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是反对把周杰伦符号化和神化的

其实,我是反对把周杰伦符号化和神化的

文:低调的伊克萨斯(豆瓣)

不知是华语乐坛的大时代促成了周杰伦的爆红,还是周杰伦的爆红将华语乐坛推向了一个新的巅峰,或许二者兼而有之,也并不矛盾。

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华语音乐走向了新的巅峰。

那时,我们有早已成名的天王天后,如张学友、王菲、张惠妹,也有炙手可热的“小天王”、“小天后”,如周杰伦、林俊杰、蔡依林,乐队组合方面,五月天、SHE还有Twins姐妹,太多熟悉的名字。

我们哼着“雨下整夜,我的爱溢出就像雨水“,看着电视上男男女女们挥着彩带,跳着舞娘。那时磁带、CD依然是音乐的主要载体,为了知道喜欢的明星的最新动向,我们依然冒着写不完作业的风险,守在电视机旁看大小娱乐新闻节目。

其实,我是反对把周杰伦符号化和神化的

周杰伦的迅速走红,是那首《双截棍》,虽然这并不是他早期最优秀的作品,但却是最颠覆的作品,那个时候如何男生不能rap上几句“哼哼哈兮,快使用双截棍”,那简直是太落伍了。

这个吐字不清的大男生一下子变成了“个性”的代名词,也成了八零九零后与父母间代沟中又一道深深的痕迹。

周杰伦与方文山的组合让华语说唱音乐从早期的雏形迅速进化到羽翼丰满,也让华语音乐的内容大大拓展,情与爱依然很美,可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唱吸血鬼、唱黑帮、唱狗仔。

前三张专辑的空前成功将这个开始还腼腆的有些“屌丝”的男孩一步步乐坛的最高峰。从专辑销量和获奖数量来看,无疑,他是乐坛王者。《叶惠美》、《七里香》、《十一月的肖邦》则是周杰伦登上王者宝座后的昭告。

其实,我是反对把周杰伦符号化和神化的

你可以不喜欢他,但你躲不过他的音乐,电视电台,大街小巷,总会时不时的播放,同学亲友,总有一些人对他有着疯狂的喜爱,而他的绯闻,他的生活也成了青少年们最好聊的话题之一。

而另一边,电脑、网络也随着周杰伦的走红、登顶开始进入更多的普通家庭。在线听歌,免费下载歌曲,MP3、MP4开始取代传统的磁带CD,实体唱片销量逐年下滑,导致歌手无法依靠唱片收入维持其生活工作,不得不依靠演唱会及商业代言来弥补。

而更重要的是,网络的普及带来了更多更丰富的内容,从传统华语流行音乐到网络音乐,从欧美流行音乐到纯音乐,一下子,太多的选择,太多的便利展现在每个人的眼前。

另外,网络平台也变成除选秀外发现新歌手的新源地,歌手层出不穷,淘汰的速度与强度也前所未有。注意力被分散,群体被细分。华语乐坛也从星光灿烂的大时代走入了虽不安静却难起大浪的小时代。

其实,我是反对把周杰伦符号化和神化的

我想,站在华语流行乐坛最顶峰的周杰伦,自然是将这一切看在眼里。

他主观或者略有被动的开始探索,开始改变。主观上,显然他并不是一个喜欢一成不变的歌手,尤其是地位已经稳固的情况下,加入新的元素,新的唱法,把音乐“玩”的更有趣,是他的追求。

而客观上,非音乐活动在他的日程表里增多,年纪的增加,心态的变化,加上可获得资源的极大丰富,也推着他去改变。

其实,我是反对把周杰伦符号化和神化的

从《牛仔很忙》到《公主病》《水手怕水》是“童真”风,从《我不配》的电音初试,到触电一整张的《惊叹号》,从《比较大的大提琴》的街头即兴风到《免费教学录影带》《一口气全念对》的互动音乐风,还有如《花海》《算什么男人》上唱法的改变,都是周杰伦在这些年尝试的改变。

周杰伦个人也知道改变的风险,所以我们在每张专辑还可以找到中国风,找到直白的周氏情歌,毕竟他要养一个团队、一个公司。而他的主力歌迷群体,八零九零后,也在慢慢成长,走入大学,走进家庭,心态发生着变化。周杰伦“个性”的标签慢慢脱落,转而被挂上了“青春”的符号。

其实,我是反对把周杰伦符号化和神化的

在音乐以外,周杰伦也做着很多尝试。电影方面,《头文字D》首次登上大荧幕,首次执导的《不能说的秘密》获得一致好评,之后又经历了几部商业烂的洗礼,《天台爱情》的不功不过,以及好莱坞的《青蜂侠》、《Now You See Me 2》,他似乎也有一片天地。

电视剧《熊猫侠》,不说也罢。综艺节目《Mr J频道》、《最强大脑》、《中国好声音》。商业方面,自己的唱片公司、自己的潮牌店还有KTV、餐厅等等。而最大的改变,则是他从一个大男孩成长为一个男人,变为一个丈夫,一名父亲。

其实,我是反对把周杰伦符号化和神化的

徐若瑄、蔡依林、侯佩岑、Hebe,谁都没有想到最后跟周杰伦走进婚姻殿堂的竟然是比他小14岁的昆凌,而更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开始受尽非议的“小大嫂”日后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成功让一群粉丝甘心跪拜。

两人的婚礼,两人的“小周周”,时不时的在网上秀一下恩爱,让所有人都感叹,当年低低戴着鸭舌帽的周杰伦,成长为会做饭会开路会换尿片的周公主。

好像是从那部《致青春》开始,怀念青春成了一个新的卖点。

其实,我是反对把周杰伦符号化和神化的

每个月都有几部关于“青春”的新电影上映,每天在网络上都能看到各色各样关于“我的青春”的言论。而从婚礼开始引发了八零九零后集体感伤,周杰伦自此被符号化成了“青春”,再谈周杰伦,就很难抛开“情怀”二字,很难理性的去看待,仿佛“青春”就是一种道理,无论什么样子的“青春”都是满分。

其实,我是反对把周杰伦符号化和神化的,因为那意味着周杰伦不可以不完美,不可以犯错误,一旦他有任何与大众准则不符的行为,他就会被立刻赶下神坛,被撕掉与之匹配的符号,被冠上侮辱“青春”的罪名。

其实,我是反对把周杰伦符号化和神化的

更重要的是,我们对周杰伦还有很多的期待。

如果周杰伦是我们的青春,那如今青春不再的周杰伦和青春不再的我们,未来又靠着什么去产生联系,产生共鸣?我们不可能永远一起向后看,去怀念过往,怀念总会有终止,而他和我们总要继续向前走。

其实,我是反对把周杰伦符号化和神化的

有媒体评论说,周杰伦是华语乐坛最后一个天王。

深以为是。那个万众期待音乐首播,大街小巷放着相同音乐的华语乐坛大时代早已落下帷幕,没有哪个明星可以连续几天占据着报纸的头条。取而代之的是,尊重多样个性选择的的小时代。在这个小时代里,周杰伦又将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拭目以待。

其实,我是反对把周杰伦符号化和神化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符号化   周杰伦   天王   组合   华语   唱法   销量   乐坛   唱片   青春   歌手   专辑   时代   网络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