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孤》之后的困境——假如我是郭新振

一 聚焦

这几天,风风火火的林生斌事件似有偃旗息鼓的迹象,但另一件更加具有伦理性的人间悲喜剧映入了大家的眼前——电影《失孤》原型,骑摩托寻子24年的山东人郭刚堂,通过警方终于在河南找到了被拐失散多年的亲生儿子郭新振。

《失孤》之后的困境——假如我是郭新振

事情本该圆满,就在大家为亲人终于团聚,郭大哥终于了结心愿感动的时候,一些事件的后续报道,又像掉进油桶的火柴,迅速引爆了舆论的探讨。

原来,事件中的儿子郭新振表示,“由于自己养父母年事已高,而且自己工作也在河南这边,自己以后还是会在养父母身边,但是逢年过节会去山东看望郭刚堂等家人,以后希望安静生活。”

《失孤》之后的困境——假如我是郭新振

儿子的表态一石激起千层浪。而郭刚堂的表态就更让一部分网友强烈不满。郭刚堂表示:“只要找到儿子就好,尊重儿子选择,就当是多了一门亲戚。”什么?亲戚?说好的拐卖同罪呢?说好的有拐必查呢?到你这成了亲戚了?

一时间,各种观点,各种论调甚嚣尘上。有说郭新振“认贼作父”,简直是当代杨康。有说郭堂刚不值得同情,伤了支持者的心。有说官方为什么不追查郭新振养父母罪责的。有说这是人家自己的选择,其他人就别管了的。有劝郭新振应该“大义灭亲”的。总之,一片争讨之声,网友的口水仗打得好不热闹。

《失孤》之后的困境——假如我是郭新振

各种观点

当然,对于一些基本事实,观察家是要先说清楚的。首先,经调查郭新振的养父母只是被拐儿童的“买方”,并不是拐卖者,真正的拐卖者呼某等人现在已经落网,正在等待着法律的审判。那么郭新振的养父母到底该不该受到处罚?

在2015年11月1日新刑法实施之前,依据旧刑法,实施了收买行为的,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郭的养父母是在1997年实施的收买行为,没有虐待行为,且没有阻挠解救儿童,按律可不受处罚。

但是如果养父母看到郭新振生父郭刚堂发布的寻子信息而故意隐瞒的,则涉嫌阻碍解救郭新振。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一条规定,要从轻处罚。

所以这件事就很微妙了。于官方来说,对养父母判也可,不判也可。我想这也是目前为止,官方还没有明确表态的原因吧。

《失孤》之后的困境——假如我是郭新振

郭新振养父母家所在街道

讲到这里,让我们回到事件讨论的核心,为什么网友群情激奋?为什么会对郭刚堂强烈不满?答案就是拐卖儿童的行为实在是太天怒人怨了!

《失孤》之后的困境——假如我是郭新振

多少家庭支离破碎,多少孩子沦为工具,多少父母肝肠寸断。对于那些为了一己私利拐卖儿童的人,大众恨得牙根痒痒,恨不得对他们抽筋扒皮一泄心头之恨!

还记得今年年初广为流传的这张画像吗?

《失孤》之后的困境——假如我是郭新振

梅姨事件

这个在今年年初广为流传的“梅姨”画像,为什么能让大家自发的传播,不就是因为网友大众对于拐卖儿童的深恶痛绝吗。可郭刚堂作为一名深受其害的当事人,在找到孩子之后竟然选择“和解”,甚至愿意成为“亲戚”。似乎24年漫漫寻子路所受的那些委屈和辛苦都无足轻重了?网友迷惑以至于愤怒!

《失孤》之后的困境——假如我是郭新振

二 郭刚堂

可郭刚堂何尝不想一诉冤屈?他难道不想把偷走自己天伦之乐的人送到监狱吗?他也是有苦难言、迫不得已啊!

首先请大家想一下,是什么支撑着郭堂刚24年的漫漫寻子路?是仇恨吗?当然不是,是爱啊!是一个父亲对于儿子愧疚的爱啊!“只有骑着摩托走在路上的时候,我才感到我是一个父亲”这话说得简直字字泣血!

《失孤》之后的困境——假如我是郭新振

那么现在孩子找到了,郭刚堂最在乎的是谁,当然是孩子,所以,他为了孩子可以放下一切,可以承受一切,包括自己24年的委屈和痛苦。就像24年前他毅然决然地踏上寻子路那样,现在的他,听从孩子的心愿就好。即使孩子的选择会带来争议,可网友的声讨对于这个历尽人间艰辛的父亲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

网友们愤怒,是把自己天然地带入了旁观者的角色,可如果你但凡进入一下这些当事人的内心,你就会和我一样五味杂陈,茫然沉默。

《失孤》之后的困境——假如我是郭新振

三 郭新振

请问,这世间谁没有父母?如果你手边恰好有你父母的照片,拿出来,看一看。想想那些从小到大的细节。

你的父母可能是这样。

《失孤》之后的困境——假如我是郭新振

可能是这样,

《失孤》之后的困境——假如我是郭新振

也有可能是这样。

《失孤》之后的困境——假如我是郭新振

我能想到我爸小时候带我去抓知了的情景,我能想到我妈在昏黄的灯光下给我补裤子的样子,我能想到我爸骑着摩托车接我放学的背影,我能想到因为我学习不好在家长会上给我妈丢人的傻样。

这一切的一切对于郭新振都是历历在目的,养父母对于他就是活生生的爹娘。那些从小到大的记忆不是谁一句话就能抹去的。

《失孤》之后的困境——假如我是郭新振

如果你是郭新振,本来你的生活平和且安逸,家里父母双全,连两个姐姐也对自己疼爱有加。父母不仅把自己培养成老师,还花光积蓄给自己在城里买了房。连姐姐也是“扶弟魔”,给自己买汽车。这种家庭,只要郭新振是个人,就不可能放下

可突然有一天,一个操着外省口音完全陌生又有点似曾相似的男人出现了,他说自己才是你的亲爹。你会对这个刚刚认识几天的人,有多深的感情?

对于自己的“父母”,我不知道各位网友是什么态度,但是看着我爹妈的照片,我敢说,你可以打我骂我,但是谁动我爹妈我给谁玩命!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有这种心理。

那么试问,如果你是郭新振,这个突然出现的男人如果把你一直以来的“爹娘”送进了监狱,你会怎么对他?即便,他找了你24年,真的是你亲爹?

《失孤》之后的困境——假如我是郭新振

郭刚堂不可能不考虑这些的,他会希望自己的亲生儿子跟自己老死不相往来吗?

唉!难,太难了,真的是一场人伦悲剧。

《失孤》之后的困境——假如我是郭新振

四 后话

其实,如果站在更高的维度上审视这件案子,其带来的社会警示和思考意义很有价值。

郭刚堂的选择,代表了“法理”和“情理”的两难容。于法,这么影响重大的案件,任何的处理都应当小心谨慎,都会成为以后的案件指标。可于情,谁又忍心去伤害这样的一家人?

《失孤》之后的困境——假如我是郭新振

“绝大部分被拐卖的孩子要回归并融入原生家庭很艰难。我们一开始也都认为,他们应该回到亲生父母身边,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孩子其实是最大的受害者,我们不是他们,我们也无法代替他们做选择,无论他们怎么选,我们都应该尊重他们,不应该指责他们。”宝贝回家”公益网站创始人张宝艳这样说。

连金庸先生在写杨康的时候,都要把他写成娇生惯养的小王爷,这样杨康的“认贼作父”才会显得合理。可如果杨康的养父母是一般人家,那么他选择养父母是不是就显得不够坏?

《失孤》之后的困境——假如我是郭新振

所以,我们也不要去道德绑架郭刚堂,这个艰辛的汉子已经很不容易了,就不要再让他受到网络暴力的指责了。

对于郭新振,更不该去“妖魔化”,说他的选择是为了荣华富贵贪腐享受,事实两边都是相当普通的人家。现在的郭新振沉沦在亲情、法理、世俗等等的漩涡里,已经很痛苦了。他才是最大的受害者,他又有什么错呢?官方采取保护当事人的马赛克就是考虑到了这一点,希望广大网友也可以放下郭新振吧。

《失孤》之后的困境——假如我是郭新振

破解拐卖人口犯罪的难题,不仅要依靠法律严惩制度完善,更要考虑综合治理。在新的人口政策之下,相关部门应持续完善收养程序扩展收养渠道,以更好满足合法的收养需求。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和男女平权的深入,希望这样的人伦悲剧,再也不见,人间再也无拐。

《失孤》之后的困境——假如我是郭新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认贼作父   人伦   养父母   广为流传   爹妈   刑法   当事人   困境   亲戚   儿子   父母   事件   儿童   孩子   网友   官方   郭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