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对灵魂的最好审视:“看见”自己,“看见”更多人

在生活中,面对各种经历,人们常会有各种困惑,我是谁?我的目标在哪里?我怎么达到我的目标?命运会给我们做怎样的安排?怎样看待人生这个旅途上的风景?人生的意义在哪里呢?……这种种困惑也是《皮囊》的作者蔡崇达努力想解答的。

《 皮囊》是一部散文集,作者以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描写了路过他生命的重要人物,来表达他对人生的思索,以达到用写作来表达,更是让自己和他人“看见”更多人,看见“世界”的更多可能,让每个人的人生体验尽可能完整的路径。这本书是一个深陷泥潭的灵魂,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皮囊》对灵魂的最好审视:“看见”自己,“看见”更多人


别让这肉体折磨他的魂灵

本书的第一部分“皮囊”, 是本书最有亮点的地方,他通过一九十九岁老太的睿智,阐述了一个道理:“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了。”

佛经早有“灵魂是自己的,身体只不过是臭皮囊”一说,本书作者通过阿太的语言把这一种智慧表现的淋漓尽致。“别让这肉体再折腾它的魂灵”;“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这两句话直接揭露了灵魂和肉体的本质,直击心灵。

这种态度是作者对人生的思索,肉体是臭皮囊,那么我们还要为这肉体增加更多的附着之物吗?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是皮囊下的灵魂,能舍得皮囊,才能让灵魂升华。

《皮囊》就是一部蔡崇达敞开皮囊,感性分陈血肉人生,剖析灵魂, 直达内心深处的一本书。每个看过的人都会不自觉卸下日常自甘冷漠的面具,感同身受。

《皮囊》对灵魂的最好审视:“看见”自己,“看见”更多人


剖开皮囊,我们先看到血脉相连的律动

作者没能“看见”父亲,父亲已从他的生活中退场,因此他不想错过更多的人,他用一种真情去体悟父亲、母亲。他用“母亲的房子”来真正看见并理解,母亲那永远说不出口的爱情。他用“残疾”来描述倔强的父亲跟生活跟病魔斗争的过程,来绘制一个真实的父亲形象。

平和真实的语言阐述了:“生活,从来就不是个太好的观看者,它像一个苛刻的导演,用一个个现实对我们指手画脚,甚至加进很多戏码,似乎想帮助我们找到各自对的状态。”

作者描述重症病房的章节,清晰地给予你病床上灵与肉的差别是那么清晰。在这里应该像尊重自己的情感和灵魂一样,那么尊重自己的肉身。他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悲伤,这一疾病最廉价,最恼人的雇佣兵,让我们看到那一双双让眼泪清洗干净的透彻的双眼,去体会面对疾病的痛苦和无助。

作者也同时阐述了一种摆脱痛苦的方法:“每一种困难都有神灵,可以和你分担商量,发觉了世界上有我一个人承担不了的东西,才觉得有神灵真挺好的。”这不是让你崇拜神灵,而是让灵魂有所依靠、有所寄托来摆脱生活的乱流。靠着一点生命的真气,混乱挣扎开一个方向,去摆脱一个可能的命运。

《皮囊》对灵魂的最好审视:“看见”自己,“看见”更多人


魂灵的挣扎,决定你命运的方向

命运不会眷顾一个在原地不动的人,对待生活,对待命运都有各人不同的理解。作者通过对四个人物的描写和剖析,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索。

  1. 伟大的小镇启蒙运动奠基人、审美运动发起者张美丽有一个曲折的人生,她临终的呐喊耐人寻味:“除了一开始追求爱情,我没有做娼妓,没有卖毒品,我只是把我觉得美的对的、我喜欢的都做成生意,我真没有做孽。” 张美丽的悲剧是小镇那个特殊的环境, 还有时代的因素造成的,她失去了皮囊,带着一颗悲伤无奈的心离去。这是一个因为环境而无法安宁的灵魂。
  2. 两个对香港生活有着幻想的阿小的生活结局让人局促。香港曾经是那个小镇人以为的最美的天堂,而两个阿小身上流动着一种欲望,一种强烈可怕的欲望,想要马上城市起来,香港起来,过想象中的生活,他们活在一种想象出来的幻想中。去香港的阿小,为了小镇曾经认为的活在天堂里的人,可是现实大于想象,在繁华的香港,反倒不如打碎了梦想在小镇生活的阿小过的安逸。这是理想和现实的碰撞。大的城市充满焦灼感的生活感觉自己要被吞噬,远不如在小镇,每个人都那么复杂而有生趣,活得更像个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皮囊》对灵魂的最好审视:“看见”自己,“看见”更多人

3.天才文展的经历诠释了生活的不确定性, 人生不以规划为准绳,人生不可能按照你的规划给答案。文展认为生活是可以创造的,人们是有机会过想象中的生活的。他想好了,自己要拥有什么样的人生,然后细化到一步步做具体规划。可是生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蕴藏着无数的不确定性。我们只要按照生活一点点做好,生活会给你答案的。先做好小事,大事以后再想,到自己能想明白的时候,就会突然明白的。

4.厚朴这一很用力的打招呼,很用力地介绍自己的人物,活的也很用力。他活的无所顾忌,畅快淋漓,但是他是在用生命追求一种想象,可能是追溯的太用力,从未来走向世界的代言人。这就是生存现实和自我期待的差距太大,容易让人会开发出不同的想象,来安放自己。任何不合时宜的想象都是不需要的因为现实的世界只有一个。青春和热血谁都有,但得有个度,现实生活是很现实的。厚朴最后死于用想象伟大的那个过度膨胀的理想幻像。

作者用这四个人物来阐述了人生和环境,理想和现实,规划和生活,想象和生存这四种逻辑关系,进一步寻找灵魂的归处。人生活在世界上,要确保对自己一切的控制,要确保对某种想象的未来达成,要确保自己能准确地活在通往目标的那个程序里,需要务实谦卑,甚至你自己都看不起的可怜的隐忍。

《皮囊》对灵魂的最好审视:“看见”自己,“看见”更多人


结语:人各有异,这是一种幸运,这种风格的人构成了我们的世界,但是本质又那么一致让我们用心通过这共同的部分,最终看见彼此,看见自己、看见更多的人。

《皮囊》是一本蕴含的人生哲理的小说,韩寒、刘德华、白岩松等人都对它赞誉有加,它非常值得一读。我们都是生命中的过客,我们即是看客也是旅客我们应该彼此映照,彼此温暖,更多地关注皮囊下的灵魂,让生命中多添一盏明灯。

我是凤姐琐谈,和你一起读书写作话人生,你的阅读就是对我最好的鼓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皮囊   灵魂   臭皮囊   魂灵   香港   神灵   他用   肉体   小镇   用力   父亲   命运   现实   人生   作者   更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