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欣常在关进慎刑司的人其实并不是余答应而是她自己

甄嬛传中,余答应是个特别的存在,一把好牌打得稀烂。除夕夜倚梅园中,甄嬛为了祈福,将自己的小像挂在了一株开得耀眼的红梅上,祈祷祝愿“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不料这话被因思念亡妻纯元皇后、提前离席独自散心踏雪寻梅的皇帝听到。这正是纯元生前最爱的诗句,皇帝欣喜好奇,循声而来。甄嬛谎称“自己是倚梅园的宫女,因鞋袜湿了不便见人”方才得以脱身。

将欣常在关进慎刑司的人其实并不是余答应而是她自己

余莺儿作为倚梅园新来侍花弄草的宫女,亲耳听到了甄嬛许愿的诗句。皇帝对倚梅园吟诗作赋的宫女一见倾心,命贴身太监苏培盛找出来这个有才学的宫女,若能答出“逆风如解意”的下联,便重重有赏。余莺儿人生的高光时刻瞬间到来。她顺利答出了下半句,并谎称自己就是当晚吟诗的宫女。因为一盏茶,一缕梅香,余莺儿成了官女子。几支昆曲唱得深得朕心,晋封答应,赐号“妙音娘子”称号。余答应春风得意,一时炙手可热。她立即站队华妃,恃宠而骄。

将欣常在关进慎刑司的人其实并不是余答应而是她自己

一日,欣常在和淳常在结伴回宫,宫女手中的纸灯笼被风吹着了火,正好余答应坐着凤鸾春恩车经过。御马训练成熟,受惊震了一下,但欣常在和淳常在看得真切,那一震根本不碍事。可是,余答应仗着皇上的恩宠,不依不饶。欣常在作为宫中的老人,位份也比余答应要高,说话“自然”没有太客气。于是,余答应一怒之下,将欣常在关进了慎刑司。

将欣常在关进慎刑司的人其实并不是余答应而是她自己

欣常在是宫中的老人,位份又比余答应高,而且,她还是公主的生母,为什么会轻而易举就被一个出身低贱的答应关进了慎刑司?若是她坚决不从,即使闹起来,也是站得住理的,除非她本意如此。甄嬛作为新进宫的小主,听了淳常在的哭诉,第一反应便是:“慎刑司是关押犯了错的宫人的地方,欣常在怎么能去那种地方呢?”见惯了宫斗的老人崔槿汐也附和道:“余答应骤然受宠,已经让很多人不满了。她这么不检点,这不是自寻死路吗?”欣常在作为宫里的老人,又怎会不知宫里的规矩呢?她这么做,便是以退为进,既给自己留下一个忠厚老实受尽委屈的柔弱形象,又能给太后、皇后甚至是皇上一个惩罚余答应的理由,给这个早已引起众怒的余莺儿一个教训。结果果然如她所料,太后下懿旨,“放欣常在出慎刑司加以抚慰,并褫夺余答应“妙音娘子”的封号,罚她闭门思过半月”。余答应虽然还是答应的封号,但失了“妙音娘子”的封号,地位已是大不如前。

将欣常在关进慎刑司的人其实并不是余答应而是她自己

欣常在进慎刑司,本就不会吃什么苦头。欣常在的位份还在,又是公主生母,罚她的人又不是太后皇上,也不是皇后华妃,即使余答应背后有华妃撑腰,没有华妃明确的懿旨,慎刑司的人又怎敢为难公主的生母?更何况欣常在并非真的没有恩宠。华妃曾经当面嘲讽,说欣常在小产,皇帝一连几天都陪着她。小产之前,她已经生下了一个公主,这样的福气恩宠,不是人人都有的。欣常在知道宫里的规矩,慎刑司的人更是熟知宫里的规矩。一个宫女出身的新宠,夜半高歌,早已惹怒众人,又如何能“花开百日”?欣常在进慎刑司,不过是走个过场,享受的还是常在的待遇。

将欣常在关进慎刑司的人其实并不是余答应而是她自己

最重要的一点,纵然余答应下令禁止惊动皇上太后,但淳常在作为当事人之一,亲眼目睹了事情的经过,皇上太后又怎么可能会不知道呢?下旨抚慰欣常在的虽然是太后,后宫最讲究平衡之术,“雨露均沾”便是皇帝惯用的手段。欣常在受了如此大的委屈,皇帝即使为了表面功夫,也不能视而不见、坐视不管。“见面三分情”,后宫众人向来拜高踩低,皇帝因此事看望安抚欣常在,欣常在的日子便不会艰难,晋封抬位也不是不可能的事。进了慎刑司,既能给对手一个打击,又能给自己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何乐而不为呢?况且,欣常在作为后宫为数不多、笑到最后、平安终老的人,这点城府还是有的。头脑简单、胸无点墨、活不过三集的余答应,跟欣常在比起来,本就不在一个段位。

(期待互粉交流,共同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梅园   关进   懿旨   生母   恩宠   封号   宫女   后宫   太后   皇上   娘子   皇后   规矩   皇帝   老人   公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