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观定义和评价NBA抱团现象?

我尽量做到有理有据。

但我从来不标榜客观。

如何客观定义和评价NBA抱团现象?


一、詹姆斯抱团被黑的本质。

如何客观定义和评价NBA抱团现象?

“抱团”顾名思义,就是3名或者3名以上(双星难以称为抱团)球星携手一支球队。

“抱团”这个事儿,很早就有了,詹姆斯在历史上根本算不上始作俑者。

詹姆斯抱团被黑的原因,大致有二。

1、巅峰离开让外界失望。

无论是球迷还是媒体,甚至是一些篮球名宿,都把詹姆斯对标乔丹。

众所周知,乔丹完成了2个三连冠,都是待在同一支球队登顶。

詹姆斯选择离开,就意味着放弃了母队。

不仅没能在一支球队完成王朝。

而且随着詹姆斯正值巅峰离开。

部分球迷不认可完全可以理解。

2、詹姆斯宣布离开的方式。

即便如此。

詹姆斯离开克利夫兰并不是十恶不赦的事情。

问题是离开的方式选择充满争议。

What?直播?这是在赶潮流吗?

纵然这是身后团队的营销策略,纵然詹姆斯把直播收入无偿捐献。

还是无法弥补克利夫兰市民内心伤痛的沟壑。

毕竟,什么决定都是最终要詹姆斯拍板定夺。

所以,就得负责。

这场直播,堪称营销失败的典范。

詹姆斯的个人形象跌落谷底。

时隔多年,你依旧可以想象那个画面。

万千克利夫兰市民涌上街头守在屏幕前默默屏息等待着效力7年的英雄回归。

却换来一句:

“我将把自己的天赋带到南海岸!”

克利夫兰成为全世界的笑柄。

如何客观定义和评价NBA抱团现象?


二、詹姆斯与杜兰特抱团的不同。

如何客观定义和评价NBA抱团现象?

抱团詹姆斯与投敌杜兰特确实存在本质的不同。

09-10赛季,詹姆斯是MVP,骑士战绩联盟第一。

09-10赛季,热火是东部第五。

15-16赛季,库里是MVP,勇士战绩联盟第一,或者可以加一句,历史第一。

15-16赛季,雷霆是西部第三。

可以看到,热火与勇士的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更为重要的是,热火没有淘汰骑士,而勇士刚刚逆转了雷霆。

当俄克拉荷马球迷期待着雷神重新回归手刃仇敌时,却发现杜兰特甘愿放弃球队老大投奔金州勇士。

这一巴掌,俄城挨得很结实。


三、08绿军三巨头为什么不让人反感。

如何客观定义和评价NBA抱团现象?

先纠正一个前提。

加内特是有意出走,森林狼是顺水推舟。

先后关系不要改变,即便不去凯尔特人,老狼王还是要走。

加内特是森林狼管理层交易过去的,詹姆斯也是骑士管理层先签后换交易出去的。

球员抱着必走的决心,球队只能寻求方案谋求利益最大化。


绿军三巨头组建。

雷阿伦32岁,加内特31岁,皮尔斯30岁。

与之对应的是。

雷阿伦在超音速打了11年,加内特在森林狼打了12年,皮尔斯在凯尔特人打了9年。

可以这样理解。

三人已经把职业生涯最好的年华留在了母队。

所以雷阿伦与加内特离开球队并没有让管理层抵触,同时愿意提供便利。


至于当时OK招募马龙佩顿,两人基本也都是生涯末尾,实力有限。

而且,当时湖人的崩溃是从OK组合内部开始的。

如何客观定义和评价NBA抱团现象?

PS:说点题外话。

我一直觉得,08凯尔特人组成三巨头击败湖人夺冠是詹姆斯决定离开克利夫兰的诱因。

巨星篮球很有实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能一步登天迅速到如此地步是大家之前未曾想到的。

詹姆斯手握2个MVP,季后赛却多次被凯尔特人扫地出局。

当时科比3冠2得分王1MVP也掐不过绿衫军。

本来就是苦主,又只用1个赛季,绿衫军就登顶。

这可能是压垮詹姆斯内心世界的最后一根稻草——你有兄弟,我也有!


NBA抱团称不上好,也说不上坏。

总决赛中2个全明星各自为战好看。

总决赛中6个全明星各自为战就不精彩了吗?

只能说。

如果搞成2个全明星VS4个全明星就没意思了。

而且,抱团是个风险活。

去年五星勇士没夺冠就是失败。

今年篮网要是熄火,等待布鲁克林的估计也是一个夏天的嘲讽。

如何客观定义和评价NBA抱团现象?


关注公众号:沙雕小王的篮球梦。

万头攒动火树银花之处不必找我。

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抱团   皮尔斯   詹姆斯   各自为战   加内特   热火   雷霆   战绩   勇士   全明星   赛季   森林狼   骑士   球迷   球队   客观   定义   现象   评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