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文能武李延年》:凭什么能拍成战争场面的天花板?

《功勋》好看大家都知道,《能文能武李延年》单元好的突出,为啥?

10年前没有无人机,拍高空镜头有个土办法,挺好用,就是太费摄影师。

2012年,导演毛卫宁拍《十送红军》想拍个一个从空中到地面战场的长镜头,不惜用高空塔吊在空中搭建一条过江龙,把摄影师从空中投到地面,当时摄影师都差点吓坏了。不过拍出的效果非常好。

《能文能武李延年》:凭什么能拍成战争场面的天花板?

毛卫宁就曾经说过,“我们喜欢拍长镜头,因为它能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的展现人物形象和环境氛围,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而这种理念到了《功勋》,就变得更加强烈了。

《功勋》分8个单元剧,主要讲述共和国八位功勋人物的真实感人的事迹。而毛卫宁导演作为《能文能武李延年》单元的导演加入了《功勋》电视剧的拍摄。

《能文能武李延年》:凭什么能拍成战争场面的天花板?

为了拍好这部剧,导演毛卫宁和编剧刘戈建特意去探访了李延年本人,被真正的经历者讲述所震撼,并且受到了极大的启发。

李延年有句话让毛卫宁感觉打开了另外一个世界,那就是“敌人是飞机大炮,我们是小米加步枪,我们靠什么呢?靠坑道。 ”对于当时修建的坑道,李延年依旧是历历在目,如数家珍。

“坑道有一层坑道、二层坑道、三层坑道,一个坑道里边可以装一个排,坑道还有隐蔽洞,隐蔽洞里可以藏一个班,然后还有避弹洞,避弹洞可以藏一个人。”

如此纷繁复杂的阵地战法,彻底颠覆了导演之前预想,回去之后毛卫宁和刘戈建就根据李延年老人的阐述,制定了能文能武的拍摄方案。并且决定用一镜到底和穿越机来完成战场镜头的拍摄。

后来编剧刘戈建也解释了所谓的能文能武到底是什么?“能文”就是政治工作;所谓“能武”,指的也不是突出军事技术高超,或者战场上枪打得准,而是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

这一理念定了,就注定拍出来的效果不止震撼更是惊喜!

《能文能武李延年》:凭什么能拍成战争场面的天花板?

为了将“能武”部分拍摄得更加真实,导演毛卫宁决定死磕核心346.6高地,于是才有了拍摄30天,28天是战争戏的记录。

多角度找到最佳镜头,导演毛卫宁直接在家里放了好几台电视,“因为拍摄346.6高地的争夺战需要反复排练,布设炸点也很费时间,所以打一仗就需要多机一次性纪录,但机器多了对眼力是一个考验,所以我长期在家里同时看两台以上的电视机。”

《能文能武李延年》:凭什么能拍成战争场面的天花板?

最终才有了《功勋》李延年单元的绝佳视觉体验。

大家都对346.6高地的一镜到底印象深刻,当王雷饰演的李延年带领战士占领高地,紧急对各处阵地进行加固的时候,长镜头扑面而来,将整个阵地的情况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导演所展示就是李延年本人所讲述的“坑道”,交错纵横,是李延年最终能抗住美军轮番进攻的关键。

《能文能武李延年》:凭什么能拍成战争场面的天花板?

长镜头安排上之后,导演毛卫宁马不停蹄地弄上了穿越机,对于接下来战斗场面进行了赤裸裸的视觉挑战。

和传统的航拍机不同,穿越机完全手动,所以输出的画面更加自由和更具观感性。以往航拍机的画面基本上只有集中固定的运镜模式,而穿越机则没有上限,将第一视觉体验赋予了更多的3D效果。而在剧中总共出现了两次穿越机镜头。

《能文能武李延年》:凭什么能拍成战争场面的天花板?

一次是号兵回去通知营部请求炮击的那场戏。当号兵在通过封锁区时,炮击铺天盖地,穿越机从炮击的烟雾中低空穿行,如同一颗炮弹一样飞过,爆炸的大场面和奔跑的小战士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突,将号兵忘我和无畏的精神体现得入木三分,场面非常震撼。

而另外一处则是出现在敌方攻上346.6高地之后,志愿军战士在战壕内跟敌人展开了搏斗,穿越机穿过坑道,保持在成人身高的高度,如同一名快速穿越战壕的战士,全方位展现了志愿军的敖昂的战斗意志。

第一视角的应用让人非常具有代入感,仿佛你就在当时的坑道中,飞溅出的泥土马上就会冲进你的眼里一样真实。

《能文能武李延年》:凭什么能拍成战争场面的天花板?

这两处穿越机的应用虽然很短,总共加起来不到1分钟,但却是非常好的尝试,将战争的动态瞬间通过荧幕深深嵌入到了观众眼中,极具侵略性。

穿越机的应用并不仅限于李延年出现的画面,更多地使用在了普通战士身上,这也体现了导演毛卫宁创作上的一种思维“他或许并不像其他功勋人物有突出的个人成就,但他正是代表了千千万万的普通战士。

也正是为普通战士发声的这种理念,让《能文能武李延年》单元出现了较相似题材更多的对于配角的刻画,尤其是表现在镜头语言上,特写镜头从来就不会吝啬,而不只将镜头对准男主。

《能文能武李延年》:凭什么能拍成战争场面的天花板?

误踩松发雷而英勇牺牲的李源,为二妞当了逃兵的小安东,贪财怕死却最终进入坦克的罗厚财,抱着爆破筒跟敌人同归于尽的八班长,还有舍身去炸敌人军火库的张邵杰,你会发现他们每个人都会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镜头特写。

当张排长穿着美军制服回头望向阵地的那一刻,那种死士决然而去的画面感油然而生,难怪李延年本人都会脱口而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个镜头让人感受到他的视死如归和英雄无畏,特别震撼心灵。

钢七连并不是李延年自己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所有人一起的战斗。

这真实展现出了我军战时政治工作的强大威力。李延年“能文”的一方面就在这里得到了彰显,他让战士们知道了我们为了什么而战,从而大家才抱定了与阵地共存亡的信念。

《能文能武李延年》:凭什么能拍成战争场面的天花板?

难怪电视剧上映之后,有位老政工找到导演毛卫宁,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直接用了“真实,客观,生动”三个形容词来形容这部电影对于细节的刻画。可见这部电视剧在细节上的还原度之高。

毛卫宁通过长镜头,穿越机镜头还有众多对于配角的特写镜头,让人们看到了真实的战争场面,得到了网友们的一致称赞。也就是大家多期待的,战争场面就该这样拍,拍出了“文武双全”!

《能文能武李延年》:凭什么能拍成战争场面的天花板?

《功勋》播出以来豆瓣评分得到了9.1分,《能玩能武李延年》单元第一个“登场”口碑更是直接炸街,很多人都是流着泪看完,每个人都有被戳到的泪点。

在第一集拍摄的时候,连参演的群众演员都被感动到落泪,可见该剧在编剧方面有多么硬核,正如导演毛卫宁所说的,“现场很多人都哭了,我就知道,这场戏成了,他们被王雷的戏带进去了,就像当年战士们听到这些话的感受一样。”

《能文能武李延年》:凭什么能拍成战争场面的天花板?

而这一切都是源自对于李延年老人的探访之后,通过记录这些真实事迹,才获得了影片的创作灵感。

《能文能武李延年》:凭什么能拍成战争场面的天花板?

10月8号,导演毛卫宁特意在社交平台发了段短文,“1951.10.8,是李延年同志率领47军140师418团3营7连向346.6高地发起冲锋的日子,今天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了。

也正是居于对于老战士的尊重,该剧才能取得如此的成功。而它的成功背后则是无数抛头颅洒热血的志愿军的牺牲,正如老英雄李延年所说的“当时我们讲了,打好出国的一仗,要为祖国人民立功,我们没感觉怕死,这样打到最后,我们胜利了。”

老人的话很朴素,这才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致敬所有为了今日和平付出的人,后辈永不忘。

《能文能武李延年》:凭什么能拍成战争场面的天花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能文能武   号兵   无畏   坑道   长镜头   志愿军   功勋   高地   天花板   阵地   单元   战士   导演   画面   镜头   真实   战争场面   李延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