?”

“赚更多的钱买更大的房。”

“累吗?”

“累不死就得起来搬砖啊。”

这是我和一位朋友的对话。像是遍地可见的问答。

假如生活让你焦虑,这部暖心纪实电影会给你舒适良方

成年人大多如此,忙得脚后跟不着地。上有老下有小,身背房贷车贷,顾不上歇,也不敢歇。

日复一日,我们拥有了一些东西,可我们更容易焦虑:因为想要得到更多而焦虑,因为害怕失去而焦虑。

什么时候我们才会停下脚步问问自己,忙忙碌碌究竟在追求什么?人活一世只是为了得到物质满足吗?

如果你说不出答案,没关系,电影《相约星期二》中的米奇·阿尔博姆也一样焦虑又迷茫。

有份体面的记者工作,住在说得过去的房子里,米奇和你我相似是个马不停蹄的“社会人”,忙到连和爱人好好说句话的时间都抽不出。

直到一次追明星八卦时,米奇被人群撞倒在地,身体接了地气,内心也遭遇直击灵魂的一问:这就是自己向往的生活吗?米奇被自己问蒙了。

假如生活让你焦虑,这部暖心纪实电影会给你舒适良方

幸运的是,米奇有机会和恩师莫里·施瓦茨教授重逢并在每个星期二接受一堂“人生课”。这十四堂课使米奇从中受益匪浅,重新给自己的生活把脉后,米奇学会了自己定义人生价值。从而能放下焦虑,重拾生命意义。

能让米奇重启“三观”的教授是个怎样的人呢?此时的莫里,是一个被死神发了“叫号牌”的老者。在毫无准备情况下,莫里被上天宣判罹患“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LS)”,且时日无多。

中国人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对莫里而言,人之将死,当吐“真言”。在生命的最后十四个星期,尽管自己连说话都心有余力不足,可莫里还是坚持着将这辈子的所感所悟都传给了学生米奇。

莫里与米奇之间的讨论对话,以录音带的形式得以保存。莫里去世后,米奇将他们的谈话整理集结成书,即自传式纪实小说《相约星期二》(又名《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1999年,导演米克·杰克逊将书中的内容搬上荧幕,以电影的方式让更多的人聆听到莫里教授留给世人的人生课程。

假如生活让你焦虑,这部暖心纪实电影会给你舒适良方

作家余秋雨先生为《相约星期二》作序,他是这样介绍本书内容的:“一位即将离世的教师要给学生上最后一门课,课程名称是人生,这门课上了14周,最后一堂课是葬礼。教授谢世后,他的身躯在‘一个终身的教师’的碑文下休息,却把他的课堂留下了。课堂越来越大,现在延伸到了中国。我在课堂门口,先向中国的听课者们招呼几声。课,每人自己慢慢去听。”

要是你太忙,没时间慢慢“听课”,今天小希会用一部电影四分之一的时间,为你介绍莫里教授都谈了哪些内容。

假如生活让你焦虑,这部暖心纪实电影会给你舒适良方

“爱是唯一理智的行为。”

在2017年的一期央视《朗读者》节目中,演员金士杰选读了一段《相约星期二》中关于家庭和爱的意义的文字。在话剧舞台上,金士杰扮演角色的正是莫里教授。主持人董卿也坦言,有一次她藏在人群中看这幕话剧,忍不住因其落泪。《相约星期二》的人生课,人人有感。

假如生活让你焦虑,这部暖心纪实电影会给你舒适良方

在朗读开始前,董卿问金士杰这段朗读是为谁而读。金士杰答道,送给孩子。人到中年,喜得贵子,金士杰对孩子的爱自然溢于言表。这也说明,他是个看重家庭的人。抛开演员的身份,金士杰是一个家庭中的丈夫、父亲。我们都一样,幼年时离不开家庭呵护,成年后渴望一个温暖有爱的家。我们需要接受别人的爱,我们也需施爱于人。

“缺爱”这个词在这几年被广泛适用于来自家庭的影响。兜里缺钱伤面子,心里缺爱才是伤里子。家庭是一个人从生到死接收并付出爱的地方。

在电影中,患病的莫里不得不接受家庭和家人的照料。有妻在侧,相爱相扶,有家庭给予他“心理上的支撑”,于莫里而言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假如生活让你焦虑,这部暖心纪实电影会给你舒适良方

莫里认为,家庭的含义不仅是爱,还意味着“守护”,这种心理上的安全感是金钱和名望无法代替的,如果你得不到来自家庭的支持、爱护、照顾和关心,你拥有的东西便少的可怜。爱是至高无上的,正如大诗人奥登说的那样,“相爱,或者死亡。”

爱匮乏,我们的生活何其荒凉。听着莫里谈论爱与家庭,年轻的米奇不禁想到自己的境遇,每天沉溺在无止境的工作中,对于妻子希望生个孩子的愿望一直以太忙为由一拖再拖,连与妻子的婚礼也是在相识七年后才完成。久而久之,亲密关系岌岌可危。

米奇是这样,你我又何尝不像。现实生活中,美满婚姻的例子似乎越来越难寻。有人因过于自私而无法和别人建立起真诚的恋爱关系,又或者有的人匆匆结婚,可没过几个月就迫不及待离婚,婚姻似乎变成了泥潭中的鳄鱼,让人想到的只有逃离。到底有没有一条标准可以用来衡量婚姻的成功与否,检验夫妻之间的爱呢?

假如生活让你焦虑,这部暖心纪实电影会给你舒适良方

拥有四十年幸福婚姻的莫里告诉米奇,所谓幸福并不简单,但爱情和婚姻的幸福是有章可循的,没有尊重,不懂妥协,做不到彼此开诚布公,没有共同价值观,恋爱与婚姻就会出问题,双方关系就会有麻烦。在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双方必须拥有相同的价值观,对婚姻的重要性的信念是一致认可的。

所以,找个彼此尊重,价值观一致的人去爱吧,组建起有爱的家庭。因为在这世间,唯有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也唯有爱能让我们在生命全程都不孤单。

别被欲望牵着鼻子走

常言道:“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言下之意是,金钱并不是我们人生的主宰,然而在现实中,我们不知不觉把物质追求变成了生活的重中之重,仿佛身边总有声音不断鼓动你说,钱越多越好,房子越大越好……

十六年前,校园中的米奇还是个穷小子,他关心音乐,不关心金钱。如今的米奇,追着名望和金钱跑。然而,越是用力追,米奇越发觉得活得空虚、焦虑。

假如生活让你焦虑,这部暖心纪实电影会给你舒适良方

我们总是想向社会证明自己得到了什么,却没发觉其实被欲望牵着鼻子走。对此,莫里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你想对社会上层炫耀自己,那就打消这个念头,他们照样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对社会的底层炫耀自己,也请打消这个念头,他们只会忌妒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感到无所适从。唯有一颗坦诚的心方能使你悠然地面对整个社会和自己的生活。

换句话说,不炫富,不攀比,就舒适了。真正能使人感到满足的答案和金钱无关,而是给予他人你应该给予的东西。比如你的时间,你的关心。我的一位朋友这两年都在敬老院做义工。听说她做这种出力不赚钱的事,有人打趣她说,是不是钱赚够了,闲的没事才去献爱心?对此,她倒是也能风趣回应,她说“以前跑业务腰酸腿痛,自从做义工后头不晕背不酸,一口气能上五楼了。”

假如生活让你焦虑,这部暖心纪实电影会给你舒适良方

正如莫里教授所说,“把自己奉献给爱,献身于周围的群体,把自己奉献给能给予你目标和意义的创造。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只要是发自内心去做,过后就不会感到失望,不会感到妒忌,也不会计较别人的回报。否则,你就要患得患失。

身为“社会人”,我们难免被金钱为上的观念所裹挟,如何能从中抽身,莫里给出了一条建议——“建立一个自己的小文化。”比如,大众观念告诉女人应该苗条,男人应该富有,别轻信,我们有权质疑其合理性,并建立属于自己的文化内容。作为女人,我不瘦,可我不会为此难过。作为男人,我不富有,但我不为此觉得低人一等。

我们该活得清醒,自己生活的意义由自己定义。不必随大流,让自己的人生活过成他人观点下的闹剧。

如何看待衰老与死亡

要是仔细看看各类广告,我们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些光鲜亮丽的模特几乎没有超过35岁的。商业价值不断向人们催眠,穿上这条牛仔裤你会更加年轻性感,用这种洗发水能使你的秀发飘逸,抹上这款眼霜你将重返二十岁……

恐惧变老,是人类共同的“心病”。而在莫里看来,这只是因为人们过于强调了年轻的价值。年轻也有年轻的“缺点”,年轻人对生活的理解有限,生活得不够明智。如果我们停留在二十二岁的年龄阶段,就永远是二十二岁的那般浅薄。反过来,衰老并非意味衰败,而是代表成熟。

假如生活让你焦虑,这部暖心纪实电影会给你舒适良方

当然,要说真不羡慕年轻人,那就是句假话。但问题是人得接受现状并能自得其乐。三岁时有三岁的快乐,三十多岁时就做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到了应该是老头的时候,就乐于做个聪明的老头。乐于接受自然的安排,不必羡慕别人的人生阶段,因为我们也曾年轻过啊。

岁月是不是杀猪刀?不得不承认的是年龄这东西无法竞争。与其为衰老苦恼,不如去发现当下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真实的东西。

“你一直不愿意变老,那你就永远不会幸福,因为你终究是要变老的。”换句话说,幸福就是学会接受当下。

在谈论过衰老的话题后,作为一个收到死亡通牒的人,莫里也毫不避讳地与米奇谈起了如何面对死亡。

假如生活让你焦虑,这部暖心纪实电影会给你舒适良方

在莫里教授看来,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躯体枯谢固然很可怕,但它也有其幸运的一面,因为他可以有时间跟人说再见。

这样看待生命终点,不仅是乐观这么简单,它意味着勇敢。死亡这件事,只有当你觉得它可怕的时候,它才可怕。死亡,是每个生命必然要经历的,不管你拒绝接受也好,试图逃避也罢,终有躯体归于大自然的一天。

对于生者而言,谈论死亡的意义或许在于,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把握好活着的日子,在有生之年努力活出自己生命的意义,直到平静地与大地融为一体。谈论死不是坏事,就像乐观而勇敢的莫里所说,“当你学会了怎么死,也就学会了怎么活。”

假如生活让你焦虑,这部暖心纪实电影会给你舒适良方

结语

一个星期六早上,莫里永远地离开了。葬礼那天,又是星期二,米奇站在墓前,与自己的人生导师做了告别,但却不是永别,米奇答应莫里,在他去世后,还是会去墓前聊聊,只不过以后变成了米奇说,莫里听。

智者已逝,电影落幕。关于人生课程我们还都需要学习。

假如生活让你焦虑,这部暖心纪实电影会给你舒适良方

《相约星期二》告诉我们最重要的一句话是——“生活没有来不及”,这位生患绝症的老人在生命最后一天还在追寻生活真谛,我们又为何不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呢,不虚度人生,也不盲目过度追求金钱,敢于去爱,善待他人,以至于当我们回首一生时能说不负光阴,不负这人间一次的旅程。

莫里教授留下的醒世箴言,背景虽是在九十年代,但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来看依然能切实击中人心。有人说“十四堂课”适合处在低潮期的人听,其实无论你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都适合听莫里聊聊,因为活得明白是终生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焦虑   良方   衰老   纪实   舒适   金钱   教授   意义   婚姻   星期   东西   生命   年轻   幸福   时间   家庭   人生   社会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