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性朋友,究竟是纯友谊还是“备胎”?

友情是我们一生的财富,我们的生命体验因为朋友的存在而分外多姿多彩。你或许有自己的一套择友标准,认为自己结交朋友的时候都是按着这个标准来的。

事实果真如此吗?

异性朋友,究竟是纯友谊还是“备胎”?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进化心理学发现,人们在择友时,其实会因为对方的性别,而抱有不同的标准和期待。

交友喜好:要从千万年前说起

我们对于交朋友的喜好,始于我们祖先的生活模式。

对于男性祖先来说,每天的工作都以狩猎为主。而围猎,常常能够帮助部落获得更加丰厚的食物来源,例如羊、野猪等大型动物。

因此,学会合作,可以大大减少打猎中会遇到的风险,增加生存几率。而那些不喜欢合作打猎的人,便会在残酷的生存法则中被逐渐淘汰。因此,许多进化心理学家推断,在男性对于同性朋友的择友标准中,“是否能与自己合作”是很重要的一项标准。

异性朋友,究竟是纯友谊还是“备胎”?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2011年的一项调查 (Lewis et. al., 2011) 进一步证明了这一观点。

在实验中,每一个男性参与者都有25元的虚拟货币,他们需要“花钱”买下他们理想中的朋友应该有的特质,他们可购买的有家庭关怀、体力、性格、经济来源情况和情商等62个特质。

实验的结果表明,男性最愿意花重金买下的朋友特质是可靠性和一致性:也就是一个人是不是值得相信,和自己有没有相同的目标。这两个特质都是达成合作的前提。

这一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进化心理学的主张,说明男性在选择朋友的时候,会比较看重对方是否有能力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完成目标。

异性朋友,究竟是纯友谊还是“备胎”?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女性在挑选同性朋友的时候,也会遵循同样的标准,会希望能够和朋友合得来、并且有共同的目标。

但是,还是与男性的择友标准略微有些不同。我们的女性祖先在部落群体中的工作和男性有着明显的分工。她们的生活重心大都围绕在“照顾孩子”这件事上。有证据表明,如果女性懂得共同抚养孩子,他们的孩子会更可能活下来。

所以,在我们的基因里,女性会更加倾向于找一个比较会照顾人的朋友。除了“合得来”和“有共同目标”以外,女生把“家庭照顾”列为她们在交同性朋友时第三看重的品质。

异性朋友:那是另一套标准

那么,对于异性朋友之间的友谊,进化心理学又有什么解读呢?

在1993年发表的一篇文章(Buss and Schmitt, 1993) 中,作者认为,女性祖先通常希望异性朋友能满足两个要求:第一,在遇到危险时能够挺身而出,保护女性的安全;第二,可以成为她们潜在的伴侣,扩大族群的人口。

在原始的生存环境中,危机四伏,生存是所有人的首要目标。男性祖先通常身材比较高大,有较强的上肢力量,比女性更有抵抗外界危险的能力,在遇到危险时常常充当“保护者”的角色。因此,如果有两位女性遇到了野兽或者是自然灾害等外界危险时,拥有更多保护的那一位会有更多的机率存活下来。

因而女性在跟男性交朋友时,会格外看重他们是否能起到保护作用,而对于同性来说,就没有这个需求了。

异性朋友,究竟是纯友谊还是“备胎”?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对于男性祖先来说,他们不需要女性来保护他们,所以更关注女性朋友是否能成为他们的伴侣。毕竟在原始环境下,女性朋友的存在往往证明他们经过了“质量检查”,拥有了作为一个合格伴侣的能力。

能够被异性接受,对男性祖先而言,不管是作为朋友还是伴侣,都可以成为一句潜台词:这个人值得信任,快去找他谈恋爱!

所以,男性找异性朋友的标准和找找伴侣的标准差不多,都需要有负责、有爱心、懂得照顾人等品质。

异性朋友,究竟是纯友谊还是“备胎”?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研究还发现,不仅是男性,每个人对于异性朋友的择友标准和择偶标准高度重合,都包括了类似于善良、慷慨、外表等等特质。因此,许多学者(Buss, 1994;Duntley, 2007)推断,我们会将异性朋友看作是潜在的伴侣选择。

而其中,男性会希望他们的异性朋友能够有更多照顾人的能力,女性则会希望她们的异性朋友有更多获取资源的能力,这一点与他们找伴侣的要求不谋而合。

进化心理学为我们分析自己如何挑选朋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当然,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已经远远不同于原始社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再担心会随时遇到野兽,也不需要靠打猎来获得食物,因此衡量一个人是否有价值、有能力、值得结交的标准已经重新洗牌。我们可以和任何喜欢的人交朋友,可能是欣赏对方的学识,也可能是欣赏对方的幽默。

异性朋友,究竟是纯友谊还是“备胎”?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即便如此,进化心理学带给我们的解读也不是毫无作用的。因为进化所留下的痕迹已经刻在了我们的大脑里,轻易不会褪去。

当你在想自己为什么会和某个人成为好朋友但又找不到思路时,希望进化心理学能带给你一些启发。


参考文献:

1)Buss, D. M. (1994). The strategies of human mating. American Scientist, 82, 238-249.

2)Buss, D. M., and Schmitt, D. P. (1993). Sexual Strategies Theory: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on human mating. Psychological Review, 100, 204-232.

3)Duntley, J. (2007). Backup mat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Human Behavior and Evolution Society Annual Meeting, 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 Williamsburg, VA.

4)Lewis, D. M., Conroy-Beam, D., Al-Shawaf, L., Raja, A., DeKay, T., & Buss, D. M. (2011). Friends with benefits: The evolved psychology of same-and opposite-sex friendship.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9(4).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备胎   异性   朋友   友谊   祖先   交朋友   特质   心理学   伴侣   男性   危险   目标   能力   标准   女性   图片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