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未知的自己》:给“心灵”解压,“婚姻关系”中的重新定义

《遇见未知的自己》:给“心灵”解压,“婚姻关系”中的重新定义

身处芸芸众生,我们总是会遇到这样心累的时刻:偶尔比较火大,心情总是莫名忧伤,情绪说来就来,即便有很多乐观的人,也会遇到数不清的烦恼:婚姻,家庭,事业,生活,孩子,养老等等,哪一个角落的崩塌,都足以让我们感到失败怀疑人生。如果眼下你正苦于无法抽身,找不到更好的解决方法,从而让自己陷入一个死胡同。这时候,建议你不妨读一读《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就会明白你为什么不快乐的根源,其实不是来自别人,而是没有认清“自己”,以及怎样成长为一个用“爱、喜悦、和平”的心态接纳一切的人,以及自己怎样做出“选择”,都会在此书中找到答案。

《遇见未知的自己》:给“心灵”解压,“婚姻关系”中的重新定义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一本讲述“心灵修行”方面的书籍,作者是台湾作家张德芬。该书一发行,便引起无数的反响,并且一跃成为台湾三大畅销排行榜前三名,还获得过2012年当当网畅销书籍第一名。书中内容描写的是一位都市白领女性与丈夫吵架负气出走,偶然间认识了一位神秘的老人,老人通过一系列心灵智慧解读,帮助女主走出迷茫的低谷,解脱思想、情绪和身体的桎梏,重塑“自我”的过程。

下面就来谈一谈在婚姻中遇到麻烦和烦恼时,如何利用《遇见未知的自己》解决婚姻矛盾。

为什么在争吵中越陷越深?情绪来临时,反思事件过程的原因,是觉悟的开始。

不见面想念,见面时吵架,语言上老想着压倒对方,最后越吵越激烈,谁也不肯投降,情绪激动处甚至飙出“芬芳”,两人闹翻,不欢而散。只觉得对方是自己在这个世上认识到的最“糟糕”的人,觉得自己随便找一个也比和对方过得幸福,是ta剥夺了自己的幸福,不然自己人生肯定会活得更加精彩,于是越想越气,越气想的就越多。事件的最后,所有矛头都指向了对方。

01 矛盾激化

上面这种情况,是不是看上去很眼熟。甚至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事件的起因可能仅仅因为吃完饭谁“洗碗”,不知怎么最后变成了“你真懒”,“受不了你”,“离婚吧!”。如果两个人谁也不低头真的可能演变成一场“离婚”大战。

以至于常常到最后我们忘记了因为什么开始争吵,因为在争吵的过程中,我们“想到了更多”,比如从前对方的不堪,把过去种种的矛盾和自己受到的委屈,竹筒到豆子一般全抖露出来。本来一件小事,最终变成人身攻击。

这或许真的应验了海灵格的一句话:“受苦比解决问题来得容易,承受不幸比享受幸福来得简单”。

02 情绪操控

家庭矛盾经常一触即发,很多人如此折腾,却不愿找到一个根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处处让情绪占领高地,控制自己的大脑。正如《遇见未知的自己》形容的,结果离“真我”越来越远,也就是离真正的“幸福”越来越远。

处在情绪中的人,如同被某种环境困住,在困境中不容易脱身,于是把指责的矛头对准他人,却忽略了问题本身不是来自别人,应该“向内”看待。而不懂向内看的人,这样做法的结果常常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释放出一个“小我”在互相战斗,内耗越多,这时内心就会感到痛苦不堪。

那么,你是否需要反思,这种痛苦的根源真的来自他人吗?

这时,我们不妨做个指责别人的手势,当我们对别人发出指控手令伸出一根手指,真的是有三根指头是对着自己的!

03 投射关系

我们习惯于用自我模式解决和看待问题,而这样的模式,是过去我们的人生经历赋予我们的“捷径”,这种思考方式容易让人迷失心灵,被惯有模式引领思想,操控身心。

即表象的“小我”,并不是真正的“我”。正如书中经常提到的一句经典台词:“亲爱的,外面没有人,只有你自己”。所有外在事物都是一个人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你和他人之间的关系,投射到你的内心。出现愤怒,厌恶,争吵,不满情绪,其实都是因为自己的内心对自己不太满意的投射。这种追溯甚至可以上升到自己的童年,幼年和监护人关系的没有得到某种满足,成年以后,就会在伴侣身上衍射,如果对方没有办法满足,就会频发矛盾。

这个时候,我们不妨从“小我”中解脱出来,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着,以观察者的心态重新打量我们发生矛盾前后的过程,用旁观的眼光帮我们看清这段关系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假如你足够放下眼下的“小我”,你离得到“真实”的答案就越近,因为你明白了怎么回事,即可以从源头避免“再次发生”。

《遇见未知的自己》:给“心灵”解压,“婚姻关系”中的重新定义

那些令你感到痛苦,不快乐的原因,很可能是你自己选择的。

还是以上述夫妻因为“洗碗”而爆发争吵为例。在这场一发不可收拾的争吵中,作为事件主角之一的“你”,又在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你有没有配合对方的争吵,有没有在众多方法中找到一个不必要争吵的方式去面对?你选择的“争吵”是不是你内心此刻需要的“选择”呢?

正如"吸引力法则"所说,相同能量的事物会引起彼此吸引,所以我们周遭发生的事情,都是我们本身的能量吸引过来的。

这个结论有些悲观,超出很多人的心理防线。而我们不愿意面对,不愿意从“小我”中跳脱出来看到问题本身,正是这种错误的心理认知,才引发了一场又一场本该可以避免的争执。

比如,你因为公事出差,急需赶往飞机场,这时你的伴侣因为一件小事引起情绪爆发。这个时候,你会不会还参与其中?相信聪明的你肯定不会,因为一场矛盾失去登机,甚至冒着丢掉工作的风险,其实你心里早就衡量过:不划算。

但是当你空闲下来的时候,你会因为“洗碗”这份工作谁来做,就会和伴侣有一句没一句的打口水仗。

因为你此刻没有冒着风险的心理上认为的损失,你可以脸不红心不跳呼吸平稳的和对方理论。

至于最后情绪爆发,完全因为另一件事,而不是洗碗。比如可能因为对方的揭短和挖苦,伤了自尊。

工作,机遇,登机,自尊等等,想一想是不是在我们心中排在靠前的位置。也就是说,只有引起你足够想去捍卫的强烈心态,你才会被迫做出选择,而通常情况下的选择,都是因为你自己愿意做出的选择,比如争吵,理论,指责等。

《遇见未知的自己》:给“心灵”解压,“婚姻关系”中的重新定义

遇见未知的自己,本质是成就最好的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中还提到一个词叫作“臣服”。臣服眼下发生的事实,先接受,再消化,从而找到解决的办法。

当你的伴侣做了一件令你很气愤的事情,怎么办?立即拆穿,让他羞愧无地自容?还是先冷静下来把情绪压在心中,心里想着他只要下次改了,那么你可以原谅他曾经的荒唐和幼稚。

其实这两种方法都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因为你没有真正“臣服”。臣服的本质在于接受,而当场揭穿和暂且忍下都属于情绪的选择,而不是心里上的接纳。

可能有人会反对,对方的错凭什么让我去臣服?因为结果你无法改变。

对于无法改变的事情,我觉得接受比愤怒更重要,愤怒其实是一种自我损耗,假如人的能量遵守守恒定律,你的损耗其实是对自己最大的不负责任。当结果不能重来,为什么不能试着去接纳,接纳不是隐忍,更不是忍气吞声,而是自我和解。

在和解之后,会帮助你看清自己的内心“真正需求”。你会选择中断婚姻,还是真正放下,当作什么没有发生,相信你都可以做到应付自如,而不是时不时从脑海中蹦出来折磨你一下。这就是“爱,喜悦,和平”的心态。

释放“小我”的假象,到离“真我”越来越远,再到解脱思想,情绪和身体的桎梏,重新塑造“自我”,其实都是为了成就最好的自己。

因为你不在受制于“情绪”,也不会被“小我”局限,你开拓了眼界,解放了思想,你面对问题不在脑袋发热,做出错误选择。

这个时候,你才是你自己。当你离自己最近的时候,幸福就在你的当下,眼前。它不再是天边月,水中影,它触手可及。

正如书中所说:“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怼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如果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

这就是让喧闹,争吵,攻击停止的最好方法,它让你回归自我。臣服,接纳,放下。

当你用“爱,喜悦,和平”的心态看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你就会明白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时,还有什么局限能再把你困住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小我   眼下   伴侣   内心   矛盾   心态   情绪   礼物   定义   婚姻   自我   心灵   思想   发生   事件   关系   幸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