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成“危房”的外滩22号,这栋上海老洋房背后有多少故事?

据消息:万国建筑群中的最后一栋老建筑——外滩22号,历经多次复兴重塑后,如今又要暂时退出历史舞台。

变成“危房”的外滩22号,这栋上海老洋房背后有多少故事?

这两日,位于外滩22号内的elWilly、NAPA西餐厅相继在其官方微信发出的公告,将公众的视野聚焦在这座上海美食、艺术地标。

变成“危房”的外滩22号,这栋上海老洋房背后有多少故事?

变成“危房”的外滩22号,这栋上海老洋房背后有多少故事?

被定危房北楼需拆除,商户清场

变成“危房”的外滩22号,这栋上海老洋房背后有多少故事?

从由上海工业投资集团、上海仪电集团、上海轻工控股集团、上海黄浦置地联合小组于3月10日发给外滩22号业主方上海东平汇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和太鼎置业管理有限公司的告知函得知:中山东二路22号大楼北楼存在结构性损伤严重的问题,被定为危险房屋,应该立即停业卸载;东楼存在明显不均匀沉降和倾斜问题,应该进行加固修复。

经过专家评审团评审后,将外滩22号确定为应急抢险救灾工程

基于此,根据《上海市应急抢险救灾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要求,立即启动大楼应急抢险救灾工程相关工作,要求业主公司于2020年3月13日前完成大楼清场工作,包括全部人员撤离、北楼和东楼底层东北部物品搬离。

有故事的建筑

外滩22号,一栋有故事的建筑,建于1906年,原是英国太古洋行的总部。一百多年了,上海外滩历史的见证人。原是英国太古洋行在远东投资兴建的首个办事机构,由新瑞和洋行设计东部大楼,起初为一座四层的折中主义建筑。

值得一提,彼时的地下金库曾是上海趋之若鹜的“风水宝地”。

1930年,被扩建了西部的南、北两侧各两幢建筑,作为仓库使用。

1949年,随着新中国成立,整体建筑被收归国有,划归“丰华”圆珠笔厂,又称“丰华大楼”。

1986年,三幢独立的建筑合并为一体,呈现出如今的外滩22号大楼架构。并于2004年被公示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2009年,外滩22号进行了整体改造和建筑修复,成为共有五个楼层,包括露台总面积近一万五千平方米的外滩顶级商业新地标。

变成“危房”的外滩22号,这栋上海老洋房背后有多少故事?

外滩22号建筑背后的太古洋行

2010年年底,一条关于外滩百年老楼港四大楼倾斜开裂的新闻在上海不胫而走。港四大楼附近同样有着百岁高龄的太古洋行办公大楼也因年久失修而斑驳陈旧、伤病累累。幸而,这幢“伤病”中的大楼已由一家外资公司投资1亿多元进行了复古修复。

变成“危房”的外滩22号,这栋上海老洋房背后有多少故事?

太古集团成立于1816年,在进入远东之前,已经在商海历练了近50年。传闻Swire的中文名“太古”来自中国村庄中的“大吉”挥春。当年老板见家家张挂,想一定是吉利的好名字。可惜不谙中文,误写成了“太古”。土气全无,洋气十足。

太古进入远东后不久,迎来了婆罗洲的橡胶、欧罗巴的机械,送走了中国的茶叶、丝绸、纺织品,也将东南亚的穆斯林送去麦加承接招商局的货运大单,可谓从长江流域货运的牛耳,是当时远东最大的航运公司之一。和当时的众多洋行一样,太古的远东总部设在上海,在天津广州武汉宁波经营多年,香港也是个分行。一路繁荣到战事开启。

变成“危房”的外滩22号,这栋上海老洋房背后有多少故事?

太古轮船公司的长江轮船运输业务是由股东之一威廉·兰实际管理的。这个威廉·兰同时也是上海太古洋行的CEO。除航运业外,太古洋行还涉足其他领域,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太古方糖了。进入上世纪三十年代后,经济衰退对太古洋行的经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954年,太古洋行在中国大陆的业务宣告结束。

变成“危房”的外滩22号,这栋上海老洋房背后有多少故事?

与太古同列香港四大洋行的同仁们,在中英谈判的动荡80年代里,经历一番血雨腥风:

和记归于李生;

会德丰归于船王包玉刚;

怡和迁册百慕大;

英商中独剩太古坚守大中华。

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后不久,太古在拍卖会上合共出资17.08亿港元价格,投得金钟域多利兵房地段,发展成现在的太古广场

变成“危房”的外滩22号,这栋上海老洋房背后有多少故事?

太古洋行的业务大楼旧址位于中山东二路22号,由太古轮船公司1906年在外滩投资建造,新瑞和洋行设计。该建筑地上五层,地下一层,主入口面朝黄浦江,入口两侧各开三个大拱窗。红色耐火砖墙面看起来还是有一定派头的。这座建筑解放后曾经是丰华圆珠笔厂所在地,故现称为“丰华大楼”

上世纪中叶,丰华圆珠笔厂进驻,到了2004年,房屋已经破旧不堪,2009年开始修复,修旧如旧。

整修经历

近几年,太古洋行大楼由于年久失修,内、外立面的粉刷层普遍出现脱落现象,东面主楼的四层楼顶出现渗漏,部分墙体出现裂缝。黄浦区文化局分管文物保护的科长李名骏无奈地说,由于产权复杂,一直没有一家公司出面投资维修。

2009年9月,在黄浦区文化局等部门的协调下,来自香港的圣邦(上海)事业发展有限公司租下太古洋行旧址大楼,开始投巨资进行复原、装修。

变成“危房”的外滩22号,这栋上海老洋房背后有多少故事?

一颗遗珠光华重现,背后是大资金投入。光是为加固所作的投入,就超过了总预算,总的资金投入从6000万元追加到了1.7亿元,修复工程持续了将近3年。

“我们最初准备投入1500万元,主要对外立面进行改造,铲除白色涂层,恢复原来的清水红砖本色,并对大楼内部进行适当装修。”圣邦(上海)总经理李玉麟说,他们聘请上海著名文物维修专家设计方案,并报请市文物局地面文物处批准,然后才动工修复,“没想到古建筑复原工程耗资太大,1500万元的预算远远不够,到目前,我们的投入已经超过1亿元。”

变成“危房”的外滩22号,这栋上海老洋房背后有多少故事?

在今天的外滩22号,可以看到加固后的楼梯仍旧留有原来的青砖,如浮雕一般。从主入口直至最高层,每一层楼面的地砖都是按照当年图案花纹重新定制。无论是垂直方向的挑空中庭还是水平方向的景深都渗透了时间与空间的纵深感。建筑的细节,都流露出精致与历史的厚度。修旧如旧的改造让外滩22号迎来重生。

变成“危房”的外滩22号,这栋上海老洋房背后有多少故事?

2012年11月23日,经过精心雕琢的外滩22号重获新生,设计师名店、高级定制、国际餐饮等店铺相继入驻,已然是外滩沿线的时尚奢侈聚集地。

未来何去何从?

变成“危房”的外滩22号,这栋上海老洋房背后有多少故事?

2019年以来,外滩22号北楼多次出现墙面剥落、开裂等情况。在2019年11月份,北楼出现了严重的贯穿性裂缝、沉降等问题。后经中冶建筑研究总院(上海)有限公司对大楼进行结构检测,确认北楼结构性损伤严重。检测报告将外滩22号北楼确定为“Dsu级危房”,为最高等级的危房。

同时,属于优秀历史保护建筑的外滩22号东楼也出现不均匀沉降和倾斜造成开裂的问题。去年12月,上海市房屋安全监察所组织专家召开了《中山东二路22号北楼安全性检测鉴定报告》评审,认可了中冶建筑研究院提交的大楼检测报告。根据市区两级政府要求,依据《上海市应急抢险救灾工程建设管理办法》,中山东二路22号大楼(外滩22号)确定为房屋建筑应急抢险救灾工程。

安全第一,生命至上。本着对大楼内承租商户及所有进出大楼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决定实施北楼整体结构性修复、东楼修缮加固的措施,这是彻底消除安全隐患的唯一选择。目前,大楼抢险修复工程总体方案已经评审及报批通过,即将进入工程施工阶段。

我们相信,外滩22号大楼经过此次抢险修复后,一定会重新绽放光彩。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资料来源:@@欣姐对你说

综合自澎湃新闻、新浪博客、文汇报、联商网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外滩   危房   太古   上海   黄浦区   远东   洋行   上海市   圆珠笔   结构性   山东   大楼   建筑   故事   工程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