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评分最低却拍出收视最高:真实故事改编《安家》有什么魔力?

文/小白说娱S姐 小白精品,原创首发

编剧六六创作的两部都市剧情神作,一部《蜗居》稳居高分宝座,一部《安家》开创历史最低分,而它们仍旧是引爆话题的年度爆款,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

本是评分最低却拍出收视最高:真实故事改编《安家》有什么魔力?

同样是年度职场剧,当《完美关系》仍旧沉浸在玛丽苏职场剧中独自翱翔,《安家》却以血淋淋的现实放大了生活的一地鸡毛,刺痛了大众埋藏心底的记忆,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都市职场剧便出现了两种声音:

在观众眼里,有人觉得剧情太扯生活中很少遇见,有些人却觉得它太贴近生活说到了我们心坎里;

在媒体眼中,它仍旧被认为是“拍一行毁一行”的悬浮剧;

本是评分最低却拍出收视最高:真实故事改编《安家》有什么魔力?

而在我眼中,《安家》与生俱来的话题争议感正是低走高开的成功之处,它并非是表里不一、脱离现实轨迹的悬浮剧,正是因为它太过真实才有了感同身受的高热度。

所有的争议归根结底都与两个字有关:现实。

本是评分最低却拍出收视最高:真实故事改编《安家》有什么魔力?

剧情很真,来源现实却高于现实

剧情不够真实成为最大的争议点。

本是评分最低却拍出收视最高:真实故事改编《安家》有什么魔力?

房似锦的妈妈势利利己,成为逆袭樊胜美的妈稳坐重男轻女吸血亲妈的宝座,可是世上哪有这样对待亲生女儿的母亲,世上怎有面对这样母亲仍旧毫无动摇的女儿?这便给舆论打响了最响亮的开头。

高学历、低收入,高知青年女博士宫蓓蓓一家顶着耀眼的光环却挤在蜗居房里,高学历的知识分子怎么会连一套像样的房都买不起?博士难道都不是高收入吗?人物剧情的设定给了舆论显而易见的伏笔。

没有一技之长、没有工作能力、没有察言观色的职场情商,朱闪闪凭什么能在职场立足还不被开除?这在现实里根本不存在的剧情矛盾却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这将舆论的争议推向了高潮。

本是评分最低却拍出收视最高:真实故事改编《安家》有什么魔力?

总之,所有的一切颠覆了人们日常想象,《安家》的一出场便落下了争议话柄“不够真实”。

要我说,《安家》颠覆想象的地方并非在于“不够真实”,而是打碎了众人理所当然认为的刻板印象。

在所有人眼中,高学历等于高收入,这是自古以来根深蒂固在骨子里的教育理念——读书才有出息。高考是唯一的出路、读书好才能生活好、公务员才是稳定的铁饭碗,这一些列显而易见的说辞都与流传千年“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思想有关,原本是每个人都有平等读书受教育的选人才权利,慢慢演变成读书等同于做官从业的唯一出路,这就是富有争议的传统教育。

本是评分最低却拍出收视最高:真实故事改编《安家》有什么魔力?

在所有人眼中,大多数人经历的职场都是以创造价值的结果为导向,能者居之不能就被淘汰。人人都明白职场不是校园,结交朋友之余更多的是情商周旋,换句话说,每个人都在扮演不同角色,每个人都会戴有不同面具,想要从职场里靠劳动获取报酬就要用实力说话,想要永久在职场里生存就要学会情商周旋,这就是职场与校园的区别——不需要玻璃心,不需要没有成长的巨婴,这里处处都有问题,只能靠自己的本事化险为夷谋求生活。而朱闪闪就是个例外,换个角度看,安家房产中心就是个职场意外。

本是评分最低却拍出收视最高:真实故事改编《安家》有什么魔力?

在采访基础上做改编,用真人真事做原型,是编剧六六创作最常用的剧情表达方式,宫蓓蓓也好房似锦也罢,都取之于现实却高于现实,因为表达角度不同。

同样都在说生活,《安家》借用的宫蓓蓓、朱闪闪等人物真实事例的外壳讲生活职场的残酷和温暖,职场里并非都是狼性也有人性的柔软,生活里也并非就是知识分子才是致富的唯一代表,还有许多不同身份的人竞争存在。不同人物都是普通人不同生活侧面的缩影,这样的表达角度一直贯穿全剧。

《安家》无非是想告诉大家,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你所经历的并非等于生活的全部,你没有经历的不等于没有发生,不要只用自己的角度来衡量所发生的事,现实生活也有多方面。

本是评分最低却拍出收视最高:真实故事改编《安家》有什么魔力?

《安家》的真实在于现实,这是它的高明之处。足够血淋淋的将世界各地不同人身上发生的事剥开来展现在你面前,但同时也夹杂着创作团队的价值观和寄托的美好:再现实的生活,虽然一地鸡毛,也有人情的温暖。

所以,你会看到最终的大结局是:能力卓越却无人品的翟云霄丢了事业没了爱情,出轨的两位男女最后明白了原配的可贵,一贫如洗却努力向上的楼山关终于等来了千金的爱……

本是评分最低却拍出收视最高:真实故事改编《安家》有什么魔力?

人设真实,丢掉主角光环反衬小人物

这是一个大男主和大女主的戏,戏里的主角是孙俪和罗晋,两个死对头终究有情人眷属的故事。一个狼性,一个佛性,碰撞出许多话题,包括角色的不讨喜。

角色不讨喜成为众人质疑的关键。

本是评分最低却拍出收视最高:真实故事改编《安家》有什么魔力?

房似锦太冷漠了,就是个赚钱机器。


房似锦怎么抢王子健的单,现实里的店长根本就不会干这样的事。


徐姑姑真是个好人,但不是个好店长,这样下去安家门店怎么生存?

《安家》一播,这是最常听见的人设评价,更多集中在孙俪饰演的房似锦身上。可是没人会在意房似锦开场就说出的话:“没有我卖不出去的房,我愿意做那条鲶鱼让氛围活跃起来。”也没人会发现罗晋接到角色时的评价:“我其实是真正的外圆内方,在我看来徐文昌这个人佛系归佛系,但他有原则有底线。”

本是评分最低却拍出收视最高:真实故事改编《安家》有什么魔力?

这样的角色案例在《安家》里不胜枚举,但它本质的核心就是小人物。没有以往电视剧里无所不能的完美男女主,也没有以往寄托观众看戏的美好夙愿,可以在影视创作里获得泡沫愿望的实现。更多的是优缺点的性格和不同风格的个性,缔造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欲先扬必先抑,小人物的不完美正是用人物弧度来表现跌宕起伏的反差,用人格缺陷的情节对立反衬后面逆转的改变,这种先抑后扬的人物结构对比才能产生津津乐道的话题:不完美才会有奋斗的欲望。

人无完人,像极了我们这样不完美的小人物,有时候何尝不是真实、接地气的象征,就像身边的他人与自己。所以,人设忽然有绯议,但人物塑造仍旧真实可信。

本是评分最低却拍出收视最高:真实故事改编《安家》有什么魔力?

所以,没有延续老套的全世界都爱大女主的玛丽苏和英雄式的大男主光环,而是用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产生感同身受的共鸣才是《安家》想展现给大家看的关键。

为什么说《安家》的人设真实?我想除了说像我们这样的普罗大众之外,更多的也说出了“越长大越变化”的原因。

我们不喜欢房似锦,是因为她拥有追求赚钱目标的狼性性格,直接功利具有进攻性。但她的性格养成更多来自原生家庭的不完美和清贫的生活,吃过苦的人才会知道生活富裕的可贵;

我们对徐姑姑喜爱参半,其实是欣赏他不以急功近利追逐金钱为目标,提倡同事如家人的和谐,而这样宽广的眼界正是来自富二代家庭的素养与优越的养成。

本是评分最低却拍出收视最高:真实故事改编《安家》有什么魔力?

当我们感叹人设不讨喜的时候,就能明白海明威轻叹的“童年的不幸是作家的摇篮”。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原生家庭占据了所有经历的50%,影响着成年后的人格塑造,剩下50%的个人经历才是真正让我们扭转无法改变出身的成熟。

这时,我们便能看到房似锦给徒弟带早餐的温暖,徐姑姑狠下决心开始创业的第二春……

有些人的性格温文如玉,有些人的性格不过是慢热,其实他们本质仍是好的。不管是先抑后扬的鲜明对比还是小人物的真实刻画,《安家》用个性鲜明的人物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普通的小人物也可以是影视创作的主角,不完美的人生也可以靠自我奋斗改变。

本是评分最低却拍出收视最高:真实故事改编《安家》有什么魔力?

主题现实,折射潜移默化的思想三观

结局烂尾草草收场成为最后争议的高潮。

本是评分最低却拍出收视最高:真实故事改编《安家》有什么魔力?

要我说真实的生活哪里会有结局?《安家》的取材来源生活的点滴小事,所以它的主题赋有现实生活的三观:教化意义。

接近生活更能打动人心,“正能量”成为此剧另一种声音的最高呼声。常年道编剧六六的剧本或多或少都三观神奇,这部剧又是如何被人发现了编剧最想表达的正能量?

2000年开始温州人的炒房热带动了恋爱结婚必须要有一车一房为前提的条件,所以为房假离婚成为真离婚的现实,这个普遍又奇葩的事在徐姑姑和张乘乘为代表的小人物身上得到完美体现。

最终两人彻底分道扬镳也是编剧六六传达的信息:固然面包很重要,但谎言无法支撑幸福的家。

在职场里我们需要情商来被人看见实力,也需要狼性竞争得到自我价值和被人认同,所以任正非就是凭着这样的狠劲儿成就了信息帝国,同时也遭遇了狼性爱将李一男的背叛。这个狼性文化背后鲜为人知的缺陷暴露在了翟云霄身上。

本是评分最低却拍出收视最高:真实故事改编《安家》有什么魔力?

职场的狼性竞争固然带来了新生力量和永久生存的得意,但也带来了看不见的人性贪婪,职场里究竟能力强重要还是人品好更重要?

翟云霄最后徒劳无功的结局也是此剧告诉我们的正能量:竞争是一把双刃剑,能力当前人品更值得考量。

这就是此剧说出了众人经历的事实又给予了答案的正能量,成为具有明显教化意义的职场片。

何为教化意义?早在《吕氏春秋》的尧舜时代里就明确记载,尧发明了强身健体的舞蹈帮助人们恢复健康,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保护我们不受饥饿困扰,这种门槛低改变全民生活方式的思想与行为就是教化意义,也是儒家提倡的“思想受环境影响”的入化方式。

本是评分最低却拍出收视最高:真实故事改编《安家》有什么魔力?

这种传播正能量的价值观才是所有影视创作需要有的核心,它的思想力量之大可以通过小小屏幕传遍千万人的心里,影响着所有人行为处事和正确三观的树立。

富有争议才具有看点,我们可以选择寄托美好向往的偶像剧,也可以选择说出心声的职场剧,但无论哪一种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一部创作给我们带来的究竟是什么?对我们又有各种启发?

再微小的力量都有巨大的能量,我是小白说娱S姐,我相信文字的力量。
如果你也喜欢原创文,欢迎转载、评论和点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玛丽   真实   小人物   姑姑   编剧   魔力   情商   能量   眼中   性格   评分   剧情   角色   最低   身上   现实   人物   更多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